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物流寄情72:智慧城市願景

楊惟雯

 

智慧城市是由IBM公司2008年底提出smarter planet(智慧地球)的概念引發而來。按照專家說法,智慧城市是在物聯網、雲端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下﹐形成的一種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態。

 

現代整個ICT產業的典範轉移,正走向智能地球的時代,而整個智能地球或智能城市共有三個階層,從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能運算,在全面感知中,我們需要建置很多的工業電腦、掃描器(scanner)、與採集設備(RFID等),我們需要有各式的video採集卡。我們才能把很多物理的訊號,如:溫度、速度、影像等,源源不絕的採集,然後安全的送到雲端,在雲端進行計算並產生智慧的資訊,讓人們可以運用這些資訊來做更有效率的決定。

 

一、“智慧首爾2015”案例

2011年6月,首爾市政府發佈“智慧首爾2015”計畫,旨在通過整合公共通訊平臺,以網路為基礎,打造綠色、數位化、無縫移動連接的生態、智慧型城市,讓市民享受到全方位、高效、便捷的市政服務。回顧了這一令人關注的計畫,兩年來所取得的成績如下﹕


1、充分利用大資料,解決市民小麻煩

作為被國際電信聯盟選定的智慧城市典範,首爾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兩年來,為了在行政服務及市民生活中大力推行資訊化,以節省時間和人員成本,首爾市將原有的政府資料與韓國電信(KT)等企業所擁有的民間資料庫相融合,建立起大容量的基礎資料庫,以此作為科學制定各項政府決策的基礎,最終實現建立一個超級合作型的電子政府的目標。

 

市長樸元淳介紹說,首爾市政府正致力於用資料分析人口和公交路線資訊,以此制定合理的深夜公車路線計畫,為加班晚歸的公司職員們提供便利。正是依託龐大資料庫的支援,到目前為止,市民已經可以在智慧手機上安裝名為“移動首爾”的官方用戶端,從而搜索到本市範圍內距離自己最近的洗手間、周邊各項殘疾人便利設施、公車和地鐵的到達資訊、災難預警避難資訊、文化演出資訊以及就業資訊等76個領域內的相關資訊。
2013年年底,首爾市政府還將發佈一款名為“M-Voting”的軟體,屆時市民可直接從互聯網進行投票,在政府制定決策時發出自己的聲音。

為了推進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首爾市制定的三年計畫明確表示:2013年,建立大容量資料分析和分享基礎,推進相關課題研究;
到2015年,進一步擴大為民服務的範圍,使通過智慧手機和互聯網獲得市政服務成為大多數市民的選擇。

 

2、消除資訊鴻溝,提高全民福利

擁有1000多萬常住人口的首爾市,在推動建造智慧城市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會是什麼?樸元淳認為,壓力並非來自基礎設施建設,而是如何讓所有市民相對公平地享受智慧城市帶來的高效與便捷。
通過智慧手機的移動終端,能為市民帶來各種方便,但一部智慧手機畢竟費用昂貴,低收入者很難支付得起,導致他們被隔絕在政府各項服務政策之外,樸元淳將這一現象形象地稱為“首爾市的資訊鴻溝現象”。

 

為消除資訊鴻溝帶來的不利影響,首爾市在2012年就已經投入4200萬韓元,專門針對老年市民、殘疾人、無家可歸者等社會弱勢群體出臺了相關政策。一方面從生活上給予相應支援,提供專門場所讓低收入者體驗智慧手機的功能,並免費提供部分智慧手機;另一方面擴大已有的免費無線網路範圍,降低低收入市民的使用成本,幫助他們更好地尋找生活和就業資訊。

 

除此之外,樸元淳介紹說,社交網路的廣泛使用使得政府與市民之間的及時溝通成為可能。首爾市目前已經成立專門的社會媒體中心,有專職工作人員從網路上系統回復市民提出的各種問題。而他個人也已擁有自己的推特和臉書帳號,空餘時間也會直接在網上與網友互動,傾聽他們的訴求。

 

3、擴大電子政府影響力,推進政府組織間交流

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政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為保持政府運作的高效低耗,首爾市在推行流程化管理的同時,非常重視與其他城市和地區之間的交流合作,樸元淳特別提到的世界城市和區域電子政府協定組織(WeGO),便是全球範圍內電子政府合作交流的一個典範。

 

世界城市和區域電子政府協定組織成立於2010年,總部就設在首爾,現有會員城市72個,與聯合國公共行政網、世界銀行和國際電信聯盟等國際組織和機構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為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提供交流學習有關電子政務和智慧城市建設經驗的平臺。

該組織全球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第一屆和第二屆分別在韓國首爾和西班牙巴賽隆納舉行。第二屆全球大會吸引了共計64個國際組織和城市的200余名代表參加。2014年第三屆全球大會即將在中國四川省成都市舉行。

 

樸元淳表示,他非常期待與中國眾多正在建設中的智慧城市進行友好交流,希望首爾市所取得的經驗可以與這些城市共同分享。

 

二、大陸建設智慧城市現況

 

建設“集約、智能、低碳、綠色”的智慧城市,被認為是有效解決“城市病”的可行之路。大陸智慧城市的建設現狀如何?怎樣解決建設中遇到的難題?

 

1、        建設之“熱”﹕再度試點申報城市超100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陸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76%的地級以上城市,共230多個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間計劃投資規模超過10000億元。”承擔多地智慧城市總體規劃的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單志廣博士說。

大陸現在的智慧城市建設可謂風起雲湧。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數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總工程師萬碧玉博士介紹,今年1月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公佈了包括北京市東城區、河北省石家莊市等在內的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名單。5月,住建部再度啟動試點申報。“現在已有100多個城市提出申請,遠超計劃數50個。”

 

智慧城市建設為何這麼“熱”﹖萬碧玉分析認為,由於我國城鎮化率還不到53%,離中等發達國家超過70%的城鎮化率尚存差距。
伴隨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在基礎設施、社會管理、產業轉型昇級、民生改善…等面臨諸多挑戰,在此情況下,建設智慧城市被認為是解決“城市病”的可行之路。

 

單志廣介紹,目前與智慧城市相關的政府部門有20多個,一些部門已在推動相關領域的智慧城市建設。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國家層面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探索促進城市提昇發展質量和水平的新模式、新機制,在優惠政策、科研開發、資金補助、標準體系、評估機制…等方面,對智慧城市試點示範工作給予支持,促進我國智慧城市理性務實、健康有序發展。

 

2、發展之“惑”﹕發展策略存在“四重四輕”誤區

 

專家表示,“十一五”時許多省市的信息化目標是“數字城市”或“數字省份”。現在很多省市都把戰略目標定為“智慧城市”。不過,如何實現從數字化到智慧化的轉變,怎樣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破解公共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等帶來的體制弊端,才是智慧城市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難題還不止這些。單志廣認為,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策略還存在誤區,他將其總結為“四重四輕”﹕重概念口號,輕行為配套,容易造成盲目跟風﹔重建設投入,輕績效提昇,投入產出比與實效令人擔憂﹔重設備技術,輕制度建設,缺乏配套政策﹔重建設發展,輕安全風險,導致嚴重的信息安全隱患。

 

中國基礎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孫尚志,與許多建設智慧城市的地方領導打過交道,有的領導曾向他訴苦﹕投了若干億的錢,遇到突發事件,為什麼頭腦還是一片空白﹖孫尚志找出了其中癥結﹕缺乏建設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

 

萬碧玉表達了類似看法。他介紹了一個比較誇張的例子,南方某省會城市用三年時間﹐投資800億元打造智慧城市。他對住建部首批90個試點城市分析後發現,一般來說,建設智慧城市,鎮一級投資規模為二、三十億元,縣區為三、五十億元﹐大型城市中心城區等僅為50億─120億元。

 

如此建設,就沒有約束、評估的標準﹖萬碧玉說,經過3─5年創建,住建部將對首批90個試點城市組織評估、評定,評定等級由低到高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在智慧城市試點指標體系中﹐對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詳細標準、要求。指標分為三級,一級指標就包括保障體系與基礎設施、智慧建設與宜居、智慧管理與服務﹑智慧產業與經濟四大項。具體到三級指標,有57項之多。但他同時表示,並不要求所有試點城市都必須達到這些指標。

 

3、應對之“法”﹕每個城市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單志廣認為,大陸的智慧城市建設還處於起步期和探索期。由於城市的生產力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與智慧城市的目標還有差距,目前大陸還不具備大規模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綜合條件,祗能支持在具備條件的某些地方先行先試。此外,大陸城鎮化路徑的管理體制有其自身特點,國外智慧城市的建設經驗不能被直接“複製”,大陸智慧城市祗能走符合自己特色的道路。

 

對此,萬碧玉建議,應將城市作為一個整體,掌握其資源條件、區域定位等,制定可執行、可落實、可監督、可考核的管理方法,從市長視野、企業角度與百姓感受三個角度打造智慧城市。每個城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採取“一城一策”的方式,推進城鎮化及智慧城市建設。

 

“解決城市之‘惑’,首先做好頂層設計,著眼整體,理順不同部門、不同區域的利益關係。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大量投資,政府可以適當考慮有實力、有能力的企業進行協助和服務,提高產業增量收入,引導智慧城市相關產業發展。”孫尚志說,“鼓勵企業部分參與智慧城市項目的建設管理﹐從而有效保障融資安全。”

 

單志廣建議,在總體發展上堅持理性、有序和協同,加強統籌規劃和組織實施,將原有的信息化系統進行優化提昇,做好智慧城市規劃與其他城市規劃的銜接,統籌協調土地、資源、環境和將要承載的人口、經濟之間的關係,統籌城鄉發展,重視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信用環境等。

 

“大陸的智慧城市試點,不是試技術方案,而是試機制模式。”單志廣說,“特別是政府引導的智慧城市建設,應該探索長效機制,研究如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同時,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標準,規範評估機制,必要時將審計、紀檢部門納入智慧城市的重要項目管理之中。”

 

三、智慧城市2013北京國際設計展

 

智慧城市2013北京國際設計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的產品?

 

(一)智慧城市公共平臺


(1)城市關注CityCare
CityCare是一個大眾參與的信息分享平臺,鼓勵人們發現城市中的各種問題,表達對城市的關注,推動城市公共服務建設。
CityCare是通過用戶眾包的模式,用戶發布問題、評價問題、就共同問題進行互動交流,同時可在網頁端查看全城問題統計信息。CityCare則會根據問題的類型以及關注度將其發送給相對部門進行處理。

 

(2)全球舞會
一款以舞蹈為基礎的手機應用,下載應用後,舞者以手機中漂浮的增強現實立方體為導引共同起舞,任何人都可以同步加入舞蹈,且設置舞蹈的速度,在互相影響下共同起舞。

(3)玩轉城市
集城市導覽、分析和會議桌為一體,用戶在城市地圖上走動,發現城市不同區塊,直觀的了解城市空間的功能,形成新的城市規劃方式。

 

(4)活力領域—創意分布地圖
是一個信息可視化的交互展示項目,幫助用戶實現對自我期望的新定位。通過網際網路收集和挖掘各類活動信息,從人的角度出發對其重新調整和智能分類,進行信息可視化呈現。用戶可以根據對于自己未來的期許選擇相應的人物標簽組合,即可獲得個性化的活動地區推薦,每個地區將會有最適合用戶的講座、展覽和沙龍活動,從而幫助用戶實現自我提升和自我定位的轉變。

 

 

(二)智慧生活

 

(1)酷派大觀9960心電手機
採用BMD101心電芯片,可提取完整的ECG心率圖信號波形,包含用戶的即時放鬆程度,心臟病風險和心臟年齡等人體健康信息。

 

(2)膜分離生物反應器MBR演示裝置(污水凈化):
將MBR(即膜生物反應器)置于透明玻璃容器中浸泡在混濁的污水中,通過膜單元將污水中的清水分離出來,並通過透明管道流到水族箱,水族箱內溢出的水回流到污水池中,演示MBR對污水凈化過程,MBR容器下方排放的污泥可作為綠色植物的有機肥。

 

(3)垃圾跟蹤
基于微型、智能的位置感應標簽從而實現附著在不同類型的垃圾的跟蹤,然後將數據傳輸到城市垃圾管理係統。

 

(4)約菜
是一個幫助家庭、辦公環境種植的澆灌產品與微型社交系統。作品幫助種植者照顧植物、遠程為親戚好友的花卉和蔬菜澆水、查看植物健康狀態與實時教程、在線與植友互動。

 

(5)生態智能氧泡
裝置將三個係統有機組合,形成生態富氧區。採用改進的社區健身器材,通過人力發電來驅動空氣凈化裝置,實現空氣凈化;三種綠色植物持續制造新鮮空氣;空氣質量檢測可視化系統講實時並對比展示氧泡內外的空氣質量和PM2.5值。

 

 

(三)智慧城市

 

(1)地鐵潛望鏡
是一套幫助遊客地鐵出行體驗的服務系統。整套系統基于地鐵WiFi環境,以一款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機應用為主,配套智能車載屏幕等輔助裝置。通過社交網絡分享聯通地上與地下,向車內用戶推薦個性化的出行指南及商業信息。

 

(2)城市突變平臺
用戶在虛擬城市中創建非結構性子單元,模擬突變(城市基因的改變),突變可以改變城市網格並量化城市水平的參數,給用戶提供一個交互平臺,更好地了解城市系統。

 

(3)寄生天堂的“孤島危機”
通過建立細膩中央商務區的實體模型和電腦虛擬模型來模擬城市公共空間危機事件,觀眾可通過電腦遊戲體驗公共危機事件的應急處理和響應。

 

(4)單兵監控系統:
海威康視DS-6101HL-T係列單兵檢測系統,是針對各種執法取證、執勤記錄、行政監管等單人便攜式監控需求而提供的解決方案,可提供本地資源預覽、錄像存儲、圖片抓拍、語音對講、報警聯動、3G/WiFi無線傳輸、平臺集中管理、GPS定位等功能。

 

 

四、以市民卡深化智慧城市建設

 

以智慧卡整合所有市民服務業務,提供民眾尊榮的服務,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為民服務的新趨勢,台北市、新北市及新竹市政府自今年起將廣發「市民卡」,藉由最新的資訊科技來提供最便民的服務。

 

台北市、新北市及新竹市政府皆將在今年展開電子票證與智慧政府為民服務業務緊密結合的資訊化工程及推廣,電子票證智慧化,成為政府與人民溝通的最佳媒介平台;台北市及新北市政府新近推出以悠遊卡繳納戶政等行政規費,台北市與新竹市則以二代晶片卡整合市府各局處為民服務業務,發行具市政品牌意涵的台北卡與新竹卡,以實名制登錄載入市民相關健康數據與參與市府活動紀錄,政府並以實質誘因回饋市民的參與,期以電子票證應用的多元化與智慧化,深化智慧城市的建設。

 

台北市政府已計畫在今年開始將推動多年以大眾運輸及小額付費為主軸的二代晶片悠遊卡轉化為具市政品牌意涵的「台北卡」,作為市政府與市民間的最重要資訊化媒介平台;初期試辦階段,以衛生局的相關健康紀錄的雲端登載與管理為主,目前這部分推動獲得廣泛地迴響;未來各局處的為民服務的業務都將整合入台北卡;他舉例說明,市民若是參與多項衛生局健康站檢測活動,即可累計點數免費參與文化局舉辦的市民文化活動,也能轉為捷運卡儲值金,提供實質的誘因及回饋,並在促進市民參與的同時,累積巨量資料,做為進一步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參考基礎。

 

新北市政府研考會主任委員吳肇銘也表示,新北市政府近年將所有為民服務業務皆以資訊化工程將流程標準化,提供多元通路單一窗口的服務,書證的認證也都能一次在市政府或各級行政窗口完成,市民不再需要於兩地間奔波,是智慧政府為民服務品質提升的具體展現,同時,為免除市民小額付費的繁瑣,自今年初始,所有相關的行政規費及陸續推動公有停車場費用皆能用悠遊卡繳納,完成為民服務業務與電子票證間的整合工程。

 

新竹市政府則是國內首個發行「新竹市市民卡」的都會區,除了具備電子票證、小額付費及身分辨識(學生卡或員工卡)等特性,更結合市府內社會福利與衛生健康相關服務的登錄與提供,也整合市內商業消費優惠,是多合一(all-in-one)的智慧卡應用型態,此「市民卡創新服務」是該市成為五都之外唯一入圍2014年智慧城市論壇(ICF) Top 7的關鍵性成功因素之一。

 

參考網址:
http://roll.sohu.com/20130716/n381684052.shtml

http://big5.gmw.cn/g2b/tech.gmw.cn/2013-07/18/content_8316904.htm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info/2013-09/30/c_132763249.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宅配 的頭像
    大宅配

    大宅配~ 生活美學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