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物流寄情27:全球智慧醫療市場

展望

楊惟雯

 

在智慧醫療的議題下,其實涵蓋的範圍很廣,從遠距居家健康照護到後續的院內照護,甚至是醫療照護場所的周邊設施等,像是遠距會診、狀況追蹤、輔助病情解說、病歷資訊調閱及統整等,都是可以智慧化的項目。

 

例如,近年來台灣各大醫院也慢慢從提升院內效率的無紙化及e化的步驟,慢慢轉型為從病患、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以提升病患滿意度的智慧化設備建置,慢慢地在實現智慧醫療的概念。

 

一、物聯網技術下的智慧醫療市場

 

事實上,全球各國的醫療照護體系,正因為人力及資源不足,以及各種新病症的湧現,面臨重重挑戰。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公布的2010年「世界衛生統計」,2000~2009年護理和助產人員平均密度比例最高的歐洲地區,每萬人口有55人;而最低的非洲和東南亞,每萬人口卻僅11人,顯示醫療人力不足的問題十分嚴重,勢必也會影響醫療品質;為了解決醫護資源短缺的窘境,且在智慧醫療等議題發酵下,逐漸帶動醫療產業結合物聯網進入下一個嶄新的應用階段。

 

此外,即使是先進國家,人口老化問題,依然造成相當大的困擾。

以美國為例,預計到了2030年,老年人口將佔20%,耗用醫療支出更高達50%。但醫療照護供需比平均,僅為1.5:1,000,也就是1,000位病人僅能得到1.5位醫護人員照顧,顯示醫療照護已出現嚴重的供需失衡現象。

而台灣也已經開始出現類似的問題,根據內政部2009年統計,65歲以上高齡人口超過245萬人,佔總人口數已突破10%,預估20年後,更將增加到500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老化的社會,將會耗費更多的醫療資源。如美國醫院現階段的加護病房中,年齡超過65歲以上的病人已達38%,而加護病房病床數雖佔醫院總病床數10%,支出費用卻可能高達醫院成本的30%。

 

且由於醫療專業人力養成非短時間內可達成,如何維持醫療品質,已成為醫療照護體系的一大挑戰。因此,為因應老年化社會來臨所帶來的長期照護需求,世界各國紛紛擬定政策,希望利用Wi-Fi、藍牙、4G、LET、GPS及RFID等無線技術,架構起遠距照護的應用方向。

 

在醫療改革的千頭萬緒裡,醫療資訊技術改革已是極為關鍵的一環。

事實上,隨著資訊及通訊技術的日新月異,許多國家都在重新思考醫療服務的運作體系。

電子處方為例,醫護人員可快速查詢患者的用藥史和過敏源,以避免藥物間副作用和抗藥性。醫生也可以通過電子處方系統,瞭解病人目前的醫藥費負擔狀況,進而決定是否選擇價格較平價之藥品或其他替代方案,可有效避免醫療事故及糾紛,控制用藥成本,讓寶貴的醫療資源能夠得到最妥善的應用。

總之,發展智慧醫療已是全球共同努力的方向。

 

二、美國大舉投入智慧醫療市場

 

以美國為例,2007年美國政府醫療支出超過兩兆美元,接近其它已開發國家平均每人醫療支出的兩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預估到2025年,固定用於醫療支出將約占政府總支出之25%,發展智慧醫療,以有效控制醫療資源的浪費,已成為美國政府非常重要的施政目標。

 

例如,美國政府醫療保險制度Medicare從2009年5月開始,便已開始向開電子處方的醫生發放獎金,希望能提升醫生使用電子處方的意願。實施1年來,美國使用電子處方醫生人數增加了1倍以上,達到了大約7萬人。

而在2010年4月公布的一項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已發現,如果醫生通過電子處方選擇學名藥或較廉價藥物,可以讓每10萬名病人每年的用藥花費減少84.5萬美元,可見電子處方系統的重要性。

 

為了加速電子處方的推廣速度,美國政府從2012 年開始,不開電子處方的醫生得到的Medicare理賠款將減少1%,而2014年之後將提高到2%,2015年後未使用遠距醫療之醫療院所將需要支付罰鍰。

 

但在電子病歷方面,儘管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和前總統布希兩人都承諾,要讓電子病歷在2014年之前廣泛應用,但截至2011年初,美國還是只有4%醫生使用「功能完善」的電子病歷系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國智慧醫療市場未來也會加速推動電子病歷系統的建置工作。

 

而在遠端醫療方面,歐巴馬政府醫療改革計畫中的「遠距教育和遠距醫療計畫(the Distance Learning and Telemedicine ;DLT)」是最主要的推動力量,該計畫將提供學校、圖書館、診所和醫院相關服務,讓遙控學習(remote learning)和病歷保存更加落實,預計將有約900家醫療院所因此受惠。

 

而在終端消費市場方面,美國零售業龍頭之一的Best Buy,也已在旗下半數以上的店面銷售無線健康與運動器材,讓使用者可將個人健康狀況透過智慧醫療設備,傳輸到特定的健康監控網站(如微軟的HealthVault),還可直接與專業醫療人士討論並監控身體健康狀態,及早預防與避免疾病的產生。

 

三、日本以遠端醫療市場為主

 

日本雖早在1971年就曾經進行首次的遠距醫療,但由於日本醫師法規定,醫師必需要「親自」治療患者,導致日本的遠距醫療市場早期並沒有太多進展。

直到2003年,日本厚生省(相當台灣衛生署) 才放寬規定,對離島或是偏遠地區,在有緊急性的情況下,或是病情穩定的慢性疾病患者,在家給氧治療,或是在家的重大傷病,糖尿病或皮膚病等患者,以及無法接受面對面治療的患者等,可開放遠距離醫療。

 

目前,日本的遠距離醫療可分為兩大項目:「D(doctor) to D(doctor)」和「D(doctor)to P(patient)」。

「D to D」為醫院醫師之間的情報交換或是診斷支援。如放射線照片可從影像醫學部門送至專科醫師用以判斷病情等。

「D to P」則是在患者住家設置裝置,依據住家所記錄到的情報資料,遠距離的進行醫療診斷或是健康管理。例如岩手縣遠野市,即有針對孕婦的周產期遠距離檢查。

 

但由於日本許多醫院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看診必須以現場病患為優先,加上遠距離醫療的營運費用也是很大的關鍵。目前幾乎都是以試辦性質來作營運。

 

四、英國由國家主導發展

 

英國則是在1997年,就已針對1948年所成立的「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提出智慧醫療的願景,希望可以讓所有英國公民都能享有終生的電子醫療紀錄,另外還可利用網路服務以及電子醫療系統,快速且便利地讀取個人的醫療病史並接受遠距的醫療照護等。

 

英國NHS已在2005年開始使用電子病歷系統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並預期在2010年底英國全國將有6,000萬名的病患就診紀錄與病史登記到EMR的系統之中,並發展出整合性醫療影像交換服務ICRS(Integrated Care Records Service),醫院間可以傳輸病患的影像醫療紀錄如X光片,藉以整合並傳送不同型態的病患資料。

 

目前,英國在智慧醫療應用中較突出的發展,包括電子醫療遠距照護(Telemedicine)及智慧型病歷卡(NHS CRS Smartcards)。

以電子醫療遠距照護為例,英國NHS在2007年5月於英格蘭西北地區實施一項為期6個月的遠距電子醫療測試專案,據研究這項測試專案的公司BroomWell Healthwatch指出,英國醫療機構如果開始使用該系統,每年至少可為當地政府省下4,600萬英鎊的醫療支出,並可避免9萬個急救中心的門診及4,500萬個不需要的一般門診等,若擴大這項系統至定期心臟檢查,那麼英國健保局每年可望省下2億5,000萬英鎊的費用。

 

五、大陸智慧醫療市場也快速起飛

 

雖然在後端資料庫及管理系統方面,大陸的醫療市場仍還處在建設的階段,尤其是電腦醫生醫囑輸入系統(CPOE),更還在起步的階段,但由於大陸幅員廣大,城鄉醫療資源差距甚大,遠端智慧醫療的實施,有著相當迫切的需要,因此,中央及地方政府皆積極建設智慧醫療市場,發展進程也展現出與其他國家迥異的現象。

 

其實在大陸「十一五」計畫中,就已將智慧醫療納入規劃中,以浙江省人民政府與衛生部於2008年聯合向科技部申報的「國家數位衛生關鍵技術和區域示範應用研究」專案,就是「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持計畫的重點項目。

這項專案的內容包括,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互動式資料中心,城鄉社區與醫院雙向轉診,遠端診療、教育和健康諮詢等。

此專案實施3年後,幫助明確診斷比率提昇為78%,改進治療方案比率提升為79%,不但讓ICU平均死亡率下降11.6%,醫療糾紛減少28.57%,更因為患者在縣級醫院就可享受省級醫院專家的服務,讓基層危重患者可以藉由遠端會診將平均住院費用下降12.5%,還可節省了交通、住宿、陪護等費用,充分展現出智慧醫療在大陸市場實施的效益。

 

從浙江省推動智慧醫療的成果可以發現,遠端醫療的需求,確實已經成為大陸最為看重的智慧醫療項目。

例如南京市衛生資訊中心也和南京移動簽訂了「智慧醫療」資訊化建設戰略合作協定,內容包括熱線互通、衛生專網、遠端醫護、公共雲服務等諸多子服務。

據悉,南京移動2011年就已承建了南京市衛生資料專區(第一期),全市衛生資料專網亦已佈設至20多家三級醫院和4個區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早已為南京市民在醫療行業的應用、移動結算平台和自助智慧醫療系統等建設打好基礎,才能進一步深化智慧醫療的發展。

 

此外,江蘇省也預計在2012年6月之前,正式開通綜合性的省級集約式預約平台,將各個地市、各個醫院的預約掛號納入統一平台。

江蘇衛生部門目前也正在推廣使用電子病歷,如無錫市已在開展區域性電子病歷互通相連試點。江蘇省也同時在加快遠端會診系統建設,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市鼓樓醫院遠端會診系統都已正在建置中,希望儘快實現省與市、市與縣聯網運行。

 

由於市場有迫切需求,大陸衛生部也將在「十二五」期間推進衛生資訊化建設,全面實施「三五二一」工程,建立省、市、縣三級平台,公共衛生服務系統、醫療服務系統、醫療保障系統、藥品監管系統、綜合管理系統等五大系統,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二大資料庫,一個安全性高的私人網路,達到「資料共用、服務監管、政令通暢、科學決策」的目標。

 

但目標雖然遠大,實施卻有許多困難。

首先,因為智慧醫療在發展初期,市場接收度還不高的階段,投入成本高、回收慢等因素下,讓許多醫療機構對於智慧醫療保持觀望態度。

而比較有配合意願的中大型醫院,過去很可能早已投入大量資金,自行建立醫療資訊系統,許多醫生都還在適應中,如今要說服醫院投資建設全新的資訊系統,就有一定的難度。

 

其次,也是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大陸智慧醫療市場缺乏標準規劃,資料標準沒有統一的背景下,電子病歷影像檔案的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加上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和醫院級別上的差異也相當大,一旦缺乏統一的醫院資訊系統建設規範和技術標準,將會讓大陸的智慧醫療應用,要從點發展到面的層次,顯得困難重重。

 

其三,由於智慧醫療的應用成效,與物聯網的推動息息相關,但大陸整個物聯網相關產業離真正的商業化運營還有一段距離,雖然大陸政府已投入大量資金,甚至還直接參與了物聯網項目的推廣,但如果終端市場不願意配合,只是從醫院端來驅動是不夠的,包括產業、技術及應用,都必須同步推動,大陸智慧醫療市場才會快速起飛。

 

其四,安全性及隱私保護等問題等,也都是大陸智慧醫療應用發展的隱憂。

 

因此,大陸智慧醫療市場未來的主要挑戰,一方面整個產業必須要有標準與規範,另一方面在如何引導「市場驅動產業」的方面,要更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建立規模化、集群化的產業發展模式,才能引導更多資本參與、協同發展,才能帶動產業鏈健康成長。

 

六、台灣發展智慧醫療的利基

 

當各國早已進行醫療與IT的結合之際,其實,台灣有令人稱羨的全民健保醫療體系,又身為全球IT資訊重鎮的既有優勢下,有很好的利基去發展IT與醫療的結合。

 

但醫療產業在研發進展上保守穩健,而IT產業界研發過程快速且期待快速獲利,醫療產業與IT產業雙方由於技術研發進展的差異,以及心態上的截然不同,因此,在結合過程必須面對雙方的隔閡,所以,需要讓更多IT產業界了解醫療狀況,才能讓雙方相互調整並緊密的結合。

 

行政院在2009年9月8日核定的「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行動計畫」中,其中主軸之一即為「發展台灣智慧醫療服務」,行政院於2009年11月18日更進一步同意「加速辦理智慧醫療照護計畫」,就是希望能利用台灣資通訊的產業優勢,提供國人創新醫療照護服務,增進醫療服務之品質及效率,縮短城鄉醫療資源落差,並可帶動國內醫療照護、健康、資通訊、生技、保健等產業的發展。

 

智慧醫療照護計畫執行至今,主要的執行成效以電子病歷醫療影像數位化及傳輸遠距健康照護計畫為主。

 

在電子病歷計畫方面,衛生署表示,目前已有178家醫院實施、35家醫院已通過跨院交換互通查驗、配套措施(法規面、技術與標準面、安全面及推廣面)均已完成。

 

在醫療影像數位化、影像傳輸計畫方面,目前已完成影像交換中心平台環境建置及系統開發,並完成126家區域級以上醫院閘道器安裝。具體成效方面,在山地離島醫療影像判讀時間,已由1週縮短到2日內,衛生署預估光是2009年,民眾就醫往返交通費用就節省了約7億4,089萬元。

 

在遠距健康照護計畫方面,衛生署目前已於北、中、南、東等4區建置4大醫療團隊,並串聯共58家醫療照護機構;預期產業效益,衛生署推估至2010年底的使用人數達1,800人,加入醫療照護機構58家,產值約9,771萬元;預估至2014年底,累計使用人數可達50,009人,醫療照護機構累計至1,128家,產值約29億餘萬元。

 

在政府的積極帶動下,對於智慧醫療服務的發展,自然是一大助力,但邁向智慧醫療終非一蹴可幾。

 

為了能夠讓以病患為中心進行優化的智慧醫療得以實現,讓醫療效率得以提高,將失誤降到最低並實現更好的結果,醫療內容必須先確立1個公開共同的資料標準,才能將整個系統的流程和資料相互聯結起來。

其次則是要將智慧醫療服務擴及預防及初級護理體系,而不能只是關注急診重症,才能讓每個人因為智慧醫療服務而受惠。

在影響範圍擴大的情況下,不管是病患、醫生、護士或醫院間的關係,各方必須通力合作,充分溝通,才能面對不可知的未來。

 

更重要的是,未來許多智慧醫療科技,勢必會也衝擊現有的法律規定和道德尺度,如在人體內植入電腦晶片、吞下監測健康的藥丸、讓保險公司可以檢視病歷等,政府相關政策能否即時配合,攸關智慧醫療的成敗。

 

因此,醫療院所未來應以當前政府力推的電子病歷為基礎,再將商業智慧及統計分析帶進醫療經營管理及研究領域,先行提升醫療院所的決策能力,再進一步整合既有資產,創造新價值及新整合通道,才可持續實踐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服務,國人才能享有高品質的智慧醫療服務。

 

七、台灣智慧醫療市場展望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將許多以科技提供的便利服務視為理所當然。以銀行體系為例,跨行提款及網路轉帳等,僅在彈指之間就能完成;至於航空體系,訂位、票務及哩程酬賓計畫,更早已是一體連動的流程。這些不同體系的共同點,就是同樣具備資料共通標準及介面,才能支援資訊的流動傳遞。

 

反觀以中小型醫院居多的台灣醫療體系,因為IT人力與管理資源不足,所以無論是在流程或資訊上,都仍未有如此緊密的整合,彼此之間重複作業及層層轉派的狀況層出不窮,導致難以在關鍵時刻取得拯救生命所需的重要資訊。

因此,為建立智慧的醫療體系,前提之一就是標準化,醫療資訊必須有公認且開放的資料標準,這是橫跨整個體系相互連結作業流程和資料蒐集的唯一方法,醫療服務體系才有可能如同前述的產業體系一樣具備協同合作的能力,進而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加上,部分醫院朝向體系化發展,如長庚體系、北醫體系、彰基體系、署立體系、台大體系、榮總體系、聯新國際體系等,因為多分院的管理考量,未來勢必也得積極面對整合、降低支出與有效控管等問題。

 

此外,在醫療資訊及應用的迅速發展下,其影響將不僅限於醫療服務行業本身,還將直接觸動包括網路供應商、系統商、無線設備供應商、電信運營商在內的利益鏈條,從而影響通信產業的現有布局;智慧醫療產業能否順利推動,醫療服務及資訊電子兩大產業在物聯技術的順利銜接下,才能順利打通產業及市場的任督二脈,擴大智慧醫療市場的領域。

 

 

參考資料﹕

 

1、DIGITIMES,"全球智慧醫療市場策略應因地制宜",原文網址: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Cat=35&Cat1=&id=275690#ixzz2Bnl8dGcz

2、DIGITIMES,"大陸智慧醫療市場快速起飛",原文網址: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Cat=35&Cat1=&id=275692#ixzz2BnkwPcKN

3、DIGITIMES,"新興智慧醫療產業 打造產業契機與醫療服務典範",原文網址:  http://www.digitimes.com.tw/tw/b2b/Seminar/shwnws_new.asp?CnlID=18&cat=99&product_id=051A10327&id=0000278444_0ME3QHYH5GIC653DCRTIT#ixzz2BnmVTXx5

4、DIGITIMES,"智慧醫療服務漸成形 確立標準為當務之急",原文網址: http://www.digitimes.com.tw/tw/things/shwnws.asp?CnlID=15&packageid=4432&id=0000224054_LGVLI6VD649XFG3WBLATP&cat=35&ct=1#ixzz2BnkowzZO

5、DIGITIMES,"積極推動系統資訊標準化 迎接全球化智慧醫療服務時代,原文網址:  http://www.digitimes.com.tw/tw/things/shwnws.asp?CnlID=15&packageid=4432&id=0000223857_TAM7HG8C6N2F3O6E97TUJ&cat=35&ct=1#ixzz2Bno7sC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宅配 的頭像
    大宅配

    大宅配~ 生活美學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