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品劍140:順豐理想與現實的取捨
楊惟雯
一、順豐是國內最大的民營快遞龍頭企業
1993年,順豐剛剛成立時,團隊只有6個人,只有香港太子砵蘭街上一間幾十平米店面;創業初期,順豐團隊幾乎都是夾帶貨物往返香港和珠三角地區的“水客”。
20多年後的今天,順豐控股(002352.SZ)市值超過2000億元,擁有近13000個自營網點,業務範圍覆蓋了超過50個國家;此外,除快遞件,順豐的重貨、冷運、國際、同城配送四大新業務均實現跨越式增長。
二、“不融資、不上市”的理想與現實間取捨
曾幾何時,王衛認為,上市後,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短期內的利潤增長將成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這樣,企業將變得很浮躁。
除了“不上市”,王衛早前還對順豐立過一個原則——“不融資”,據說當時眾多PE與VC投資人都多次登門卻終不得見王衛真容。
另人意外的是,2013年8月21日,蘇州元禾控股、招商局及中信資本聯合向順豐注資,據當時的媒體報導,幾家機構投資總額“近80億元,總計獲得不超過25%的股權”。
據說王衛此次融資“只對國有國字型大小的PE感興趣”。
王衛為何傾心國有PE?當時投資過韻達快遞的一位VC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順豐作為一家領先的快遞企業,有些業務,如果政府沒有明文規定,需要做很多溝通和解釋的工作,股東有國有背景的話會更好一些”。
2017年2月24日,順豐控股在深交所正式登陸A股,成為繼圓通、申通、韻達之後,第四家登陸A股的快遞公司。當天上午,順豐控股一字漲停,報55.21元/股,總市值達2310億元,超越萬科A和美的集團,成為深市第一大市值公司,王衛的身價也達到近1500億元,成為民營快遞業首富。創始人王衛個人身家已隨著順豐IPO而飆升。
但王衛表示,“順豐這幾年為了業務壓力,為了上市,有點信仰迷失掉了。我不接受、不認可我們這幾年所謂的輝煌,因為我真正要給大家看的不是多少架飛機、多少市場佔有率、多少收入、行業裡面是不是排第一,甚至我今天的財富是多少,我覺得這件事我根本沒有興趣去看。”
王衛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對於成功和財富,王衛認為,這只是一個人福報多少的體現;多年來,他低調、神秘、淡泊名利。
但作為順豐掌舵者,商業現實又推著他逐步走進公眾視野,還時不時要求他做出改變。比如,他幾年前一直排斥上市,但他最終還是通過借殼的方式快馬加鞭地把順豐送上了A股。
可見王衛一直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取捨和平衡。
王衛之所以改變對IPO的態度,並迅速通過借殼的方式將順豐送上A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感受到了競爭對手的衝擊和快遞行業正在迅速變化的格局。
彼時,快遞行業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群雄逐鹿和高毛利已成歷史,誰能搶先上市誰就能在接下來的行業整合中贏得主動,那時候,順豐的競爭對手“三通一達”紛紛完成上市,其中,中通快遞完成赴美IPO,圓通借殼大楊創世、韻達借殼新海股份、申通借殼艾迪西。
2010年下半年,順豐救將自己延續了17年的外資身份變更為內資,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民營公司,而王衛也獲得了深圳市民身份。
這背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自2009年10月1日起,國內開始實施新《郵政法》。新《郵政法》明確規定: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業務,而這塊業務在順豐占比較大。若要繼續合法經營該業務,順豐就必須變更為內資公司。
王衛一向低調。在順豐上市前的二十多年,王衛幾乎未接受過媒體採訪,媒體想找一張他的個人照片都很難。
三、王衛的近憂與遠慮
從快遞行業目前的形勢來看,順豐控股面臨的壓力不容小覷,可以說既有“內憂”也有“外患”。
Wind資料顯示,2017年10月至12月快遞旺季中,順豐控股實現業務量合計9.32億票,不及申通快遞的12.3億票、韻達股份的15.13億票。增速方面,順豐控股第四季度業務量同比增長率為19.33%,落後於同期全國快遞行業業務量24.3%的同比增長率。業務量增速低於競爭對手,導致的結果是順豐會喪失部分市場份額。在快速增長的電商件中,將近80%的市場份額已由“通達系”瓜分。
另外,人力成本高企成為順豐控股的一大痛點。順豐控股在2016年時員工總數就超過12萬人。2017年前三季度,順豐控股整體毛利率為20.51%,淨利率僅有7.28%。人力成本高企也成為吞噬順豐控股利潤的主要因素。
在外部,除了“三通一達”的競爭,順豐正在迎來一個新的勁敵——京東物流。京東創始人、CEO劉強東直言“能在未來立足國內的物流可能只有京東和順豐”,這對順豐既是讚美也是挑戰。
2月14日,京東集團宣佈旗下京東物流已A輪融資,融資總額為25億美元,主要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招商局集團、騰訊、中國人壽、國開母基金、國調基金、工銀國際等多家機構。次輪融資後,京東物流估值134億美金。
2018年1月,劉強東在出席達沃斯經濟論壇期間向媒體透露,京東物流將獨立IPO。
顯然,京東物流正在崛起為王衛不得不重視的競爭對手;而順豐與菜鳥的衝突已經人盡皆知。
除了快遞業務,王衛近年來一直在嘗試向互聯網跨界。王衛曾多次強調,具有冒險精神、敢於創新、敢於承擔,這才是順豐文化和順豐精神所推崇的。
早在2010年8月,順豐“E商圈”開始運營,2011年在深圳佈局便利店業務;2012年6月,生鮮電商-“順豐優選”正式上線;2014年5月18日,順豐嘿客正式在全國開業。
然而,傾注了大量人力、資金打造的電商業務最終並未成功。自2013年至2015年虧損分別是1.26億元、6.14億元、8.66億元,相加虧損16.06億元。而虧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順豐商業自2014年開始集中鋪設線下門店所致。
探索電商業務受挫後,2017年順豐開始重新聚焦主業,尤其是上市之後,順豐控股開始斥鉅資升級改造物流基礎設施。
從2017年2月上市至今,順豐控股一口氣買了5架大型全貨機,一架為波音767,其餘4架均為波音757,至此機隊總規模已達到42架。此外,順豐還在2017年12月斥資3.2億元購買了2架巨無霸波音747貨機,目前尚未投入運營。
在重金購買貨運飛機的同時,順豐還在加緊研發各類型無人機,打造“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空運網,以實現36小時通達全國中的目標。
四、王衛的大數據情結
依王衛的性格,繼續在快遞領域精益求精、守擂是必然。
除了聚焦主業,一些跡象顯示,順豐對電商、零售領域的探索仍然未終止。2017年11月,在無人零售創業熱潮中,順豐也推出了自己的無人貨架品牌“豐e足食”,成為首個加入該領域的物流企業。順豐無人貨架希望能夠搶佔這樣一個高頻的線下流量入口,實現往線上導流,將有助於盤活順豐各項商業資源,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
而2017年6月,順豐與阿里系菜鳥物流矛盾的背後是雙方對資料的激烈爭奪,順豐為何如此重視電商物流資料?這也讓外界對其今後的業務拓展有了更多想像空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