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物流寄情87:微課

楊惟雯

 

教改當前,如何讓資訊技術與教學改革深度融合,是國內外教育者都在探討的熱門話題。在“慕課”之後,一種被稱為“微課”的資訊化教學方式悄然興起。


一、什麼是“微課”?


在國外,早已有了“微課”(Microlecture)這個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線上服務經理大衛·彭羅斯(David Penrose)於2008年秋首創的。後來,大衛·彭羅斯被人們戲稱為“一分鐘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大衛·彭羅斯把微課程稱為“知識脈衝”(Knowledge Burst)。

 

Microlecture,一般來說是指短小的視頻,或針對某個知識點的講解,又或者是一種引導和啟迪

但將microlecture譯成“微課程”似乎欠妥:
(1) microlecture的原意不是課程,而是指教學時間相對較短的課,如對單一主題錄製的數分鐘以內的、聲音解說或視像演示,因此可譯成“微課”。
(2)microcourse中文譯名應該是“微科目”,但把它譯成“微課程”也未嘗不可。

 

現在有不少老師製作“微課”——一段5至8分鐘的教學視頻,供學生自學。微課,會不會成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微課通常是讓孩子們在課前去看,等到上這堂課時,大部分孩子都掌握得差不多了,上課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大多數的視頻都只有幾分鐘的時間,每一個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學生注意力能比較集中的時間範圍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徵;通過網路發佈的視頻,具有暫停、重播等多種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觀看了教學視頻之後,是否理解了學習的內容,視頻後面緊跟著的四五個小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進行檢測,並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判斷。如果發現幾個問題回答得不好,學生可以回過頭來再看一遍,仔細思考哪些方面出了問題。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能夠及時地通過雲端平臺進行匯總處理,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學視頻另外一個優點,就是便於學生一段時間學習之後的複習和鞏固

 

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對學習進度慢的學生有很大的幫助。有些學生比較靦腆,不善於提問,不懂也不問老師。如果他在課外或回家看微課,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時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麼,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這樣,如果每一堂課都能跟上,成績也就差不到哪裡去了。

 

二、什麼是“微課程”?


微課程(microcourse)是指運用建構主義方法、以線上學習移動學習為目的,所建立的教學課程。亦即,有系統地把一些微課,按照一定邏輯結構串聯起來,並且運用起來的教學方式。

隨著智慧手機應用,微學習已經開始飛速蔓延,微課程以其簡短精悍移動學習特點,勢必會成為炙手可熱的課程教學方法

 

例如,浙江省教育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會議2013年12月23日在杭召開,決議到2014年年底,全省將建成100個微課程和1000個微課資源。

2013年浙江省首次啟動了微課建設,還舉辦了浙江高校微課大賽,湧現了一批受師生喜愛的微課資源。

2014年浙江省還將持續推進教育資訊化教育教學環境建設,實現80%以上的中小學校千兆到校、50%以上的中小學校百兆到所有班級和教師辦公室的寬頻接入,在全省普通中小學(包括民辦學校)全面普及班級多媒體;深入推進數位資源建設和應用,重點建設300門普通高中選修課網路課程;積極推進高校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OOCs)建設;啟動第二批職業教育數位資源建設基地學校工作,建設覆蓋10個專業的數字教育資源等。

 

微課又分為“微課堂”及“微課程”兩類。
其中“微課堂”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一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靈活、合理運用教育技術,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突破難點、傳授技能、培養興趣、啟迪智慧等教育教學目的的數位化資源集合。

 

省教育廳副廳長于永明強調,“用資訊化手段來支撐教育教學模式變革,更好地為師生服務。”教育資訊化工作要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加強資源建設,促進融合創新。

 

三、“微課”的製作方式

 

微課製作主要有三種方式:
1、錄製電腦螢幕或ppt:下載一個錄屏軟體(Camtasia Studio)全部搞定。
2、用手機拍攝:對於一些需要實際操作和場景演示的微課。
3、用平板電腦iPad(或大螢幕的智慧手機):充分運用平板電腦能夠記錄手寫過程的功能,對於需要演算過程配合講解的適用。(iPad軟體:show me 或 explain everything)

 

目前微課程的製作形式,主要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PPT式微課程,此課程比較簡單,PPT由文字、音樂、圖片構成,設計PPT自動播放功能,然後轉換成視頻,時間在5分鐘左右。

第二種類型:講課式微課程,此課程由講師按照微課程要求,按照模組化進行授課拍攝,經過後期剪輯轉換,形成微課程,時間為5-10分鐘

第三種類型:情景劇式微課程,此課程借鑒好萊塢大片拍攝模式,企業組成微課研發團隊,對課程內容進行情景劇設計策劃,撰寫腳本,選擇導演、演員、場地進行拍攝,經過製片人後期視訊短片製作,最終形成微課程。時間為5-10分鐘

 

製做微課程雖然不是很難,但目前能做微課的老師不多,微課還處於“草創”階段。
首先,老師都很忙,平時沒啥時間,其次,對電腦技術還是有要求的。比如有句話錄錯了,電腦技術好的人,重新錄一句覆蓋就行了,不懂的人可能要再全部重新錄一遍。對於一些比較年長的特級教師來說,可能需要有一些技術上的支援。

 

但即便你自己一個微課都沒有錄製,也可以用別人錄製好的系列微課程。例如,你登入(www.kuxuexi.com)網站,那上面有從小學到高中,數學、物理、化學的系列微課程;除非你有自己需求,要錄製一些特殊的微課。

 

四、“微課”對教學方式的衝擊

 

運用視頻、利用微課的教學資源,來完成一個知識點的講授……,這種碎片化的教學方式,對於教學改革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近日,大陸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評選結果揭曉,同時首份《高校微課研究報告》也出爐。借此評選與研究報告,發人深省。

 

1、微課以“短、小、精、趣”優勢,異軍突起

在眾多資訊技術形式中,微課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徵,迎合資訊時代要求和學生學習興趣,在國內外教育領域中得以快速發展。

例如,國外以濃縮名人的人生和經驗為內容,製作著名的微課“讓思想插上翅膀”,時長均為18分鐘。美國可汗學院以其便捷有效的教學方式,贏得全球學習者的青睞。英國牛津大學也陸續推出短時間的系列微課。
依心理學、傳播學等研究顯示:“10分鐘左右的時長,符合當今網路時代資訊碎片化的閱讀方式。”

當今學生都已是“數位時代原住民”,教育教學形式更需要適應數位時代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因此,當前微課也被作為一種資訊技術與教學融合的手段迅速推廣。
微課在國內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迅速升溫。

 

2、微課用途廣泛,可打破教學封閉現狀

目前,微課主要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在10-20分鐘的時間內,完整地呈現出教師針對某個典型知識點的教學,包括知識點導入、新授課、鞏固練習、作業等傳統教學環節。
微課短小靈活的特徵,決定了其用途的廣泛性:例如,

微課以時間較短的視頻呈現,方便進行網路傳播,特別是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的移動教學應用。

另外,微課製作所需要的資源相對較少,靈活多樣,容易讓於學校迅速融入到資訊技術的潮流中。

此外,微課也可以成為教師教研交流平臺。即通過微課的觀摩、研討,不同學校的同專業教師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微課也能起到見微知著的作用,能為更好地、適應學校提出的網路化、資訊化教學改革要求做準備。

 

3、傳統教學缺陷放大,挑戰加劇

雖然微課受到了廣泛歡迎,但是以此次微課大賽為基礎得出的《高校微課研究報告》,也發現了目前微課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

報告指出﹕
■有些教師把原有的課程名作為微課名,比如“馬克思主義關於共產主義的理論”、“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體育舞蹈——恰恰”等,這些主題都包含很多內容,很難在15分鐘內全部講述清楚。
■一些學校統一錄製的作品有千人一面的雷同,未能針對不同學科、不同知識點選用適合的微課表現形式。
■而高校教師製作的微課中,教學內容主要採用了文字配講解的模式,缺乏圖片、視頻、音訊、動畫或操作演示等輔助教學

資料顯示,此次比賽高達68%的微課內容未使用除PPT以外的其他多媒體。這不僅反映了教師對資訊技術運用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陷,在視頻中被集中放大

南京大學網路化學習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桑新民教授指出:“資訊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要求微課的拍攝製作者能深刻理解教學的重點、難點和亮點、並以鏡頭語言更生動地展現出來。”

 

據瞭解,國外廣受讚譽的微課講座,雖然只有18分鐘的時間,但是演講者上場之前,製作團隊要花好幾個月與其共同打磨演講內容、編排故事邏輯,以保證講述內容既有深度,也能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呈現。而目前國內教師製作一節微課少則幾天,多則幾周。

 

五、從“翻轉課堂”到微課

 

翻轉課堂教學,也可以說是微課的前身。例如數學老師要講長方體的表面積,可於課前製作一段視頻,講的就是這個知識點。老師要求學生先回去看視頻,然後回到課堂討論。

 

相較於翻轉課堂,微課更短,只有5~8分鐘,一個視頻講一個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只要輸入關鍵字,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學生注意力能比較集中的10分鐘以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徵;通過網路發佈的視頻,具有暫停、重播等多種功能,學生可以自我控制,有利於自主學習。

 

微課在促進學生學習方式上,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是課堂教學外,學生自主個性化學習的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形式。

以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觀看自己的任課教師的視頻來學習,也可以觀看其他老師的視頻來學習,這樣的優質教育資源的共用,對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六、微學習與微內容

 

微學習(microlearning)區別於微課程,微學習處理相對較小的學習單元以及短期的學習活動。
一般來說微學習指的是微觀背景下的學習,比如教育和培訓。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微學習可以被理解為一個隱喻,指的是微觀方面的各種學習模式,概念以及過程。

 

微內容(microcontent)主要和學習內容方面相關。微內容一詞1998年最初被尼爾森等人使用時,指向的是一種用以描述巨集內容的短小扼要的摘要形式的東西,比如Email的主題句、網頁的標題介紹、中繼資料描述詞等這一類的文本。隨著Web2.0的先驅者們對網路內容構成趨向的深入理解,微內容一詞被賦予了新的認識和語義特徵。
微內容可能來自一封郵件、一則網路新聞、一個即時短信、一篇剛更新的博文、一句twitter裡的碎語、一段土豆網上對一本新書的評論、一個Wikipedia中新增的詞條、7Flickr上的圖片、一段Youtube上的視頻、甚至只是一個Facebook中好友留下的電話號碼……

 

參考資料:
1、http://edu.cnr.cn/list/201307/t20130702_512946939_1.shtml

2、http://www.jiaojianli.com/627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