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小事27:高學歷、高失業
楊惟婷
內政部發布統計通報指出,99年底台灣具大學學歷者達398萬1千人,此代表國內15歲以上人口中,每四名就有一名具有大學以上高學歷,十年前這一比率還不到10%。
由於大學畢業生從十年前的每年12萬人,暴增到23萬人,人力供給快速暴衝,加上人才供給和產業需求存有落差,這種失衡的結構性問題,加上金融海嘯後,反而企業用人彈性化,導致年青人找工作困難重重。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認為,我們的大學生真的是太多了!多到只輸給一個國家----南韓。而南韓的大學畢業生要找到第一份工作,平均要花上一年的時間;一年的時間,這種過度供給已經造成學歷貶值。
辛炳隆認為,針對大學生產出太多問題,此長期可透過技職教育逐步調整結構,例如德國好了,雖不唸大學、只要有技術,在職場上一樣很有尊嚴。
辛炳隆也建議,須鼓勵學校和企業強化職業訓練,增加學生企業實習機會,減少產學落差,針對畢業後,失業超過一年的長期失業青年,可提供最長半年的失業給付。
另外,由於碩博士進入職場起薪比大學學歷者高,政府部門近年約聘人員幾乎都具研究所學歷,這皆是促使國人追求高學歷的原因。
內政部指出,2010年底,台灣具研究所學歷的碩、博士人口已達到92萬5千人,依此一成長的速度估計,2011年底我國碩、博士人口將達100萬人,高學歷人口比重之高已在世界名列前茅。
不過,若產學存在過大落差的結構性問題不予改善,恐怕高學歷、高失業率的問題,會很快往上漫延到碩博士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