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錢樹19:合理房價評估
楊惟雯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買房若能更精確的出價,就可以直搗賣方的底價,撿到便宜喔!
一、善用實價登錄機制
依房仲業者表示,現在因有實價登錄機制,民眾要買賣房屋前,可以上網瀏覽,很容易得知附近房價的合理區間。
但除了現成的交易資訊,因為每一棟、每一間房屋都有獨特性,要如何確認房屋合理價,尚可透過「市價比較法」,以及「租金報酬率還原法」作第二層篩選和檢視。
二、「市價比較法」
東森房屋不動產趨勢中心副理張漢超表示,「市價比較法」是找出和標的鄰近區域且類似屋齡的物件後,再篩選出建材品質、生活條件機能、臨路大小趨近的產品,接著再比較價格。
三、「租金報酬率還原法」
「租金報酬率還原法」則是利用租金價格,回推原本的房價。
至於「租金報酬率」如何訂定,以台北住家來說,可以設定為2~2.5%,也有房仲認為可以訂2.5~3%。
舉例來說,假設查得40坪的大樓物件每月租金為35,000元,那麼就將該租金乘以12換算年租金得420,000元,然後再將年租金分別除以報酬率2.5%及2%,可得出1,680萬元及2,100萬元;若是訂3%,則是1,400萬元。
至於究竟房價合理水準是1,680萬元~2,100萬元,或者是1,400萬元~1,680萬元,業者指出,最後要再配合屋況、屋齡、路段等來決定,搜集的資訊愈多,愈可以得到合理價格。
房仲業者指出,判別房價的合不合理,民眾除了要廣搜資訊,最重要的是看自己的財務能力,因此買房前先盤算一下自己財務能力再看房會較適當。
四、利用「104出價法」推估賣方底價
看準屬意的房子,第一次出價,可以請房仲調出賣方的「土地建物謄本」。
謄本分成「標示部」、「所有權部」及「他項權利部」,「標示部」載明了土地及建物面積、公告現值;「所有權部」主要記載所有權人的權利範圍、住所及所有權比例;而「他項權利部」,則可看出土地及建物的債權設定金額。注意列在「他項權利」的銀行設定債權金額是多少,給他乘以1.04就是賣方當初可能的成本。
這1.04怎麼算出來的呢?一般銀行會針對貸款金額,設定1.2倍的債權權利。也就是說,若銀行借你1000萬,他會設定1200萬的他項權利。所以當你看到謄本上有1200萬的設定金額,你就知道這家銀行借給了賣方1000萬(1200萬除以1.2等於1000萬)。所以把貸款金額除以0.8就是賣方當初的買價,如果貸款有1000萬,當初買價就是1000萬除以0.8等於1250萬。
我們把「N除以1.2再除以0.8」的算式簡化,換算下來就成為「N乘以1.04」囉!我們的「104出價法」魔術數字就出現了。
如果賣方仍不同意出售,要求賣方再加價怎麼辦?
第二次出價很簡單,再使用「104出價法」把剛剛第一次的價格再乘以1.04就對了。咦?這樣再一次使用的「104出價法」又是什麼道理呢?
開出這樣的價格就是讓房仲助你一臂之力。通常賣方的仲介費最多4%,仲介為了成交可以折佣給賣方,也就是有4%的價格空間讓房仲去發揮。房仲可以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選擇讓賣方多賺2%,自己少賺 2%,重點是讓雙方價格成交。
不過「104出價法」只是經驗法則,並非百分之百適用,畢竟不是每個賣方當初都貸款八成。所以依此推估出來的賣方原始成本,讀者還是得跟政府實價登錄資料做個比較,倘若沒有差太多,就表示可以適用。如果讀者在執行兩次的「104出價法」後順利達成價格共識,賣方價格應該已經砍倒見骨,可以放心地簽約了。
五、「折半法」
想要抓出合理房價,戴德梁行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顏炳立建議,方式是「折半法」:
第一先抓出台北市中心預售屋的平均成交價,例如一坪約為160萬元,外圍地區文山、景美、內湖、南港、萬華、大同等地大概就對折,為80萬元;過河過橋之後的新北市房價就只有台北市外圍區的一半,約40萬元。
而同一地區新舊成屋又有不同的計算方式,若某新成屋成交均價在160萬元,附近預售案以基本報酬率七%、蓋三年推算,該預售案合理價應落在194萬元左右(160×0.21+160),附近的中古屋合理價格則不能超過折半的80萬元,否則沒有支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