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集258:痣與黑色素瘤
楊惟婷
一、何謂「痣」?
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科醫師李定達指出,一般所謂的痣是指黑痣,學名是黑色素細胞痣。痣是痣細胞的聚集,一團一團的聚在一起,可能長在身體的所有部位。
黑色素細胞在正常皮膚上都有,它平均分散在身體各處。黑色素細胞的功能是製造黑色素,傳布到幾乎每個表皮細胞,表皮細胞本身不會製造黑色素,可能每20~30個表皮細胞就有一個黑色素細胞,會製造黑色素,傳送到附近的表皮細胞。
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痣。大部份的痣是後天的,青春期以後逐一出現。據澳洲的研究統計,11~30歲的男性,每人身上有73顆痣,女性每人有27顆,白種人可能較多。
皮膚分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三層,痣按皮膚的深淺分為三種,通常用肉眼可以稍微判斷痣的種類:
1、接合痣長在表皮和真皮交界處,實際上在表皮內,通常小而扁平。
2、複合痣長在表皮和真皮都有,有接合痣和真皮痣的成分,比接合痣較大和較突起些,但又比真皮痣扁平。
3、真皮痣長在真皮內,通常為突出在皮膚上的半球狀痣、較大顆和長毛的大多是真皮痣。
痣突然發生以下良性變化,可以不必擔心:
1、荷爾蒙引起的變化,讓全身的痣一起變,通常會變大。
例如:懷孕和青春期、口服藥、服用類固醇、化學治療、免疫抑制(愛滋病和紅斑性狼瘡等)、生長激素等因素。
2、局部的(幾顆)痣一起變化。
如手上幾顆痣因日曬一起變黑,或皮膚病引起的變化。
3、單一痣起變化,但7~10天即消失。
例如:毛囊腫脹、表皮囊腫、毛囊炎、膿瘍(細菌感染)、外傷(如摩擦)和出血、頭大根細的痣扭曲(將血管扭斷)形成血栓等。
一般人平常應該注意觀察身上的痣有無變化,如覺得有疑慮,要儘快看醫生。
二、哪些是應該除掉的痣?
痣的多寡和大小與發生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有關。
根據統計,全身有100顆痣以上的人得到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為25顆以下者的3.4倍,又如果大於2毫米以上的痣有50個,則罹患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為一般人的4~54倍。
李定達醫師指出,除了美觀因素,為了避免變成惡性黑色素瘤,以下幾種痣應該除掉:
1.會長期受到摩擦刺激的痣。
例如長在戴胸罩處和腰部的痣,尤其足部的痣更應該密切觀察,因為長期摩擦,變成惡性黑色素瘤的機率較高。
2.出現不典型變化的痣。
外觀不典型的痣可能變惡性,例如很黑的痣,色素不平均(雜色)、邊緣不平整或不規則、界線不明、左右不對稱、在統計上直徑大於5毫米。
3.單一的痣突然快速變化。
如果是全身的痣因為賀爾蒙的變化而同時變化,較無疑慮,如果是單一的痣突然快速變化,就值得注意。
4.長在特殊部位的痣。
例如長在肢端(手腳)的痣,必須注意觀察,因為這些地方的痣比其他地方的痣變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較大。
5.黏膜上的痣。
例如長在口腔黏膜、結膜、陰道、包皮翻出來那部份的黑痣。
6.指甲溝的痣。
指甲溝與指甲下方皮膚相連,可能會長到指甲下面,被指甲擋住,不容易看出變化,而長在肢端,將來變惡性的機率較大。
7.有些痣本身是先天高危險的痣。
嬰兒一出生就看得到的痣叫先天痣,先天痣不多,根據統計,1%的新生兒有痣,並非所有先天痣都是一生出來就有危險,大小是重要因素。一般來說愈大的痣,將來變惡性的機率較大,因此醫師建議應及早切除。
西方習俗多不把痣和命運畫上等號,好萊塢老牌影后伊麗莎白泰勒和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兩人臉頰上的痣,被形容為「美麗的記號」。
但很多國人迷信痣和命運有關,甚至有算命師在電視上聲稱,腳底的痣是好痣,腳心長痣勇猛無懼。
有些病人則基於命相觀點,要求或拒絕除痣,皆使醫師感到困擾。
此外,若要除痣,須留意有些人有蟹足腫的體質,疤痕組織會不正常增生,致產生肥厚性疤痕。蟹足腫好發於耳垂、肩、上臂、前胸和後背,臉上並不是好發部位。有這種體質的人若為美容目的要除痣,應先告知醫師自己的體質,以免除痣換來大疤。
三、惡性黑色素瘤
皮膚癌主要包括三種:惡性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和鱗狀上皮細胞癌。
痣可能會變,有的變化是良性。但痣一旦變成惡性黑色素瘤,就會很快惡化。
台北馬偕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歐聖運表示,良性的痣變成惡性黑色素瘤的情況是:凸起、出現極黑色素、會癢、會痛,流血和潰瘍。
而痣是不是變惡性,可透過切片檢查確定。
惡性黑色素瘤佔所有皮膚癌的4%,卻造成近80%的皮膚癌死亡率,是所有癌症裡預後最不好的之一。惡性黑色素瘤患者有10~15%有家族遺傳史。
黃種人罹患惡性黑色素瘤的機率比白種人低。
研究指出,中國人的惡性黑色素瘤有70~80%為肢端黑痣型,特色是好發於手掌和腳掌等日光未必照射得到的部位,及身體黏膜部位。肢端型惡性黑色素瘤往往在腫瘤還很小時,就已往下垂直侵犯皮膚基底膜,侵入皮下血管或淋巴管內而發生轉移,一旦轉移,預後極差,三年存活率僅10%左右。
四、正確除痣方法
除痣的方式通常依痣的種類、大小和部位而定,一般而言,超過3毫米就得用切除。
1.只要懷疑有惡性可能的痣就要切除,並做切片檢查,用雷射怕清不乾淨。
複合痣與真皮痣太深且凸出,如要除掉,要用切除。較大的痣切除後要縫合,甚至要做植皮(從別處轉一塊皮)及皮瓣轉移(把旁邊的肉接過來)。
2.雷射雷射是用電能轉化成光的治療方式,適用於較小和較淺的痣,例如較扁的接合痣。
3.高周波電燒灼術是用熱能破壞細胞。
4.液態氮冷凍攝氏零下196度的低溫破壞,但很少使用。
5.化學燒灼缺點是不好控制燒灼的深度和範圍,點壞了會出現凹洞。有時燒灼的洞很深,醫學界不用這種方法,不過有些美容院及夜市點痣攤則愛用。
幾乎大部份的痣都可以除,但如處理不當,大多會留有明顯的疤。
較難除的是眼皮與鼻子上的痣;眼皮較難縫起來,鼻子的痣較難補,必須要植皮或做皮瓣轉移;法令紋的除痣手術比較好做,因為周圍有很多組織。
痣的切除和雷射,整形外科和皮膚科都可以做,手術方式都一樣,有些病人直接找整形外科。
北榮李定達建議,對於有惡性疑慮的痣,應先看皮膚科,能根據臨床訊息憑肉眼判斷的先判斷,肉眼不能判斷的,就由皮膚科做切片檢查及判讀,以確定是不是惡性。
更多詳細內容,請見﹕康健雜誌 77期 文/田紀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