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寄情80:穿戴裝置元年

楊惟雯

 

依工研院IEK觀察發現,2014年全球ICT主要市場均呈現疲弱現象,主力平板與智慧手機年成長均不到10%,PC與NB出貨衰退、總體消費性電子市場也預估下滑1%,因此產業界需要新的目標來維持ICT市場之持續成長;穿戴產品乃成為2014年度重要焦點。

 

一、2014年是發展穿戴裝置之元年

 

工研院IEK預估,2014年是產業正式大力發展穿戴裝置之元年。
但基於產品技術發展成熟度與市場清晰度,2014年將會以手環、手錶類為主,眼鏡類與生物電子類將佔極小部分。

 

由於廠商今年發展態度為迅速投入市場,而非精研市場需求,因此今年產品應用仍將以手機配件與運動健身為主,這兩類市場之發展較為明確,但市場規模有限;而目前仍未見到殺手應用,因此工研院IEK預估2014年穿戴裝置仍將無法大量普及,全球出貨約3170萬台,到2018年可成長到1.9億台

 

另據拓樸產業研究所最新報告的模型顯示,全球穿戴式消費電子出貨量將在2016年達到1.5億台而後開始衰退。而且,由於同質產品過多,導致市場擁擠且附加價值有限,將促使消費電子產值呈現量增價跌趨勢。

 

目前,一般穿戴裝置功能仍與行動裝置大同小異,如接聽電話、收發簡訊與聽音樂,然而並未看見能取代行動裝置的應用,且僅是部分功能的轉移。因此,目前穿戴式產品定位仍在行動裝置的「附加配件」,而能帶給消費者的價值有限

 

 

二、穿戴裝置將帶動破壞式創新

 

工研院IEK表示,穿戴裝置對產業技術發展將帶動破壞式創新,傳統ICT技術發展多以追求高效能為目標,但也帶來高功耗與其他缺點,穿戴裝置之需求則並非高效能,而是低功耗、小體積、低發熱、防水等高度環境容忍性,因此產業勢必需要因應穿戴需求去調整研發方向與佈局,有別於原有發展。

 

穿戴常用之重要零組件市場需求開始成長,如半導體產業可應用較成熟製程,以較低成本生產穿戴電子專用晶片(輕巧、價廉、省電),並降低終端成本;零組件朝向以軟性基板嵌入或內埋主被動元件、各種慣性/環境/影像感測之融合、新型態顯示技術包括微投影機、軟性或透明顯示等技術,而這些技術之發展經驗,也可能會影響到其他智慧裝置。

 

三、穿戴裝置以運動智慧錶當道

 

穿戴式裝置商機夯,目前仍以眼鏡手錶形式最熱門,其中運動智慧錶類型發展相對成熟,應用面以運動類別需求最明確,選擇也最多。

不過隨智慧手機滲透率拉高,手機螢幕愈來愈大,也有多家手機大廠跨界推出連結手機的智慧錶,主打「接電話不必從包包中拿手機」特色,業者預期未來新品選擇會愈來愈豐富。

 

尤其台灣最近興起路跑熱潮,讓路跑專用智慧錶銷售人氣看升,目前以GPS(衛星導航)起家的3大廠TomTom、GARMIN、PAPAGO投入最積極。

 

其中,TomTom跟運動品牌大廠NIKE合作推跑錶,利用GPS定位功能紀錄跑者的路徑距離。
Yahoo購物中心經理方科霽表示,NIKE跑錶是目前銷售量中最好的跑錶單品,其中又以螢光綠顏色最熱門,且NIKE結合自家運動鞋中感測器,可以紀錄室內跑步步伐頻率推測距離(GPS在室內無法紀錄)。建議消費者先考慮有無室內跑步習慣,另外NIKE錶操作介面是英文,也是消費者也要注意的部分。

 

GARMIN也是國際知名導航裝置大廠,一口氣推出多款運動智慧錶,除路跑專業錶外,也有鐵人3項錶(含游泳、自行車、路跑3模式)及高爾夫球錶,其中高爾夫球錶內建亞洲9國達2100筆高爾夫球場球道地圖,另外也有含電子羅盤及氣溫氣壓偵測功能智慧錶,適合登山者使用。

方科霽表示,GARMIN的跑錶售價相對低價,屬入門路跑者國民機,也是唯一4000元有找的,不過,該錶雖有中文介面,但不能搭配感測器使用,所以只限戶外路跑使用,室內健身房跑步是無用武之地,若想要GARMIN的室內運動錶,就得選到鐵人3項款。

不過,GARMIN的跑錶訴求水下50公尺也防水,比NIKE的智慧跑錶只能防潑水略強,方科霽也提醒,智慧運動錶的電池壽命普遍多在5~8hrs,登山運動錶則能維持50hrs,由於連線GPS會耗電,所以也需依照使用習慣去選擇。

 

最近,索尼等大廠也推出搭配智慧手機功能的智慧錶,支援各廠Android手機,可以透過藍牙耳機接電話,看臉書或好友簡訊,利用NFC功能就能與主機輕觸配對。

Yahoo購物中心產品經理葉秀琴表示,目前配手機的智慧手錶剛問世,執行功能各有千秋,但都還在不斷進步,目前仍屬嘗鮮族市場,尤其搭配手機選擇受限,是想體驗的消費者必需注意重點。

 

參考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31103/35410914/穿戴裝置 運動智慧錶當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