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寄情26:遠距醫療照護導入物
聯網應用
楊惟雯
根據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提出2012年的全球十大技術與趨勢中,物聯網名列其中,可見其重要性。
另一方面,老年化社會也已成為世界各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但也因為人口結構老年化的速度加快,智慧醫療市場也必須更加重視家用照護式應用。據美國退休人士協會(AARP)的研究顯示,當中高齡族群面臨醫療照護需求時,約80%都偏好在家接受醫療照護服務,顯示居家醫療照護已經成為全球的重要趨勢。
一、各國在遠距醫療與物聯網應用的發展現況
近年來,各國也都看好物聯網在醫療照護之應用,紛紛推出應用試行計畫,以下羅列幾個主要發展物聯網國家的相關計畫:
1. 美國:2009年由IBM提出「智慧地球計畫」(Smart Earth),被美國總統歐巴馬視為國家戰略,投入300億美元在資訊化醫療與智慧電網專案。
2. 歐洲:2009年提出i2010的政策,旨在通過更廣泛的使用來提高經濟效率並促進資訊與通信技術(ICT)的發展。通過實施i2010,歐盟希望提高經濟競爭力,並使歐盟各國的生活品質得到提高,減少社會問題,幫助民眾建立起對未來社會對“智慧環境”的信任感。
其中,醫療應用包含電子醫療與老齡人口醫療照護。
3. 日本:2009年日本在E-Japan和U-Japan計畫基礎上又提出i-Japan 2015計畫,在醫療領域主要是運用於遠距醫療與電子病歷。
4. 韓國:2010年擴大U-Health與SmartCare的試行地點,投入300億韓元針對慢性病患提供遠距醫療與醫療照護的智慧化醫療照護服務。
5. 大陸:在2009年8月,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提出“感知中國”概念,在中國大陸政府推動下,物聯網產業在中國也得到極大重視。
其中智慧醫療應用在江蘇無錫、蘇州、杭州、山東省、北京、重慶、福建等幾個省市已展開試驗,主要應用在遠距醫療、慢性病健康照護以及醫藥品物流等。
二、遠距照護為台灣智慧醫療市場重點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達10.7%,到達248萬人,其中約有10%接受長期照護服務,尚有90%健康及亞健康族群之市場需求尚未被滿足。
隨著台灣人口結構高齡化、少子化以及國民平均壽命延長之趨勢,未來10年人口老化速度加快,預計45歲以上的中高齡消費人口將會超過1,000萬名以上,到2025年可能出現每5個人當中就有一個高齡長者,人口老化速率在全球將僅次於日本。
針對台灣人口年齡層逐漸老化,台灣醫療照護需求轉為治療與照護並重,更可看出遠距照護市場的巨大潛力。
行政院早已將醫療照護產業,列為六大新興產業之一。其中又以「遠距照護」,因可結合醫療照護、資通訊技術、電子醫療器材等領域,讓民眾可以在社區與居家環境中直接獲得適當的治療與預防保健服務,更為台灣發展智慧醫療的重點項目。
三、台灣醫療照護應用物聯網的現況
早在2004年台灣就已經有應用RFID技術的物聯網醫療照護應用U-Healthcare計畫。在2008年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中,更進一步提出以先前e-Taiwan (2002年)、M-Taiwan(2005年) 為基礎的i-Taiwan(2009年) 「智慧生活科技運用」計畫,結合次世代寬頻網路、數位電視網與感知網路,建構包含節能永續、智慧便捷、舒適便利、農業休閒、安全防災、醫療照護等六大應用領域。
在2009年由行政院衛生署配合國家「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方案」推動具物聯網概念的「加速辦理智慧醫療照護計畫」,其中分項計畫「醫院安全關懷RFID計畫」即是將RFID技術導入醫院資訊系統中,運用於以下幾個項目:
1. 用藥安全辨識:
藥包機自動辨識供補管理、藥品圖文輔助辨識。藥品派送運用RFID核對,提供病人用藥安全服務,以提升醫療品質。
2. 流程管理追蹤:
住院照護流程控管、貴重儀器管理。改善照護流程,提升病患服務滿意度。
3. 長期照護管控:
健康行動醫療照護,運用RFID監控示警,達到主動關懷照護。
4. 隔離病患管控:
運用RFID監控示警,對隔離病房監控定位、整合監視器輔助辨識的自動記錄接觸史、追蹤紀錄與管理。有效管制病人門禁,即時掌握病患活動範圍,預防院內感染及交互感染。
5. 門禁管理:
將RFID運用於特殊治療區如手術室、呼吸照護病房等的門禁管理,加強安全照護。即時動態中央聯網紀錄,掌握病人及人員進出動態,防止病人進入危險區域,加強病患及員工人身安全。
6. 此外還有研發中應用:
(1). 包含數位學習管理:
利用RFID輔助醫師對特殊病患(如失智症等)的客製化治療管理。或是運用RFID主動提供住院病人之多媒體衛教。
(2). 洗腎照護流程:運用RFID於洗腎病患的照護流程。
(3). 輸液管理:運用RFID於醫療輸注液應用,如化療針劑的調製作業監控。
此外,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在2011年10月召開年度產業策略會議(SRB),其會議主題即以智慧聯網(即物聯網)為唯一主軸。
四、遠距醫療照護導入物聯網的應用案例
事實上,遠距醫療照護服務早在數年前就開始導入物聯網的應用。
例如臺北醫學大學正在進行心電圖量測的實驗計畫,在住院病患胸口貼上10元硬幣大小的感測裝置,隨時量測心電圖的資訊,透過3G網路上傳到院內系統,在任何時刻都能呈現病患當下的心電圖狀況,由醫護人員持續監控,在病患的心臟出問題之前,醫護人員就能透過心電圖預先處置病情,防止因為人員發現太晚,導致病情惡化。
再以居家式的遠距照護服務來說,讓慢性病的病患在家中架設生理量測儀器,定期在家量測生理資訊,將記錄輸入電腦後,透過網路回傳院內的系統,累積病患的生理資訊,由照護人員研判病情,若有異常,可主動提供醫療照護服務。
五、物聯網在醫療照護應用上面臨的問題
目前,物聯網在醫療照護的應用上,仍有幾個技術難題需要解決:
1. 動態組網與大規模網路中節點移動性管理:
當監護系統擴展到社區、城市甚至全國時,其網路規模巨大,並且監護節點與基站都具有一定的移動性。因此,必須設計一種合適的網路拓撲管理結構以及節點移動性管理方法。
2. 資料完整性與資料壓縮:
節點有時需要長達24小時的監測人體參數,所採集到的資料量大,而存儲容量小,常採用壓縮演算法來減少資料的存儲與傳輸量,然而,傳統資料的壓縮演算法成本高不適合感測器節點。
另外,壓縮演算法不能損壞原始資料,否則會造成誤診。
3. 資料安全性:
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採用自組織方式組成網路,容易受到攻擊,此外,病人的資訊需要保密。感測器節點計算能力相當有限,傳統的安全和加密技術都不適用。因此,必須設計一種適合感測器節點的加演算法。
4. 病患家中必須有無線路由器等網路設備:
如果未來要推廣到遠距照護服務時,所有病患必須在家中架設無線路由器等網路設備,才能透過3G網路傳送生理量測資訊,將增加推廣的困難度。
5. 各大醫院在智慧醫療設備投資須到位:
遠距照護要成功,仍有賴於各大醫院在智慧醫療設備的導入是否夠成熟,包括醫療影像傳輸與電子病歷…等,「生理監控」設備如體溫計、耳溫槍、血糖血壓二合一量測儀、心電圖計等醫療設備的應用也必須更加普及。
六、結語
隨著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概念的服務應用也逐漸在醫療照護領域實現。在全球老齡化人口逐漸攀升的同時,智慧化醫療照護除了發展與建構智慧化的醫院與社區醫療外,慢性病預防與照護的智慧化個人醫療也已成為當今全球智慧醫療照護發展的新重點。
相信憑藉台灣在居家醫療器材的製造基礎與研發能力,加上已經相當成熟的資通訊應用環境,發展健康照護產品與技術系統的成功可能性相當高,若能展現巨大成效,更可吸引國際大廠來台試驗服務模式,並複製擴散至其他市場,進一步提升台灣資通訊與醫療產業的競爭力。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醫療,將會實現「醫療照護無所不在」的理想。
參考資料﹕
DIGITIMES,"遠距照護為台灣智慧醫療市場重點"原文網址: http://www.digitimes.com.tw/tw/things/shwnws.asp?cnlid=15&cat=10&cat1=15&id=0000275691_L9953B0MLG39D8057C1M9#ixzz2BnkJiIOu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