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行腳105:李嘉誠待人哲學
惟雯說故事
李嘉誠先生常提起兩句話:“勿得罪人、勿遭人忌!”
一個世界級的首富,富可敵國,影響力遍及五十五國。
該是別人擔心是否得罪他,怎麼反過來?
在他七十層樓高的總部辦公室,從巨大的落地窗俯瞰維多利亞港灣與一幢幢如森林般的香港高樓,景觀氣派,彷彿坐在直升機翱翔於水泥森林間。這是權力與顯赫。我見過許多站在最高峰者,但李嘉誠先生個人在顯赫與謙虛間的巨大落差,讓我震撼,也反覆思索。
1、不喜歡出鋒頭,遭人忌
一個擁有力量的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進退如此謹慎,非常少見。
但他在五、六十年前就如此,當他還初出社會時,就小心翼翼的,不讓自己成為冒出頭的釘子。
李嘉誠十七歲,於一家公司當業務員時就嶄露頭角。
第一年,他就是七個業務員中,業績最好的那一人,業績是第二名的七倍。這讓他的老闆頭痛不已,因為依照銷售成績來算,他沒想到李嘉誠的業績如此突出,分紅收入將領得比總經理還高。
李嘉誠得知後,竟然主動跟老闆說:「同一個公司每個人都妒忌我,你給我分紅跟第二名一樣就行了,這樣大家都開心,就解決了問題。」
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沒人教他,就領悟到職場大忌:別遭人妒忌。
2、不得罪哲學
他這樣行事風格,始終如一。他的「不得罪哲學」,最奇特的是,連能力比他低者、甚至仇人,他都不得罪。
他剛創業時候,與一家做英國生意的進口商往來,進口商欺負他小,騙他說因為海關作業關係,每筆貨款都要暫扣三○%,也就是每一百元要被對方先扣三十元,從1950年到1957年,長達七年,一個銅板都沒退給李嘉誠,壓得剛創業的李嘉誠幾乎週轉不過來。
海關老早把錢退給這進口商,但他就留著自己用,一年加起來比李嘉誠原本運作的資金還大好幾倍。
忍無可忍,後來,李嘉誠寫了一封最後通牒的信:六個月後不再接受這樣的訂單。信發出後,結果全部的暫扣款全數退還。
頓時間,湧出這筆龐大的錢,李嘉誠五味雜陳:「我剛開始可以說如虎添翼。但是,也讓我恨之入骨。」
故事傳奇在後頭,李嘉誠飛黃騰達後的某一天,收到一封信。
有一人從英國寫封信過來,他在英國的報紙上看到李嘉誠的名字,
他問:「究竟你是不是我從前認識的做塑膠花的Mr. Li Ka Shing?」
這人說,他年歲已大,希望重遊香港,問李嘉誠能否支付他機票與飯店的錢。
接到信後,李嘉誠說:「好,你自投羅網。」
以李嘉誠的個性,通常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多是搭頭等艙。而且,一住進酒店,就送花送酒致意。
這次,雖然答應,但是高規格對待都免了。
他只想再會一面,讓他「恨之入骨」的人。
闊別多年,滄海桑田,一見面,李嘉誠原本的憤怒瞬間澆熄。
他看到對方,白髮蒼蒼,胖了,行動不便。
「我一見他,就馬上過去扶他,一句話都不敢講。馬上打給我秘書,酒啊!水果啊!快點送過去。」
李嘉誠本來是想要罵他:「可知道,那七年我受過苦喔?」
對一個當年逼得他幾乎撐不下去的仇人,如今李嘉誠的回應讓人不解。
我問他:當你恩人和仇人沒什麼兩樣,還可以搭商務艙免費遊香港?
他的回答在文字上聽不出大道理,卻可理解他但求無愧:
「你看到他好慘,我很好。他回去後一年就過世了。」
老天爺其實已經給了兩個不同做生意風格的人,公平回應。
3、凡事只講三分,即便被追問,回答也是點到為止
李先生的言語,非常簡單,凡事只講三分。
大道理,在他口中,也只有類似「不疾而速」這樣簡潔的形容。
即便追問,回答也是簡短,點到為止。
所以,如果你沒先閱讀過他先前的演講稿、沒有足夠的商場歷練、深厚的人生體悟,不見得能聽出其中的智慧。
譬如,他談到對待仇人的方式,表面言語,聽不出什麼,但其實是寬厚,也就是所謂的「讓敵人相信你」,這是經商很高的境界。
在他五十七年商場生涯,有很多此類智慧,皆非言語能全然表達。
從我的角度看李先生,他是一個客氣、拘謹、言語平淡、一個讓人尊敬的商人與巨人。而從他身上得到的啟迪,倒不是談話,而是風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