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管理11:台灣目前醫學教育制度
楊惟雯
台灣目前醫學教育制度簡介如下﹕
1、首先,要通過最困難的一個關卡,也就是聯考(包含學測及指考兩種途徑) ,之後進入醫學系就讀,前四年主要是念書。
2、第五和第六年是醫學見習生
識別方法:短白袍,只有繡名字在醫服上,
仍然是學生,不參與臨床工作。
3、第七年是實習醫師
識別方法:短白袍,名字上已繡上醫師二字,
仍然是學生,開始臨床助理工作,不能獨立開立處方。
4、醫學系畢業之後,要參加國考,通過者可考取醫師執照 。
考過之後,就到醫院當住院醫師(俗稱的R) 。
識別方法:短白袍,名字上已繡上醫師二字,另外有住院醫師之識別證。
住院醫師才是教學醫院照顧患者的主力部隊,已能獨立照顧病患及自己擬定治療計劃,是工時超長、值班超多、壓力最大的一群。
5、總(住院)醫師
住院醫師的最後一年,多半是第四、第五年。
識別方法:同住院醫師,但是他負責行政、教學及病房安排的工作。
總醫師是醫院各科中戰力最強的一群,經驗及學識都漸達成熟的醫師,但也是壓力達到顛峰的時期…。
6、經過數年(三年起跳~有三年~四年~甚至五年以上的專科)的訓練之後,方可參加專科醫師考試。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婦產科、外科、耳鼻喉科"等專科醫師。
7、主治醫師
已考取專科醫師執照及開始看門診及收住院病患,已經完全獨立自主的醫師。
識別方法:白色過腰長袍,有繡上名字及醫師,及主治醫師之識別症。
主治醫師是一般民眾最能接觸到的一群醫師,從門診到住院檢查及治療計劃都是以主治醫師的意志而施行。一樣工時長、壓力大,還要負責教學、行政、管理及學術論文發表。
以上為台灣醫學教育制度簡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 如果只是看門診,接觸的幾乎都是主治醫師
¨ 但若在教學醫院住院,則年輕的住院醫師才是照顧您生病家人的最重要人物,其他如總醫師及主治醫師多半只要監督及指導角色。住院醫師才能立即解決問題。
¨ 實習醫師雖然不是正式醫師,但詳盡病史的詢問、協助醫師及護理工作、幫忙跑腿送病患檢查、手術、送檢體、抽血、打靜脈注射軟針及找檢查結果很多鎖碎工作往往要靠他們才能完成。
¨ 目前我國執業西醫師目前約有3萬6千名,全國約每639人即有1位醫師,遠超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訂定的「民國89年達到每750人1位醫師」之政策目標;若含中醫師及牙醫師,民國95年底每萬人口醫師數21.9人,約每457人即有1位醫師,顯見我國醫師人力已屬充裕。加以,每年約有1,300名醫學系畢業生,另有自外國取得醫學位回國通過醫師高考者,惟我國人口成長趨緩,以致醫師人力有過剩之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