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管理35:大陸銀行業關鍵報告

楊惟雯

 

一、大陸銀行不良貸款遠因

 

大陸當前的銀行不良放款問題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和總理朱鎔基推行備受問題貸款困擾的大型銀行重組計劃重振股市計劃

 

因此,大陸調整了銀行的資本結構,使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成功上市,並完成了向主權財富基金和大型西方銀行(如美國銀行)出售少數股權的交易。藉此,大陸四大商業銀行2009年的資產總額佔大陸全部金融資產的四分之三,憑此規模,使它們可以與匯豐和花旗這樣的跨國銀行相抗衡。

 

大陸央行也於2005年恢復人民幣浮動釘住美元的制度,導致人民幣在隨後的18個月升值了20%,形成股匯雙升之局。

 

改革的關鍵在於吸引外國投資者的幫助,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資銀行。但改革也受到一些對立的批評,他們稱改革擴大貧富差距,並將關鍵資產讓給了外國人。

到2005年,在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擔任最高領導期間,改革的規模開始縮小,從而使各官僚機構之間的利益獲得平衡。

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時改革最後終止。

 

大陸未能完成改革,這就意味著大陸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很容易受到打擊。過去的問題貸款未徹底得到解決,而實際上,銀行已吸收了原本用來收購不良貸款的資產管理公司。並向許多不會立即產生現金流的項目發放的新增貸款,如高速鐵路貸款,可能將招致更大損失。

 

繼2008年大陸政府推出規模5,86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後,大陸銀行業的放貸熱潮持續了兩年,由此將產生更多的不良貸款。

 

二、大陸地方政府的呆帳隱憂

 

近期地方債務問題引發激烈討論---對地方政府土地財政體系的質疑及推出“市政債”的呼聲,將逼使大陸決策當局加速對現有財稅體制改革的步伐。

 

大陸目前所採用的是運行了近17年的中央和地方分稅制。簡單來說,就是將所有稅種劃分到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三大類。在此分稅制下,中央被賦予更大的稅收支配權,消費稅、關稅等主要稅種完全歸屬中央稅。即便增值稅與所得稅兩大核心稅種為中央地方共享稅,但中央在該二者中的分享比例也分別高達75%與60%。

 

依現行《預算法》的法律限制,明確規定“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 地方政府收入來源有限,越發依賴土地出讓金及土地增值稅、房地產稅等與土地房產密切相關的地方稅種以增加收入。使得地方財政逐漸走上高度依賴土地財政之路。

 

但是,中央新近出台的系列新規削弱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所得的支配權,從而暴露地方債務問題。因此市場對於推出 “市政債”呼聲日益高漲,將迫使中央對現行稅制結構進行改革,但所要面臨的法律、制度等問題都將使得改革之路漫長而充滿艱辛。

 

與此同時,某些地方政府為追求政績或形象工程盲目展開投資競賽。為繞開預算法中預算編制不列赤字的約束,地方政府往往只能通過變相發債、擔保或其他預算外融資的形式籌集資金,形成隱形負債,難以監管且潛在違約風險同樣難以防範。

 

尤其2008年後,大陸鼓勵地方政府展開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項目吸收了大部分銀行貸款。大陸銀行業新增貸款規模達到創紀錄的2.8萬億美元,其中1.7萬億美元流向地方政府。

 

三、影子銀行將擴大問題的不可測

 

大陸銀行業面臨的問題,除了地方政府的負債外,還有影子銀行(非官方)規模的擴大,可能會對大陸刺激經濟方案所產生的副作用再添不可預測問題。

 

據估計,截止2011年8月份,大陸銀行本外幣貸款餘額為55.7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為52.4萬億元),且大陸政府一向在國家資本主義這一模式上投入巨資。依2010年《財富》(Fortune) 500強上榜的42家中國企業中,39家是國有企業﹔大陸百家最大上市公司中,有四分之三被政府控制﹔所以,四大銀行多達80%的貸款是貸給國有企業

 

由於可貸資金大都被國有企業侵佔了,私人企業的融資管道相對較窄,因此小企業主則必須求助於從本質上說可稱為“黑市”的融資渠道。此民間貸款利率通常高於官方利率,讓影子銀行活動成了一項非常賺錢的業務。

 

一般所謂“影子”銀行體系係指銀行業的表外信貸──即指向公眾銷售理財產品的信托公司創造的信托貸款、利用銀行作為中介的委托貸款、商業票據及其他所謂的“社會融資”形式等。

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的報告說,在大陸全部新增貸款中,表外貸款的規模佔到了約22%

 

早期,引發關注的大陸影子銀行活動大部分都是公司之間的借貸,由非銀行機構發放貸款。

據新加坡上市的揚子江船業控股有限公司前不久發佈的二季度財報數據,該公司超過四分之一的稅前盈利來自貸款業務。

法興銀行(SG)強調,在大陸多家非銀行企業最近的半年報中,這類非主營業務貢獻了三分之一的利潤。

 

但近期,似乎借貸已從公司擴大至個人。大陸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警告銀行,不要再讓職員協助完成所謂的人人貸(P2P)。這種做法使得個人放貸者和借款者可通過中介公司找到對方,很多時候交易通過網絡完成,據說有些人人貸的年化貸款利率高達25%

 

要對大陸這種影子銀行的貸款規模給出一個準確的數字並不容易,有人估計經過前兩年的快速信貸擴張,截止2011年二季度,表外信貸餘額約為12萬億元,而信托資產總額則約為3.7萬億元(只有部分信托資產包括在上述表外信貸中)。

而野村(Nomura)估出的大陸影子銀行貸款總額為人民幣8.5萬億元

 

“影子銀行”體系疏於監管且不甚透明,這加大了外界的擔憂。亦即,如果人人都繞開監管層設定的貸款目標,那麼北京的經濟管理就會面臨更大困難,到時候有誰知道經濟體中的槓桿率究竟有多大呢?

雖然“影子銀行”向基礎設施、工商項目以及房地產提供資金,很多影子銀行目前資助的項目在財務上可能依然穩健,但即使發生個別違約案例,也可能導致大規模贖回

 

尤其,商業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當然不可能在影子貸款的發展過程中完全做到獨善其身。例如,雖然房地產開發商借入的信托貸款發生違約不會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的增加,但由於房地產開發商已經向銀行借入大量資金(約佔銀行信貸總量的8%),一旦房地產開發商面臨來自投資者的贖回,那麼他們償還銀行貸款的能力將受到嚴重影響

同樣,中小企業也借入了大量銀行貸款,約佔未償還貸款總量的22%。所以借貸者財務狀況轉壞的第二輪效應可能會增加銀行的不良貸款。

 

因此,隨著房價下跌,經濟增長放緩,眼下影子銀行固有的風險很大。某些項目的違約可能導致大面積贖回

 

四、大陸民間借貸的情況到底有多嚴重?

 

除傳統銀行、影子銀行二類“正規” 放款──合法、並通過正規金融體系產生外,尚有一類“非正規” 放款----民間借貸活動

兩個重要的民間借貸類型包括

(i)      利率相對較低(近幾個月大約為18-20%)的企業間信用

(ii)    通過非正規中介機構的成本較高的融資(央行估計其平均利率為40%左右,一些非官方估計認為成本更高)。

 

沒人知道大陸民間借貸市場的真實規模,但如果借鑒一些歷史估算,那至少應有2萬億,甚至可能會佔到GDP的10%──4萬億。

 

相較於銀行業信貸規模,民間借貸規模其實相對較小,並主要集中於某些地區。以溫州為例,溫州是大陸沿海浙江省的一個地級市,以富於活力的民營經濟、活躍的民間資本市場、在各地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性投資以及對各類最流行資產的投資而著稱。

溫州GDP佔全國總量不到1%,但據稱擁有超過40萬家企業(多數為小型企業),這些企業高度依賴民間借貸市場融資

 

中國人民銀行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溫州近90%的家庭和60%的企業都參與民間借貸市場。根據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的官方預測,截至2011年6月底,民間借貸規模已達到銀行信貸總量的20%,即1100億元左右。但許多人認為這個數字低估了實際的民間借貸規模。

有人估計溫州的民間借貸規模可能與正規銀行信貸規模不相上下。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民間借貸總額將達5000億元左右。

 

民間借貸利率,從直接貸款的20%左右到通過中介貸款的逾40%不等,對投資者來說極具吸引力,但作為企業的融資成本來說過高。

根據《廣州日報》引述央視報導指出,高利貸業者的吸金方式有如老鼠會,整個高利貸金字塔中,最下層的民眾,以3到5分的利息也就是月息3%到5%,交給上一級的中間人,然後中間人再以1角左右的利息,貸給更上一級的中間人,如此一層又一層,最終到高利貸的源頭頂端,此時利息已加到5角,甚至更高

 

一般而言,以10萬元(人民幣、下同)為例,按5分利計,普通民眾每月可拿到5000元利息,是筆不小的額外之財,也難怪目前整個大陸不少民眾都瘋狂地捲入這場金錢遊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