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集117:人體臉書

楊惟婷整理

 

書名/人體臉書:降低80%發病機會的身體觀測要領

作者:田原、陳勝征

出版社: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2012年7月6日

 

〈關於作者〉

陳勝征/1945年10月生,廣東興寧人,人稱「蓬萊先生」。從小自學中醫,在近半個世紀的中醫實踐中,探索出獨具特色的臨床診療方法和中醫藥理論,扶傷救死,已積累醫案數十萬份,醫照數千張,將傳統中醫「望」診與易理、相理、命理相結合,獨創「陳氏面診學」,療效卓著,深得病患口碑,在中醫領域具有極強的臨床指導意義與實用價值。

 

田原/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中醫藥文化編輯中心主任,著名中醫文化傳播人。「田原尋訪中醫」系列圖書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廣泛發行,其文字真摯、樸實,通俗易懂,在深入淺出中給讀者耳目一新的解困之道,著有《破解男題:男性與家庭的健康權威讀本》、《發現治癌大藥》、《子宮好,女人才好》等四十多部暢銷中醫書籍。

 

〈本書精華〉

 

一、多餘便是毒

 

從前,我們吃不飽,穿不暖,卻很少遇到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癌症這些個問題;現在我們生活好了,吃得好了,這些所謂的「富貴病」卻多了出來。

 

有人說這是「吃」惹的禍,似乎接近事實的真相,卻未抓住其中關鍵所在。

吃了同樣的東西,為何這個人得了病,那個人不得病?

吃進之後還要有排出,有些人排出得好,該排的全都排了出去。
可有些人呢,吃五排一,體內有了多餘的東西,這多餘,便是毒

 

陳勝征提出了一個「濁毒」的概念,「濁毒」這個詞,比「」內容更廣泛,可能是痰濁,也可能是菌毒,變化多端。

「濁」是什麼呢?就是多餘的營養,還沒有完全被消化透就被人體吸收了進來的蛋白質和脂肪。在體內化作黏滯的痰、肥膩的脂肪、雲霧繚繞的濕,結成沙粒或巨大的阻滯……。

當濁停滯得太久、太多,被體內的火氣煎熬成瘀血,甚至被「漚」出蜘蛛、蜈蚣、小飛蝶,就變成了「毒」:發炎、化膿……。

 

「濁毒」影響氣和血,包括了兩個方面:
一個是困擾氣機,使肺和皮毛、膀胱及大腸的宣開與清肅功能受挫、降低,使本該清淨明朗的天空變得灰濛濛的;
另一個是影響營液(可理解為營養物質)的輸佈與轉化,使血液的生化與運行失於常態。

 

二、臉龐,是表現體內積毒的定位系統

 

看臉識毒,這裏邊蘊含著相理、命理、中醫的原理。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還原了古中醫面診的精髓,教給您一雙慧眼,讓您把臉上的紛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身體裏的種種多餘,會顯示在臉上相應的地方,可以是脂肪粒,可以是瘀斑、痘痘和毒瘡,甚至可以只是一小塊黃晦。或者它將這種多餘偽裝了起來,躲藏在後天長出來的裏面……。

 

您的性格會因為多餘而顯得多餘或不足、多動,焦躁,靜不下心,甚至多語、手舞足蹈,顯出多餘的表現;

或者因氣血被堵住了,身體活力降低了,變得臃腫而動力不足,少動、懶語而健忘;

或者已經出現了一些疾病的表現……。也有可能被歸類為男人病或者女人病、兒童病;或者關節炎、三高、臟腑病等奇異怪病。

 

而這正是潛伏的濁毒與伏濕,它們導致了蘊火,是殺死現代人的兩大真凶……。

 

三、排毒≠瀉肚

 

很多人一想到排毒,就想到了瀉肚,其實並不完全相同。

排毒,瀉法是其中的一種,瀉,目的是清除堵在腸道內壁的濁毒,但一定不能傷了小腸和腎的內壁,它們是傳說中的膏肓,一個掌管著後天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與散佈,一個掌管著先天的精微物質的散佈,如果瀉得這裏都傷了,即便毒都排了出去,卻連膏肓都壞了,人就真的病入膏肓,沒得機會治了。

 

很多女性朋友,減肥用了瀉藥,傷了小腸內膜,氣血生化不出來,出現了厭食、閉經、不孕等症狀,還有更多的人,腎衰竭了,患尿毒症了,其實就是瀉藥傷了腎的內壁。瀉藥是不可以隨便亂吃的。

 

毒積在體內不同的地方,臉上的表現是不同的,
打個比方,膽囊裏有了泥沙樣的濁毒,左眼皮內角上方會隆起,呈腐黃豆樣;

眼袋發熱,膀胱有了濁毒,其功能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
鼻子發涼,脾和肺遭到濁毒攻擊,正氣虛弱,功能低下。
扁桃體腫癌、結石,一定要讓它從口腔破瘡排毒;
皮膚的疾病,一定不能用抗菌消炎、激素藥將其打壓下去。

 

所以,排毒各有其道,不能全都一「瀉」了之,必須遵循扶內清理、促外化排、標本兼顧的原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