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集304:乾眼症

楊惟婷

 

一、乾眼症有年輕化新趨勢

 

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表示,乾眼症是指淚液分泌量的不足或質的改變,以致無法保持眼睛表面的濕潤所造成的種種症狀,嚴重的乾眼可能導致角膜上皮的損傷。粗估台灣目前至少有200萬人正受乾眼症所苦,幾乎10個人之中,就會有1個人。

 

臨床病例中,常見慣用電腦的上班族因長時間注視螢幕,眼睛過於乾澀而張不開,痛得緊急求醫;另外,專業醫師也直指最大原因是長時間使用平版電腦和智慧型手機,致眼睛過度操勞,以及超時配戴隱形眼鏡

 

可見視力問題,已不再只是年長者的專利,用眼頻繁的工程師和上班族,都是乾眼好發族群之一。

 

二、乾眼症的症狀

 

基本上,乾眼症症狀除了眼睛乾澀、容易疲倦、想睡、會癢、有異物感、痛灼熱感,眼皮緊繃沉重、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很敏感,暫時性視力模糊…等臨床症狀外,有時候眼睛太乾、基本淚液不足,會刺激反射性淚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眼淚之症狀。較嚴重者,眼睛會紅、腫、充血、角質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絲狀物黏附,長期會造成角膜炎、角膜糜爛,影響視力,不可小覷。

 

乾眼症自我檢測方法﹕

 

當眼睛出現乾澀不舒服的症狀,可先自我檢測,如有下列任一症狀,就可能有乾眼問題,應盡速洽專業眼科醫師確認和治療。

1.眼睛曾經感覺乾澀

2.眼睛曾經感覺有異物感,就像沙子在眼睛內

3.眼睛曾經感覺灼熱感嗎

4.眼睛是否曾經紅紅的

5.睫毛上有很多皮屑嗎

6.眼皮曾有黏黏的感覺嗎

民眾應隨時關注眼睛健康,若有乾澀、眼睛泛紅等異常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以免造成角膜傷害,影響視力。

 

三、乾眼症的簡單分類及成因

 

「乾眼症」是困擾現代人的文明病(佔成人人口比例的10-15%),它的成因雖多,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別﹕

1、第一大類是導因於淚液分泌量的不足所引起。
這包含了「原發性淚液分泌不足」和「次發性淚液分泌不足」。

(1)「原發性淚液分泌不足」的原因不明

(2)「次發性淚液分泌不足」則常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風濕免疫性疾病所引發之「乾躁症」; 此外,任何減少角膜敏感度的狀況,例如糖尿病、長期隱形眼鏡的配戴、角膜手術、 LASIK近視手術…等等,也都可能導至淚液分泌不足。

 

2、至於第二類,則是因為淚液的揮發量過高所引起。
這部份的乾眼症病患包含了長期的眼瞼發炎、正常但較大表面積的眼裂、甲狀腺眼疾…等等。

 

另外,正常的眼睛有一層很薄的淚液膜,覆蓋在角膜和結膜之前。此薄膜又可分成脂肪層、水液層及黏液素層等三層。只要這三層淚液分泌不足,或分布不均勻,就會產生乾眼症狀。

  • "水液層"由淚腺及副淚腺分泌。當眼部受刺激或情緒激動傷感時,淚腺會"反射性"地分泌大量的水液層,而呈"涕淚縱橫"的現象。
  • "黏液素層"由結膜杯狀細胞分泌。
  • "脂肪層"則由眼瞼之瞼板腺分泌。

所以,乾眼症又可依眼睛的內層部位不同,區分出缺乏水分、油脂、黏液3類的乾眼症狀。

其中屬缺乏水分最為常見,通常民眾可以透過補充市售眼藥水來作緩解;而其他類別的乾眼症則可透過醫師指示用藥治療。

 

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國內乾眼症人口每年成長10%以上,其中超時使用3C產品配戴隱形眼鏡是主要原因。

 

四、乾眼症的治療

 

乾眼症屬於慢性疾病,根治並不容易,因此病患需要有「與病共舞」的心理預備,並且與醫師充分配合。

 

乾眼症的療法,基本上可以分為「生活習慣的改變」、「內科療法」與「外科療法」三大方向。只要遵照醫囑並持之有恆地治療,大部份病患依然能擁有高品質的生活。

 

(一)生活習慣的改變

 

1避免眼表面直接的外在刺激
盡量遠離空調出風口,避免抽煙或空氣污濁的場所,並保持室內溼度(使用暖氣或在比較乾燥的房間裡,可考慮在室內放一盆水)。
嚴重乾眼症患者在早晨起床時,常因眼表面乾澀而在開眼時造成眼表傷害,可在睡前使用眼藥膏。

  

2養成定期「濕潤眼表」之習慣
注意適量的眨眼頻率,避免在強光下看電腦或閱讀。

  

3減少熬夜、攝取咖啡因、或抽煙,並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

  

4若干口服或眼用藥物可能減少淚液分泌,若使用某種藥物後引發乾眼症狀加重,可與專科醫師討論用藥之選擇。

  

5、乾眼症患者因淚液較少,角膜容易受傷,較不適宜配戴隱形眼鏡

  

6、多食用富含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對乾眼症可能具有療效。
研究已經證實,葉黃素、玉米黃素與魚油是唯一可進入眼睛黃斑部的營養素。尤其一些魚油含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合稱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可以減少發炎並且改變瞼板脂肪的成分,因此,建議民眾每周至少食用1至2次魚類(食物中的鮭魚、鯖魚、沙丁魚等均含有豐富的Omega-3)。
平時可多補充葉黃素添加Omega-3 魚油配方的保健食品,對乾眼症的保養都可能具有助益。

 

7、除此之外,由於眼底視網膜神經受損是不可逆及無法挽回的,建議民眾外出應配戴太陽眼鏡、帽子,做好防曬,才可減少紫外線和藍光的傷害。

 

(二)內科療法

 

1人工淚液
人工淚液除了提供潤濕功能、加添水分等功能外,尚有稀釋發炎物質、降低淚液滲透壓等效用,因此為乾眼症病患最常使用的療法。
如果對防腐劑過敏或使用頻率較高(一天超過四到六次眼劑,含非人工淚液的其他藥物),建議改用不含防腐劑的潤滑用眼藥水。

  

2自體血清
血清中具有類似淚液的成分,此外也富含生長因子,因此可用以治療嚴重的乾眼症病患。每次製備後的血清可以冷凍保存3-6個月,因此病患不必太過頻繁抽血。

  

3化痰劑 (黏液溶解劑):
用以治療呼吸道疾病的黏液溶解劑局部使用時,可以減少眼表面絲狀綴生物、黏液、或黏液斑塊的形成。

  

4植入型人工淚液:
此為放置在下眼結膜深處的固體人工淚液,它可以慢慢地釋放出潤滑劑,在24小時內保持眼睛的濕潤。但缺點是放置不易(需眼科醫師示範) ,且病患感覺眼表濃稠,視力稍微受到影響。

  

5抗發炎療法:
乾眼症不單單只是淚液分泌量不足,揮發太快,或是淚液成分失常而已;目前已知眼表的發炎反應也扮演重要的腳色。因此,局部使用類固醇,或Restasis (環孢靈表cyclosporine 眼用藥水)也是治療的另一個方針。Restasis 已在2002年經過美國藥品食品檢驗局(FDA)認證用以治療慢性乾眼症,它是目前市面上所有乾眼症藥物中唯一證實對淚液分泌量有增加效果的藥物。

  

6抗生素:
口服四環黴素或其相關藥物(doxyclcine)對於眼瞼板發炎,尤其有酒糟鼻體質的病患特別有效。然而這類的病患最好能夠同時注意眼瞼清潔和熱療法輔助。

7局部維他命A藥膏
可用於睡前使用,但其效果目前仍有爭議。

 

8、若伴有全身免疫系統疾病的病患,則需配合風濕免疫專科醫師共同治療。

 

9、值得留意,改善乾眼症狀不能只是「補水」保濕。最新研究指出,50%以上的乾眼症患者,造成其乾眼症的原因是「缺油 」,即因瞼板腺脂質層分泌不足,眼淚容易蒸發造成乾眼症狀。針對這樣的乾眼症患者,必須要採用「補水又補油」雙管齊下治療方法,才能緩解乾眼不適的症狀。

 

(三)外科療法

 

以外科療法治療乾眼症一般用於重度、內科療法治療成效不彰的病患。常用的手術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淚小管填塞
以栓塞法將淚小管開口加以阻塞,其作用原理類似水槽的塞子,只讓少量的淚液流出,讓更多的淚液可以留在眼表面,幫助維持眼球上的淚膜穩定。
一般而言,眼科醫師會先使用暫時性、可溶解的栓塞以測試治療效果;如果暫時性的栓塞法能改善乾眼症的症狀,醫師才會放置永久性的栓塞。
接受淚小管填塞的病患須注意術前是否有嚴重發炎現象,以避免手術後因發炎物質長期留置眼表而造成眼表傷害。

  

2眼瞼縫合術
極嚴重的乾眼患者、合併其他角膜病變或眼瞼癒合不全之患者,可施行「眼瞼縫合術」,以避免進一步之惡化。

 

五、護眼4字訣

 

依醫師臨床觀察發現,乾眼症患者很多都是因長期使用電腦、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螢幕,過於頻繁的注視螢幕,容易降低眨眼次數,加速眼球表面水分蒸發,導致眼睛疲勞、乾澀,甚至是刺痛、灼熱或流眼淚。

 

所以,醫師提出「護眼4字訣」,呼籲即早發現治療,遠離乾眼症夢魘。

 

1.
依照乾眼狀況,可以根據醫師指示,使用含有維他命A、B6、E的藥劑幫忙眼睛放鬆,回復眼角膜濕潤度。

 

2.
均衡的飲食,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富含維他命A、C、E的水果與食物,也可多補充葉黃素。

 

3.
改變用眼習慣,定時休息,建議每隔5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

 

4.
正常的生活型態,睡眠充足、不熬夜。

 

醫師提醒,如果經常感到眼睛不適,一定要及時向醫師諮詢並尋求適當的治療。輕微乾眼症可以點人工淚液;眼藥水應選擇不含防腐劑,戴隱形眼鏡時可直接滴用、睡前熱敷、按摩則可刺激淚液分泌。

 

較嚴重的乾眼症,則可以增加人工淚液之次數、戴擋風眼鏡、降低室內溫度、增加溼度、減少淚液之蒸發;將淚小管栓塞或電燒來阻斷減少淚液之排除也可增加淚液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