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物流寄情85:從慕課說起

楊惟雯

 

在一個教育資源不足之地,如何能滿足每一個人受教育的權利?
發揚於美國的慕課翻轉課堂,已經掀起了一場席捲全球的教育革命。2012MOOCs在國際教育界引發一場“海嘯”,而2013年在大陸教育界也刮起了陣陣“颶風”。近20場關於MOOCs的會議、論壇相繼召開,MOOCs這種以短視頻方式、開放學習的線上課程,正在受到教育界的青睞。

 

一、什麼是“慕課”?

 

“慕課”這種教育方式,是課堂教學基於資訊技術網路資源的一次新革命;它帶動一場先學後教的教學革命,形成“翻轉課堂”,大大提升學習效率。

 

所謂“慕課”(MOOC)的概念分解為:“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慕課課程可以提供給數以萬計的學生進行學習;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都可註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線上),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課程的意思。通俗地說,慕課是大規模的網路開放課程,它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組織發佈的、散佈於互聯網上的開放課程。

 

在傳統教學中,知識的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完成的;而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後,通過練習完成。
而慕課這種教學方式卻將課堂“翻轉”過來——知識傳授是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前完成,知識內化則通過教師在課堂中完成。

亦即,學生通過微課、微視頻,課前在網上學習,知識的內化在課堂上完成。這種相比傳統教學方式,是一場“翻轉”教學方式的革命。


二、“慕課”是一場已經到來的教學革命

 

慕課指大規模公開線上課程,翻轉課堂是在慕課平臺下的延伸。
據美國培訓與文獻學會統計,過去十年間知識總量翻了一番,而預計再翻一番的時間將縮短至一年半。可以供學習的內容以指數倍的速度增長,人類已經進入知識大爆炸的時代。
專家認為,對於學生來說,如果要在有限的學校學習時間裡用原有的學習方式來掌握今天的知識,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網路有著資訊儲存量大、資訊形式多樣化、搜索使用資訊極為方便等優勢,學生很容易就能在網上查到自己要學習的內容。

利用微視頻“先學後教”,不僅顛覆了傳統的課堂,也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

“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構。“資訊傳遞”是學生在課前完成的,老師不僅提供了微課視頻,還可以線上為學生進行輔導;“吸收內化”是在課堂上通過互動來完成的,教師能夠提前瞭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在課堂上給予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更有助於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翻轉課堂’所帶來的是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來,比直接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尤其學生在觀看了教學視頻之後,是否理解了學習的內容,視頻後面緊跟著的四到五個小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進行檢測,並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判斷。如果發現幾個問題回答的不好,學生可以回過頭來再看一遍,仔細思考哪些方面出了問題。
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也能夠及時地通過雲端平臺進行匯總處理,幫助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視頻另外一個優點,就是便於學生一段時間學習之後的複習和鞏固。

評價技術的跟進,使學生學習的相關環節能夠得到證實性的資料,有利於教師真正瞭解學生。

 

基本上,慕課改變了當前教育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線上學習與學校學習相結合,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

而“翻轉課堂”帶來了師生角色轉變,教師變成輔導員、助學者、引導者、幫助者,在教學中,讓學生變成了主動學習者。

 

三、對MOOCs的正確認知

 

面對席捲全球的MOOCs熱潮,對線上教育進行13年跟蹤研究的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程建鋼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對2008年以來國際上400多篇文獻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大眾對於MOOCs認知的6個誤區。
摘錄如下﹕

 

誤區一:慕課不是線上教育解決方案的全部,而是推動線上教育的催化劑

記者:MOOCs可以說是2013年教育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但是對於究竟什麼是MOOCs,很多人存在誤解,您能否解釋一下?

程建鋼:MOOCs是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即將以視頻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網路課程,免費發佈到互聯網上,供全球眾多學員學習
其突出特點是以小段視頻為主,傳授名校、名師的教學內容,以即時測試與回饋促進學員學習,並基於大資料分析,促進教師和學生改進教與學。

MOOCs“線上課程”層面上的網路教學形式之一,屬於已經發展了十幾年的線上教育系統的組成部分,對以往的網路教學有重要借鑒意義。
但是現在國內普遍把MOOCs作為“線上教育”來闡釋其內涵和強調其重要意義,有些言過其實。事實上,依據比較權威的美國斯隆聯盟(Sloan Consortium)連續10年(2003-2012)對線上教育所做的持續研究表明:在研究和實踐兩個層面,國際線上教育一直按照自身規律快速穩步地向前發展。MOOCs是一劑重要的催化劑,而非線上教育整體解決方案的全部或“秘方”

 

誤區二:慕課並非最早發源於美國,慕課包括cMOOC和xMOOC,cMOOC最早源於加拿大

記者:很多人認為,MOOCs最早發源於美國,以Udacity、Coursera和edX 三大平臺的推出為標誌。事實是否如此?

程建鋼:MOOCs起源於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薩巴薩卡大學的喬治·西門子和斯蒂芬·唐斯基於聯通主義的學習理論模型,首次提出了cMOOC(C為聯通主義一詞Connectivism的首字母)並創建了全球第一個cMOOC類型的課程(CCK08)。
cMOOC強調人機交互的學習模式,把課程設計者、學習資源、教學者、學習者和自發組建學習共同體等作為一個整體,並基於已經大眾化的社會性交互工具平臺,促進不同思維類型和學習方式的學習者在人—機、人—人交互模式下切磋學習,引發知識遷移和知識創造,使面向資訊類聚、整合理解、遷移運用、批判思維和知識構建等的“深度學習”真正發生,從而對傳統大學教學模式和組織形態提出了革命性挑戰,所以學術界充分肯定了cMOOC的理論創新。
但是,cMOOC尚未形成穩定的、易於複製的、可供一般線上課程教學應用的實踐模式,也沒有風險投資便於介入的抓手。

200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基於cMOOC部分思想,借鑒了可汗學院的教學模式,沿用傳統面授教育課程的教學組織形式,以易於複製的課程框架,以學生自主構建學習共同體實施線上課程學習的模式,創辦了線上教育商業化公司Udacity和Coursera等,邀請著名大學加盟,並提供線上課程平臺xMOOC(x表示擴展或加盟,不同於c表示聯通主義的含義),在課程學習環節免費向全球開放課程,吸引了眾多學員註冊學習,而在課程結業認證等環節收費,從而形成資本投資收益的商業模式,很快受到風險投資者的青睞,加之媒體的大力宣傳和渲染,加速了政府、社會、學校和公眾對於網路教學意義的認識,也造成了今天大眾熱議的MOOCs演變成線上教育的代名詞的狀況。

 

誤區三:慕課算不上“革命”,自身仍處於初級階段,尚有很多不足

記者:很多教育與資訊化專家認為,MOOCs給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但是對此您並不認同,您是怎麼看的?

程建鋼:首先,MOOCs本身並沒有如此大的魔力,能給高等教育帶來革命性變化,因為現有的MOOCs課程及其支撐平臺只是線上教育的組成部分,而且自身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既有明顯優勢,也有嚴重不足。
但是,如果以這次“MOOCs運動”為契機,肯定MOOCs的同時,再借鑒開放遠端教育多年來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完善和發展MOOCs,並進一步結合資訊化環境下的高等教育混合教學改革,從教育理論體系、技術體系、組織體系等方面科學發展線上教育大系統,的確能夠加速高等教育教學的變革進程。

其次,需要從資訊技術教育應用的歷史觀視角,客觀、辯證地認識、理解和完善MOOCs,不要過度宣傳並給其貼上一個“革命”的標籤。事實上,對於資訊技術促進教育變革的問題,早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就已明確指出:“資訊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對於線上教育,大陸68所高校的網路教育學院和40多所開放大學(含廣播電視大學)開辦遠端教育,以及傳統高校數位校園中的網路輔助教學等,這些線上教育的研究和實踐開展了十餘年,與國際上發達國家的線上教育發展類似,在專業規劃、課程建設、教學組織、支援服務、品質保障與認證、混合教學改革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系統化的成果,正在不斷加速推進資訊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的改革。
另外,歷史上技術促進教育變革多次出現過要“革命”的預言,但事實一再證明往往言過其實。

最後,2013年國際上逐漸轉向融合以往網路教學務實發展MOOCs,而國內高呼MOOCs的聲勢卻有增無減,照搬美國MOOCs課程建設模式商業運行機制,既缺乏結合大陸高等教育改革實際的教育資訊化理論指導,也缺乏創新的可行方案和頂層設計,行政化打造所謂的MOOCs平臺與聯盟,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貽誤科學發展線上教育的良機。

所以,辯證認識和分析MOOCs,借鑒cMOOC和xMOOC的各自優點,從教育視角而非技術視角來系統梳理和創新已有的線上教育體系,站在國家教育改革的戰略高度,基於系統工程思想,面向校園內學生和校園外學員、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正規教育與終身教育,完成大陸線上教育整體規劃、頂層設計和實踐指南,科學穩步地推進線上教育,才能修成正果。

 

誤區四:慕課並不是提升教學品質的靈丹妙藥,很多慕課教學法傳統,教學品質也不高

記者:國際著名教育資訊化專家丹尼爾(JohnDaniel)也對MOOCs持比較理性客觀的態度,您呼籲要對MOOCs持辯證分析態度,如何辯證分析呢?

程建鋼:隨著資訊社會的日益發展和“數字土著”一代的成長,我們會越來越發現cMOOC在學習方式上的重大創新意義和xMOOC的實踐創新價值。儘管如此,也需一分為二地認識和完善xMOOC。

首先,從教學改革和商業運作模式角度,要大膽肯定xMOOC作為線上課程教學的諸多優點,即:

1.小視頻配合相應的即時線上測試開展課程教學,十分易學

2.範本化的課程結構易於工程化複製,規範化線上課程建設

3.名校名課免費向全球開放,有助於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和全球優質教育資源的互換和共用;

4.基於大資料的學習分析技術成果及時促進教師完善和改進教學內容,説明學員自我調整學習計畫和學習方法

5.基於社會性交互工具軟體支援構建學習共同體,能促進學習興趣和學習品質的提升;

6.雖然課程上網建設成本較傳統教學高,但是教學組織實施成本相對較低,加之“廣種薄收”的實施策略,資本投資收益率較高總之,xMOOC一是通過標準化的線上課程教學實現高水準大學教學資源受眾的規模化和全球化,拓展了傳統高等教育的知識傳授鏈;二是社會資本和資源介入高等教育引發知識產業鏈“重組”,促進高等教育在資訊化環境下的分工與重組變革進程。

其次,需要客觀闡明xMOOC的課程在教學實踐和技術實施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即:

1.教學組織形式是傳統課堂教學的翻版,以結構化的知識傳授為主,相應就繼承了傳統課程教學的優點和不足,這種學習方式並不完全適合分散式認知和高階思維能力培養;

2.從教學論的視角,xMOOC是基於行為主義理論即“刺激-反應”理論的教學,程式化的教學範本,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設計簡單,既沒有分類、分層的教學目標分析,也沒有針對多種學員物件的需求,難以適應高等教育眾多學科和不同類別課程的具體要求;

3.現有的國際上40多個xMOOC平臺與以往網路教學平臺相比,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發展完善,自身尚處於“嬰幼兒”階段,不能因單門課程的註冊學員多而一葉障目,過度誇大其平臺的教育性和技術性功能;

4.與以往的開放遠端教育系統相比,xMOOC僅是課程教學層面,缺乏數位化教學資源庫和與其它教學及其管理平臺的資料交換共用,更是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開放教育資源(OERs)標準的要求相差甚遠;

5.xMOOC課程僅僅不足10%的學員堅持完成課程學習,所以既要欣慰少數學員學有所成,也要從教育學和心理學視角關心對另外90%學員造成的負面影響。所以,正如丹尼爾指出的,當前許多MOOCs在教學法方面還是非常傳統的,教學品質也不高。

再其次,xMOOC的興起和發展可理解為線上教育發展過程的一個新的切入點和契機。在認識層面,MOOCs引起了國內外,尤其是國內教育部門領導、大學管理者、教師和社會公眾對線上教育的普遍重視。而在實踐層面,無需照搬美國xMOOC做法,或完全另起爐灶運動式搞一套所謂的MOOC系統,而是應該從整個線上教育發展的歷史、成就、問題、機遇、挑戰和對策的大系統,辯證認識和發展xMOOC,從單一的“課程”層面擴展到系統的“教育”層面,從單一的“網路教學”擴展到“混合教學”

最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演變邏輯和規律。自從上世紀50年代資訊技術教育應用的研究和實踐開始以來,技術的進步不斷促進著教育變革。本世紀以來,基於互聯網的線上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基本形成了各級各類教育的線上教育發展框架,面向傳統高等教育的校園內網路輔助教學日益普及,以面授教學與線上教學深度融合的混合教學改革正在國際上步入常態化;面向校園外學員開展學歷、學位教育的開放大學發展迅猛;面向終身學習者的線上培訓日益成熟,如華爾街英語,等等。總而言之,我們需要充分借鑒多年來線上教育研究與實踐的成果,積極完善和發展xMOOC。

 

誤區五:高校對慕課應該怎麼辦?可以借助MOOCs真正推進混合教學改革

記者:MOOCs對高等教育的變革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程建鋼:首先,高等院校可以借助MOOCs真正推進混合教學改革。MOOCs已經進一步使得傳統大學認識到線上學習的優勢和重要性,深入理解了Bricks(磚塊)與Clicks(滑鼠)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的未來,所以,要抓好這一良好的機遇,在理論體系、技術體系和組織體系等全方位、深度推進包括面向課程層面、專業層面和學校層面的系統化的混合教學改革。

其次,應借鑒MOOCs重構開放教育體系,明確高等教育職能,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基於互聯網的社會生態圈已經形成,高等教育踏入到了互聯網生態圈之中,並與工作職業生態圈融為一體,工作目標即是學習目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委員會發表的《學習:財富蘊藏其中》指出:“人類社會正在轉型,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是唯一的答案,所有的大學都應該開放辦學,推行開放教育”。因此,可以借鑒xMOOC在高等教育運作模式方面的探索經驗,傳統的品牌高校、地方高校、開放大學以及相關企業等多方參與並找准各自的生態位,重構開放教育體系,優化生態鏈,並要未雨綢繆,制定自己的應對之策。

最後,促使高等院校進一步基於資訊技術、傳播科技與學習科學的成果,不斷優化面授教育與線上教育的課程設計,共用優質教學資源,彙聚多方資本和技術資源,強化高等院校面向社會的服務功能,走國際化合作辦學的道路,從而不斷提升教育教學品質。否則,不進則退,終將被淘汰。

 

誤區六:高校無需跟風簽約國外慕課平臺,大陸應當打造具有自主創新的慕課系統

記者:國內四所知名高校與美國兩個MOOCs平臺簽約並發佈了一批中文課程,據說還有一些學校計畫跟進。對這種發展趨勢您有什麼看法?

程建鋼:國內四所大學簽約了兩個美國MOOCs平臺,具有一定的標誌意義,不僅在國際MOOCs熱潮中有我們中國大學的位置,而且可以提高這些高校的國際影響力,但從長遠發展看,我認為非長久之計,因為我國在教育科研網建設、遠端教育辦學和網路教學實踐方面已經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另外面對人口眾多,且在基礎教育、職業與成人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社區教育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地區差距和數位鴻溝的具體國情,此外還有我國接入國際互聯網的流量計費問題等因素,我覺得借鑒我國高鐵發展之路可能更為合適,也就是系統地構建具有自主創新和智慧財產權的線上教育系統。所以,2013年9月以前我曾呼籲,簽約有必要,再簽要謹慎,但今天我想說,無需再簽了。

 

四、精英教育PK慕課平民教育

 

儘管線上課程正夯,但精英大學受到的影響應該不會太大,因為它們提供的產品,與線上課程標準化遠距教學完全不同;除非,它們也開始提供低廉線上課程,進而破壞自身的商業模式。

 

史丹佛經濟學家哈克斯比(Carline Hoxby)指出,精英大學有如創投,為高水準學生提供附有補助的勞力密集精英教育;其目標為培養學生的歸屬感和感恩之情,好在數十年後獲取成功校友的捐款。要是向外人提供低價線上課程,將破壞學生與大學間的連結,讓畢業生不再覺得自己是獲選的少數人。

 

近期的二則新聞,描繪了此商業模式的兩面。
其一,美國國家公共廣播網的《地球財經》報導,1984年,杜克大學每年的學費為1萬美元,現在則高達6萬美元。不過,杜克大學副學務長羅伯茲(Jim Roberts)指出,那其實已經是折價了,因為杜克在每位學生的教育上平均投資9萬美元。事實上,多數精英大學的看法都是如此。

 

其二是,哈佛校友、避險基金管理人葛利芬(Kenneth Griffin)將捐款1.5億美元給哈佛,其中1.25億美元專供大學生財務補助之用。

正是如此,精英大學的學生從來不必支付其教育的全部成本,而且大多數人只支付其中的一小部分。此系統得以持續運轉,是因為少數校友會變得極度富有,並出於義務之感,將部分財富回饋給大學。坐擁約320億基金的哈佛似乎不太需要這筆錢,但對杜克這種「只有」60億基金的大學來說,捐款仍舊極為重要。

 

精英大學需要大量資金來吸引、留住一流教授和建立一流設施;原因在於,精英大學能吸引一流學生,靠的似乎就是這些東西。要是沒有捐款,最棒的資產就會被搶走,大學也可能降至二流,甚至有可能得與大量的低價高等教育選擇競爭。

 

參考資料﹕
1、中國教育報1月4日

2、http://www.aieln.com/article-4656-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