拈花集301: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楊惟婷

 

一、眼睛黃斑部病變

 

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在我們眼球的最內層,用來感光的,感光後會將影像傳往腦部,使我們能分辨影像。

 

黃斑部則是在視網膜的中央,它提供我們清晰敏銳的視力。我們通常測視力所說的數字,如1.0、1.2、1.5等,就是指黃斑部的中心視力。

 

現代人由於長時間在電腦前面工作,休閒時間又是看電視、玩手機、玩平板,眼睛細胞承受輻射傷害的比例,可說是過去人們的數十倍以上,導致兒童近視嚴重,老年人發生白內障及黃斑性病變的年齡層也不斷下降。

其實,這些問題有一大部分都是因為眼睛長期接觸含較多自由基光源輻射線傷害等原因,導致黃斑部的細胞開始瓦解,起初是一眼,後來變成兩眼,最後視力惡化到無法應付日常生活的地步。

 

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症狀

 

老年性黃斑部退化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縮寫AMD)是一種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網膜中央部位的退化。視覺上漸次出現視物變形,變大或變小,最終造成視力喪失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和老化有關的視力退化疾病之一,發生原因是因為眼睛裏的脈絡膜產生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長到黃斑部下方;這些新生血管很脆弱,容易反覆出血及滲水,破壞了黃斑部的感光細胞,造成視力急速的減退。

 

最常見的症狀﹕

1.看東西時,影像的中心會變暗,模糊不清。

2.尤其是在近距離看東西時會產生困擾,嚴重者無法閱讀或是辨識人的臉孔。

所以,患者如果發現有單眼視物扭曲變形,視野出現中央暗影,甚至中央視力模糊等現象,便是嚴重黃斑部病變的前兆。尤其黃斑部病變常是兩眼漸次都受到侵犯,一眼發作後,另一眼發生相同病變的機會也比一般人大很多。

 

三、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種類

眼睛黃斑部退化是導致65歲以上老年人眼睛失明的第一大病因。在台灣,75歲以上每三人便有一人罹患。這是老年人失明的第一大主因。

 

老年性黃斑部依是否產生脈絡膜新生血管,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類型﹕
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並未形成脈絡膜新生血管,通常對視力影響較小。但時日一久,仍有惡化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可能。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能因脈絡膜新生血管產生黃斑部水腫、出血等現象,造成視力嚴重減退。

當發現有上述症狀時,應尋找眼科醫師接受積極之治療。

 

四、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預防


黃斑部病變年齡的增長基因遺傳是病情惡化的兩大高危險因子,既然這兩者是難以避免的,那麼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可以預防黃斑部病變呢?
預防方法﹕

1. 如果你是五十歲以上,且有上述危險因子的民眾,就需要定期接受眼睛檢查。

2. 最簡單的自我檢查方法,是自己交互遮蓋眼睛,比較兩眼的視力,有無不同;或是輪流比較兩眼,注意前方牆壁或掛圖的直線條,有無扭曲變形。

3.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強光直接照射眼睛,外出時應配戴隔絕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4.隨著人年紀的增加,其體內的自然防禦系統的功能也逐漸下降,因此,許多眼睛保健專家都建議他們的病患補充富有抗氧化物質的食物,能夠幫助視網膜斑細胞對抗自由基的傷害。如維生素A、C、E,鋅,和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等。研究顯示,喜歡吃魚、乾果、深綠色蔬菜、b-胡蘿蔔素、水果的人比較不易罹病。

1994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多處醫學研究中心合作發表在著名的美國醫學學會期刊 (JAMA) 的研究顯示:平均每天攝取6mg(毫克)的葉黃素(lutein)或玉米黃素(zeaxanthin)可降低眼黃斑部退化的風險高達 43%,而維他命 A、C、E 沒有降低眼黃斑部退化的機率。

5.控制血壓,血脂,不要抽煙。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現在還在抽煙的人罹病的機會是不抽煙的人的2至5倍。

6.切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可避免視力喪失。

 

五、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

 

美國國家衛生院眼科研究中心所主持的AREDS研究發現每天使用維他命 C 500毫克維他命 E 400國際單位b-胡蘿蔔素15毫克氧化鋅 80毫克氧化銅2毫克,可減少中度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在5年內惡化成重度病變的機率達25﹪,也可減少中度視力喪失的機率達19﹪。目前我們建議中、重度的患者可以長期服用這樣的劑量,不過由於有研究顯示抽煙者服用大量胡蘿蔔素反而有害建康,因此目前開始以葉黃素(lutein))代替 b-胡蘿蔔素。

 

當黃斑部出現滲水、出血甚至長出新生血管時,也就是所謂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時即須接受雷射治療眼球內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注射療法

 

雷射治療方法包括傳統的雷射光凝固治療、經瞳孔雷射熱療法、雷射光動力療法。傳統雷射治療適合運用在距離黃斑中心點較遠的脈絡膜新生血管。經瞳孔雷射熱療法則使用較低之雷射能量,以期達到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而達成對新生血管之治療。光動力療法結合靜脈注射光敏感藥物與雷射治療,可針對新生血管組織作選擇性的破壞,卻仍然保留正常組織。可運用在緊鄰黃斑中心或位於黃斑中心正下之典型或隱藏性新生血管。

 

另外,眼球內抗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注射療法也是另一種治療的選擇。這類藥物在臨床上有令人驚豔的成效,副作用方面則包括由於須多次眼球內注射,有約低於1﹪的患者出現眼內炎,此外,高血壓、心肌梗塞與腦血管病變的問題也須格外小心,對於眼球週邊有傳染性發炎或對藥物過敏的患者則應避免使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