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物流寄情16:物聯網的應用

楊惟雯

 

什麼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簡單來說,就是讓所有物品都能連上網際網路、進而利用網際網路功能,達成即時查詢、遠端控制、遠端監控、並且透過智慧管理的方式進行多項加值應用,達成數位生活的新境界。

 

其實物聯網並不是新的技術,有些是常見的IT技術,像是RFID、Wi-Fi,網際網路,有些則是工業上運用多年的專用技術,例如溫濕度感測技術電力量測技術…等。不過,相較於5、6年前物聯網萌芽時期,現在各項技術越來越成熟,也讓大規模應用的可行性越高,建置成本也越低。

 

臺北科技大學物聯網技術研發中心主任黃榮堂表示,不同於一般企業建立的無線感測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只連結數十至數百個感測節點,而且連結的物體同質性高,只能視為物聯網的初階應用。

當企業邁向物聯網時,必須在一個區域網路內連結上千個至上萬個感測節點,而且節點連結的物體異質性高,涵蓋動植物、有電流的機器、沒電流的物品等。

 

目前物聯網應用,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用來管理移動的標的物,其中又可細分成人流物流金流三類;另一大類則是管理不會移動的標的,像是電源

 

其實物聯網的應用已不僅是一個概念而已,它已經在很多領域有應用案例:

 

1、2010年上海世博會--解決人流問題

上海世博會首度打破傳統紙券限制,參觀者可預先上網或至特定售票端點購票,門票資訊就能傳送並儲存至手機之中,只要在入口感應器上掃描,即可快速完成驗票程序。

而在世博園區的羅森便利店裡,顧客拿起一盒貼過RFID的盒飯,把它放到店裡的識別機器上,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盒飯的所有“出生資訊”,包括速食所使用的所有原料的供應商——例如雞軟骨,由山東大寶養殖加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西蘭花,由上海日冷食品有限公司提供……令人不放心的食品來源問題不再不可探究。

便利店的收銀員也不再需要將商品一一拿出對準條碼掃描,而可以一次掃描數十盒盒飯,這大大縮短了顧客排隊的時間。由此帶來的配送、物流體系改革,將大幅提升供貨效率。

 

2、英國大型超市Tesco--解決人流問題

物聯網也被應用在解決人流的問題,掌握顧客數目、顧客店內所在位置對於服務業一直是重要的,因為依照顧客的數目來調配服務人員的位置與人數,不僅可以提高顧客滿意度,也可節省營運成本。

英國大型超市Tesco也在2006年時,藉由紅外線感測裝置感應進入賣場的人數與購物時間,來有效調度結帳櫃臺開放位置與數目,了解顧客進出的能見度。

英國大型超市Tesco在2006年開始,就利用在賣場入口及結帳櫃臺前設置紅外線感測裝置,掃描目前進場顧客的人數,以及在等候結帳的區域人數、等候時間等,這些即時資料再與過往歷史資料分析進行整合性分析,系統每15分鐘會主動建議櫃臺管理人員應開放櫃臺的數目,以及應開放櫃臺的所在位置。

像這種運用紅外線感測裝置所接收到的資料,與過往歷史資料整合,進行即時的調度與管理,可解決人流的問題。

 

3、小人國遊樂區--解決人流問題

具備物聯網雛形的應用很多,例如企業的門禁系統就是一種,員工持有的員工證本身就記載了簡單識別資訊,在進出口感應時,系統就能即時記錄出入的人員、時間。

而臺灣小人國遊樂區利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掌握店內人數與人流的變化,並依此來調配服務人員。其中,他們就以電子票卷,還有園區內賣場的 POS系統,推斷出人潮目前所在位置,當顧客人數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關掉該據點,並將服務人員調派到人潮較多的區域服務。不過,這種方法由於精確度不高,最終還是需要主管根據個人經驗來做調度。

 

4、臺北港--解決物流問題

物流管理是物聯網應用的先驅,透過RFID、二維條碼等感測器記錄物品的位置、資料,來解決物流透明度的問題。

 

臺灣三大國際港口臺北、臺中、高 雄在2011年同時導入RFID結合自動門哨系統,藉由RFID即時辨識每一輛入港的貨櫃卡車司機身份,確認車輛、貨櫃和司機三者資訊的一致,並用 ZigBee技術打造碼頭作業車輛調度系統整合,讓卡車從門哨進入港區,一直到碼頭卸貨搬載貨櫃的過程,全程控管,來提高調派自動化身分核對作業的效率。 現在臺北、臺中、高雄同時導入RFID管控進出港口的貨車、貨櫃與司機,其實也是一種人流的管理。

 

以臺北港來說,RFID主要用於辨識貨車駕駛身分。

卡車開進車道時,車道上的RFID讀取器就能讀取卡車上的RFID人證資訊辨識司機身分,連同貨櫃與貨車車號資訊,送到後端海關系統中查核,查核正確則用燈號顯示通行。貨車司機不需要下車,直接依據顯示燈號快速通過門哨出港。這與過去RFID運用在門禁裝置只能記錄進出時間與人員也有相當大的轉變。也因為這樣的轉變,未來臺北港還可以利用這些資料來針對貨車進入的離峰與尖峰時間,來建議貨運公司調度貨車進出時間。

在此,臺北港運用導入RFID建置門禁管理系統,即時辨識通關,從進入港區到碼頭區、再到出港區全程自動化控管和調度貨櫃運送。這些都是靠物聯網的應用,也就是感測裝置後端系統聯手後所帶來的管理效益。

 

5、悠遊卡--解決金流問題

在國內,大部分人手上持有的悠遊卡所採用的MiFare晶片也是一種RFID卡。除了可以用來搭捷運、公車、貓纜及付停車費外,也可用於其他生活上的小額消費。例如國內四家銀行已與台北智慧卡票證公司簽約發行悠遊聯名卡,並且結合『VISA國際組織』推出的VISA WAVE功能,讓持卡人除了可以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外,亦可用於便利超商消費,帶來更多方便的服務。

 

6、全家便利商店--管理電源

全家便利商店,在全臺上千家店面的冷藏設備加裝感測器,偵測冷藏設備的溫度,來進行節電控制,溫度夠低就不需繼續降低溫度,在導入此節能系統後,可年省上千萬元電費

維修人員也能直接從感測器得知設備是否故障,減少店員誤判或延遲發現的情況。

甚至可以提供預警功能,例如偵測到冰箱排水孔積水,保修人員可以在定期保養時預先排除設備問題,而不用等到積水太深,設備無法使用時才維修。

 

7、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防入侵系統

物聯網感測器產品已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防入侵系統中得到應用。

機場防入侵系統鋪設了3萬多個傳感節點,覆蓋了地面、柵欄和低空探測,可以防止人員的翻越、偷渡、恐怖襲擊等攻擊性入侵。

 

8、金流應用剛起步,大規模導入尚待法令完善

物聯網的概念運用在金流的概念亦常見,比如像是悠遊卡,就是一種車票感應,讓使用者儲值扣款。不過,悠遊卡的限制是無法辨識使用者的身份,所以不利於大規模應用在其他物品的付費。

 

近來常常受到討論的手機支付服務,採用的是NFC技術,其實也是RFID技術的延伸。只要在原有的手機架構上加上一顆NFC晶片,就可以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傳輸資料,藉由手機內的個人資料,就能讓系統直接辨識付款人。

 

歐洲跨國行動通訊業者Vodafone在2007年時就跟德國鐵路公司Deutsche Bahn合作,只要乘客持有NFC技術的手機,在進出站時將手機靠近NFC的感測器,就可以直接透過電信商帳單收款,而不需要另外購票或是儲值。

 

目前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的盛行,更讓智慧手機成為物聯網應用的終端設備之一,手機上的感應機制如相機、GPS定位等,甚至是剛竄起的NFC近場傳輸技術,都可以結合後端資訊系統(WMS),讓群眾藉由手機發揮出集體協力的綜效。結合群眾之力拍攝上傳各地照片的全球圖資系統,人人都可以上網即時看到各地知名景點的最新情報。

 

類似這樣的金流應用,則是多半還在起步的階段,但並非是受到技術的限制。目前使用者若要使用NFC的技術來進行較高金額的付費時,通常也需要加入信用卡的機制,但目前臺灣的銀行受限於金融法規限制,還不能透過手機經營相關業務,因此,手機支付的應用要普及也得需要一些時間。

 

除了法規的部分,牽涉到金流準確度的要求也就更高。

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服務創意中心副主任楊惠雯就認為,物聯網的金流應用仍有待加強,

一來受限於感應標籤的價格太高,只有高單價商品才符合成本,

二來是,RFID易受物體阻隔,當購物車內放置許多商品時,讀取器未必能讀取到所有購物車裡面的標籤資訊,因此在統計金額時,就不夠精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宅配 的頭像
    大宅配

    大宅配~ 生活美學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