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拈花集127:慢性炎症防治

楊惟婷整理

 

心臟病、糖尿病、老年痴呆、中風和癌症有什麼共同之處?

科學家發現,這些病症都與所謂的“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存在關聯,因此,科學家正在研究高脂肪食物體重過胖,與導致嚴重失調症之風險。

 

一、慢性炎症的成因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腹部脂肪堆積不健康的飲食可能引發炎症。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國家補充及替代醫學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的項目主管溫迪‧韋伯(Wendy Weber)說,“當人體組織受損時,免疫系統對其進行修復,就會體現為炎症但人體系統不能存在太多的炎症,否則會對動脈和其他組織造成損傷。”

 

最近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顯示,肥胖症容易引發炎症。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脂肪細胞,尤其是腹部及附近內臟上的脂肪細胞,只會導致人體肥胖而已。

但事實上,波士頓的布里格姆與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心血管部主任、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教授彼得‧利比(Peter Libby)表示,脂肪細胞就像一些小型工廠,不斷生產出一種叫做“細胞因子”的分子,從而引發炎症。

 

利比博士說,“我們已經知道,腹部脂肪組織是產生炎症的溫床,它們會釋放各種引起發炎的分子。”他表示,炎症病人要邁出的最重要一步是減去多餘的體重,幾週或幾個月的時間里就能緩解炎症。

 

人體有一種物質叫做C反應蛋白,通過簡單的血檢就能查出來,它可以作為體內炎症的指標之一。

2007年《內科學文獻》(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了一篇報告,對33項不同研究的具體成果進行分析,發現減肥能夠降低C反應蛋白的水平。

在參與測試的人當中,無論是通過節食、鍛煉還是手術,每減去一公斤(2.2磅)體重,每千毫升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平均會減少0.13毫克。

 

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數據,每千毫升血液中C反應蛋白的含量小於一毫克時,人體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較低,在一到三毫克之間屬中等風險,大於三毫克則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

越來越多的醫生建議C反應蛋白含量處於中等水平的病人定期檢查是否患有心臟病。

 

2012年7月中旬﹐在加拿大魁北克市(Quebec City)舉行的一個關於腹部肥胖及其健康風險的研討會上,心臟病學、內分泌學、營養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專家展現了一系列最新的研究成果,證明肥胖炎症相關疾病存在關聯性。

 

二、慢性炎症的後遺症

 

炎症是人體對身體受傷和外界刺激的一種自然反應

但如果外界刺激持續存在,例如由於高脂肪飲食習慣、身體脂肪過多、吸煙等因素,則人體的免疫系統可能失去控制,增加患病幾率。

 

專家表示,如果一種炎症成為慢性,就會對心瓣膜和腦細胞產生損害,引發中風,增加人體對胰島素的抗性,進而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慢性炎症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可能最為人所知。

當血管被低密度脂蛋白這種不健康的膽固醇包圍時,免疫系統的白血球會沖向動脈,在動脈壁上潛伏下來,吃掉前來侵略的膽固醇,這一過程會導致動脈血管受損,引發心臟病或者中風。

 

此外,炎症還與癌症的產生有關係。

 

三、慢性炎症的防治

 

早期針對慢性炎症的大部分研究,都在關注如何通過藥物來抑制炎症,如服用降膽固醇類藥來治療心臟病等。

 

目前一些科學家正在研究,哪些食物成分能起到緩解炎症的作用。

舉例而言,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全麥穀物內的膳食纖維在防止炎症方面能起到保護性作用,而奶製品也能對患病風險較高的人群起到緩解炎症的作用。

 

不少營養學家和內科醫生都研究出了一些抗炎症的飲食方法。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醫學教授克里斯托弗‧凱農(Christopher Cannon)與人合著了《抗炎症飲食傻瓜指南全書》(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the Anti-Inflammation Diet)。

凱農博士說﹐他推薦的飲食方式參照了地中海地區飲食結構以及哈佛大學研發的“健康飲食金字塔”(Healthy Eating Pyramid)。

這種飲食方式建議人們吃全麥類食物,攝入不飽和脂肪,如植物油、水果、蔬菜、堅果、魚類、家禽、蛋類和一定量的奶製品,還建議盡可能少吃紅肉、黃油、甜食以及米飯、土豆和通心粉等白色食物。

 

不過凱農博士表示,目前人們還無法證明特定的飲食習慣能對炎症起到預防作用。他說,“如果你吃得很健康﹐但體重有300磅(136公斤),體重問題還是會抵消健康飲食所帶來的好處。”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人們攝入歐米伽3(omega-3)和歐米伽6(omega-6)脂肪酸、三文魚等冷水魚和芥花油中富含歐米伽3,而堅果、種籽以及玉米油等植物油中富含歐米伽6。

不過,研究人員仍在分析這兩種脂肪酸對於炎症的利弊影響。

 

由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展的其中一項研究關注的是歐米伽3脂肪酸能否降低直腸癌的患病風險,並抑制炎症分子的產生。

主要研究者哈維‧莫夫(Harvey Murff)說,很多美國人攝入了過多的歐米伽6脂肪酸,該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確定歐米伽3和歐米伽6之間一個平衡的攝入比例。

 

《臨床內分泌學和代謝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上發表的一項針對近600名青少年的研究的報告顯示,加大對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助於降低體內的C反應蛋白水平以及血液中其他一些顯示炎症存在的指標。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諾曼‧波洛克(Norman Pollock)是佐治亞健康科學大學(Georgia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他說這種關聯性可能是因為膳食纖維有助於提高體內的蛋白激素水平,從而促進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對炎症起到緩解作用。

 

奶製品中的一些營養物質也可能有助於緩解病人的炎症,降低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2011年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發表的一項針對40名病人的研究的報告顯示,病人在12週的時間里每天攝入三份半的奶製品後,血液中的幾項炎症指標比每天只攝入半份奶製品的另一組病人低、血壓也更低一些。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邁克爾‧讚米爾(Michael Zemel)是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營養學系的名譽教授,他說每天攝入三份含有乳清或其營養成分的奶製品有助於防止炎症發生。

他推薦的奶製品是低脂牛奶優酪奶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最近資助了一項研究,旨在考量飲食、炎症和癌症之間的關係。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營養科學研究組(Nutritional Science Research Group)的項目主管楊‧金姆(Young S. Kim)說,“癌症是很多因素綜合導致的結果﹐而炎症是其中之一。如果能抑制炎症的發生,這將對預防癌症起到極大的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宅配 的頭像
    大宅配

    大宅配~ 生活美學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