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管理63:知己知彼1

楊惟雯

一、北醫醫資所簡介

本所研究領域著重於臨床醫學資訊基礎醫學資訊之整合研究。

 

臨床資訊學是運用資訊科技的理論與方法,協助病患照護作業,提昇照護品質,協助臨床研究及醫學教育,發展病人資訊安全及居家照護資訊整合,提供個人化的衛生教育,滿足病人的全方位照護。

 

基礎醫學資訊學研究內容包括生物醫學資料庫及資料分析與探勘、疾病之遺傳定點資料庫等,發展生物醫學影像及訊號處理技術,整合資訊科技及公共衛生,以轉譯醫學為未來研究方向。

 

二、北醫醫資所歷史

隨著電腦和網路科技的進步,使得醫學知識的組織、管理、傳播和應用比以往更為容易和方便,開啟了電腦和資訊科技在醫學的應用領域。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早在74學年度正式成立

醫學資訊系(Department of Medical Informatics),設置碩士班和博士班,成為最早投入醫學資訊學研究的少數學術機構之一。從此,醫學資訊學在醫學應用的重要性日益彰顯。

 

在85學年度,當時醫學資訊中心李友專主任有感於台灣資訊人才充沛及醫學進步的活力,期待建立醫學及資訊科學的「跨領域」教學研究系所,以培育全方位能力醫學資訊人才。依此信念,在當時胡俊弘校長及邱文達主任的支持下,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在86學年度獲教育部同意設置亞洲第一所醫學資訊研究所。第一屆所長為李友專所長。醫資所於87學年度開始招收第一屆碩士班學生,開啟了國內醫學資訊人才培訓之新頁。

 

88學年度,奉行教育部高教司 「建立多元彈性之高等教育體系,強化高等教育體系在職進修功能,建構終身學習社會」之理念,於目前現有之醫學資訊研究所課程外,增設“醫學資訊研究所在職進修

專班”。

 

90學年度,為爭取培育高級醫學資訊人才之時效,於本校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增設跨領域醫學組,招收醫學資訊背景之跨領域博士研究生。然而,由於課程設計及修業規定需受限於醫學研究所,較難充分

發展醫學資訊專業之特色。故積極規劃本所博士班,在95學年度奉教育部核准成立醫學資訊研究所博士班,並於95學年度開始招收博士班研究生。

 

91學年度,因應生物資訊的發展日趨熱門,特別針對生物資訊的研究成立生物資訊運算中心,對於生物資訊研究中需大量計算之議題進行研究,並嘗試整合生物資訊於臨床醫學資訊中。在教學上,目前

除本所生物資訊教學之外,另負責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進階生物資訊學,暑期全校生物技術研習營生物資訊課程,以及大學部生物資訊學程(教育部大學生跨領域能力培育計畫)之教學工作。

 

本所目前有專任老師12位,兼任老師10位,配合教師的專長,結合不同領域的專業,形成研究團隊,進行生物醫學資訊之整合式研究。課程安排以理論與實務並重,特別強調觀念之傳達與科技之應用層面,並在資源允許之狀況下,給予學生最大的選課彈性,以配合本所學生將來多樣化的生涯規劃。

 

本所在生物醫學資訊的發展與貢獻頗獲國際的肯定,91學年度國際醫學資訊年鑑(Yearbook of MedicalInformatics,2002)特地邀請李友專所長,發表有關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的發展及變革。

自95學年度迄今,更每年暑假選派學生赴美與美國國家衛生院神經科學疾病與中風研究中心(NINDS/NIH)進行短期研究,為國際學術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所歷經十六個年頭的發展,研究生來自醫學、藥學、護理、營養、資訊相關、醫工等各種領域,已培育266位跨領域之生物醫學資訊菁英,在其工作崗位上皆有傑出表現。

 

本所不但於97學年度通過第一階段之高等教育評鑑,並於102學年度10月參加國際醫學資訊學會之醫學資訊教育評鑑IMIA (International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本所將為亞太地區第一所通過此評鑑之系所。

 

總體未來的計劃與目標方面,將以積極開拓生物醫學資訊科技結合的相關應用研究,強化研究質量並培養國內相關技術研究人才,建立一生物醫學資訊研究開發培育中心(Rea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s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期勉醫資所能成為一世界級的生物醫學資訊教學研究單位

 

三、北醫醫資所任務與願景

本所在醫學資訊學領域著重於臨床醫學資訊學(Clinical Informatics)及基礎醫學資訊學(Fundamental Medical Informatics)之研究課題。

 

臨床資訊學是研究有效運用資訊及相關科技的理論與方法以順暢病患照護作業,提昇照護品質,降低照護成本,並協助臨床研究以及醫學教育。目前本所在臨床資訊學的研究主題包括有:國家健康資訊基礎建設(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Intrastructure, NHII)、病人安全資訊系統(Patient Safety Information System)、電子病歷(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 EHR)、醫學資料探勘(Medical Data Mining)、醫療決策支援系統(Med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醫學資訊標準(Medical Information Standards)、消費者健康資訊學(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cs)。

 

有鑒於病人安全意識及居家照護需求的日益殷切,本所分別發展病人安全資訊中心以及居家照護遠端儀器及資訊整合中心,以滿足病人在醫院內和離開醫院後全方位的照護。同時也因應病人個別的需要,研究發展病人衛生資訊,應用資訊科技提供病人量身訂作的衛生教育,診療用藥指導,以及傳達、提醒病人自我健康的維護等。

 

基礎醫學資訊學研究內容包括生物醫學資料庫及微陣列之資料分析與探勘、序列資料分析、蛋白質交互作用預測、疾病之遺傳定點資料庫及分子病理模式資料庫,研究發展生物醫學影像技術及應用,整合資訊科技以及公共衛生。

目前進行中的研究課題有醫學影像管理及處理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Medical Imaging Processing)、醫學影像診斷系統及內視鏡影像資料(Medical Diagnostic Image Systems and Endoscopy Image Databases)、生物醫學訊號處理及分析(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Analysis)以及神經影像分析(Neuroimage analysis),生醫影像在腦神經學研究也將有重要貢獻,本所將以兩所附屬醫院合作,繼續加強對MRI及PET等醫學影像的研究。並獲疾病管制局贊助在利用醫院資訊系統整合疫情通報及資料庫建置,以及疫情通報標準化等研究計畫。在既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發展即時偵測疾病流行的爆發,以及預測爆發流行的電腦演算方法。

 

近幾年來,本校相關的研發團隊在此領域已有相當的研究心得,目前進行之研究重點有︰

1、與美國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合作:本所於95年6月邀請美國NIH學者Dr. Yang C. Fann參訪,促成本校及美國NIH之合作,目前本所已有兩位老師擔任NIH之特約研究員(International Special Research Volunteers)與NIH合作專案,進行資料交換,並為人才培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病人安全中心(Patient Safety Informatics Center, PSI):成立病人安全中心(Patient Safety Informatics Center, PSI),目的為規劃醫療資訊系統預防藥物交互作用,增進病人安全功能,發展醫院內安全資訊通報網路,落實病人安全。

目前已研發出5項病人安全資訊系統,即: - DDI (Drug-drug Interaction Reminder)藥物交互作用提示暨回應系統 - SPSS (Surgical Patient Safety System)外科病人安全系統 - AERS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醫療不良事件通報系統 - HRR (High Risk Reminder)高風險自動警示系統 -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病人辨識系統

 

3、臨床資訊應用:研究臨床資訊之電腦化議題,其範圍包括護理資訊系統(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藥學資訊系統(Pharmacy Information System)、檢驗資訊系統(Lab Information System)、病患衛生教育系統(Patient Education System)等,目標為電子化病歷(Computerized Patient Record, CPR)及醫學資訊交換中心(Medical Information Exchange Center, MIEC)。

 

4、臨床醫療決策支援系統(Med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利用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或決策支援系統提高診斷之正確性及治療之最佳化,例如心電圖診斷系統,皮膚病理診斷系統...等。設立知識工程實驗室以及醫學知識庫的建立為基礎,加上參與本系統之工作人員,獲得對知識表現法更深入之了解,實際參與知識工程之過程,及透過知識庫之建立、推論引擎之機制研究等,相信未來的決策支援系統對於提高診斷之正確性及治療之最佳化有非常大的幫助。診斷專家系統最大的功能便是在使用者輸入資料與電腦回饋出結果的過程中,使醫師(預設的使用者)能對此病人的病情有全面性的考慮與了解,並能在不浪費醫療資源之情況下,清楚地計畫下一步的診斷或醫療策略。發展這些系統對年輕的醫師亦有教導臨床診斷技術的效果。美國已有三十個以上的醫學院用類似的系統作為臨床診斷課程的教學工具,未來將開發臨床診斷課程的教學工具。

 

四、北醫醫資所碩士班目標及核心能力

  

本所的目標為結合醫學專業知識電腦資訊技術,一方面有效運用醫學資訊,直接嘉惠於病患;另一方面利用最新的電腦科技協助發展醫學研究。

結合醫學資訊學、 資訊、工程應用及醫學基礎知識、臨床醫學以上所舉之各門學問,成為跨領域(MultipleDisciplinary)之研究中心,以符合資訊化時代之要 求,培育全方位能力之人才。

 

(一)目標

●整合並運用生物醫學(Biomedicine)、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及資訊科技(Information Science)

●有效運用醫學資訊於臨床需求及醫學研究

●培養跨領域研究能力

●強化醫學資訊團隊之溝通及協調能力

  

(二)核心能力

資訊科技運用能力

●生物醫學知識運用能力

跨領域整合能力

●團隊合作及人際溝通之能力

●創新應用研究能力

 

(三)組織定位

 

本所在生物醫學資訊學領域著重於整合臨床醫學資訊學(Clinical Informatics)、基礎醫學資訊學(Fundamental Medical Informatics)及生物資訊學(Bioinformatics)之研究課題。

 

本所以整合臨床資訊與生物資訊為發展目標,研究主題包括有:國家健康資訊基礎建設、病人安全資訊系統、電子病歷、醫學資料探勘、醫療決策支援、醫學資訊標準、臨床資訊系統、多媒體教學應用、生物資訊、系統生物學、大數據資料分析、消費者健康資訊學、醫學影像管理及處理、醫學影像診斷系統及內視鏡影像資料、生物醫學訊號處理分析等,主要在於利用電腦資訊及工程科技經由管理及運用生物醫療資訊,增進電腦在生物醫學領域之應用,以提升生物醫學

研究發展及醫療照顧服務品質。結合醫學專業知識和電腦資訊技術,一方面有效運用生物醫學資訊,直接嘉惠於病患;另一方面利用最新的電腦科技協助發展生物醫學研究。

 

本所教師在學校、兩附屬醫院及專業性社團中,亦扮演許多重要角色,包含兩院副院長、台灣醫療資訊交換第七層協定協會(HL7 Taiwan)理事長、兩院心臟內科/皮膚科/復健科主治醫師等。

 

(四)校際合作

 

本所長期以來積極支援台灣醫學資訊學會主辦國際醫療資訊研討會(Medical Informatics Symposium in Taiwan ),邀請國際醫療資訊學會主席及重要知名醫學資訊先進參與會議,不但透過會議交流傳達國際對於醫學資訊領域的研究與發展方向,更經由本研討會的論文報告,展現國內醫學資訊的發展成果,提升國內醫療資訊在國際領域的能見度及地位。

 

另李友專教授在亞太醫療資訊協會(Asia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Informatics, APAMI)擔任副理事長,負責推動亞太地區醫療資訊產業及服務業之發展:劉建財教授擔任HL7 Taiwan

事長,搭起國內健康資訊與HL7美國總會和HL7國際聯盟之合作橋樑,推動國內健康資訊標準之研究與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