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活隨筆11:帶皮和發芽的馬鈴薯不可食用?

大宅配

原文:

馬鈴薯皮含有有毒的配糖生物鹼。如果把帶皮馬鈴薯煮熟後、再剝皮,皮裡百分之七的配糖生物鹼會滲傳到馬鈴薯裡。食用後,嚴重的會引起配糖生物鹼毒。因此帶皮馬鈴薯最好剝皮後再煮。

另外,馬鈴薯發芽時,芽的四周和皮會產生一毒素叫「龍葵素」,人吃了也會中毒,破壞紅血球。所以,發了芽的馬鈴薯先將發芽部分的周圍和芽一起削去,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再放些醋來煮或炒著吃。

 

說明:

1.茄科植物(如馬鈴薯)一般會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鹼,其化學結構均屬於steroidal glycoalkaloids (配糖生物鹼) 類,目前研究較多的為馬鈴薯。馬鈴薯所含的生物鹼種類相當多,最主要的成份為 -solanine和 -chaconine。

2.食用過多含solanine (茄鹼) 的植物可能會產生急性中毒,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罕見症狀包括血壓偏低、心跳偏慢、呼吸變快、肌肉絞痛、流涎以及溶血等。發生中毒的時間多在食用後2至24小時,腹瀉的情形可能會持續3至6天。

3.慢性毒性方面的研究,馬鈴薯生物鹼在動物實驗上曾被提及有致畸性。研究顯示 -solanine或發黴馬鈴薯的生物鹼萃取物對雞胚有致畸性。另外 -chaconine 對小鼠有致畸性、對倉鼠可造成神經管缺陷。在人類研究方面,有研究指出懷孕婦女長期食用生物鹼含量高的馬鈴薯,胎兒發生神經管缺陷或無腦症的可能性較高,然而,也有研究否定此現象;故目前仍無定論。

4.另外馬鈴薯生物鹼可破壞腸黏膜上皮的完整性,有些研究指出攝食油炸馬鈴薯較多的地區,其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盛行率較高。

5.馬鈴薯植株Solanum tubersoum的生物鹼以「芽」的含量最高,各部位的生物鹼含量如下:芽0.8-5 %、果實 1 %、花0.7 %、葉 0.5 %、種子 0.25 %、新鮮塊莖 0.0075%。過度光照或儲存不當而具苦味的的塊莖則可升高至 0.025-0.080 %。馬鈴薯皮的生物鹼含量比內部組織高,約為0.015-0.030%。所以剝皮煮熟的馬鈴薯之危險性比未剝皮烤馬鈴薯低。由於成熟的馬鈴薯,含約 0.005~0.010% 的生物鹼,不致引起中毒;但未成熟的綠色馬鈴薯或是已發芽馬鈴薯,此種毒素可增加 5~6 倍,易引中毒。馬鈴薯的葉子所含有的生物鹼則含量較高。有關動物及人類食用馬鈴薯藤蔓、發芽的馬鈴薯、馬鈴薯皮、被淘汰的馬鈴薯導致中毒的報告則較多。

6.一般建議馬鈴薯的生物鹼含量應低於0.02%,在此劑量下對人類無危害。綠色未成熟的馬鈴薯果實,所含的生物鹼較高,可能會超過0.02%,而對人體造成毒性。然而,一旦果實開始成熟,生物鹼的含量便迅速下降,相對來說,毒性便相當低,很少造成中毒。

7.馬鈴薯雖然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鹼,也確實造成人體的急性中毒或被懷疑與某些慢性疾病相關。然而馬鈴薯本身含有豐富的營養,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成熟的馬鈴薯,含有少量的茄鹼,不致引起中毒,而發芽的、受傷的馬鈴薯則會有較高量的生物鹼,必須避免攝食。

 

總結:發芽的馬鈴薯、馬鈴薯皮、被淘汰的馬鈴薯導致中毒的報告較多。所以對於發芽的馬鈴薯、馬鈴薯皮不建議食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宅配 的頭像
    大宅配

    大宅配~ 生活美學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