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春秋2-3:台灣技職教育的未來

楊惟婷

 

技職教育強調務實致用,故須與產業發展密切結合,才能充裕產業所需之人力資源;技職教育過去雖被視為台灣經濟奇蹟的推手,但隨著產業變遷,傳統技職教育體系已面臨較嚴峻考驗。

 

古人有句俗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是塑造靈魂的事業,更是一種“種樹”的藝術。

同理,推動技職教育體系再造工作,也將是任重道遠的任務。

 

一、教育部正推動「技職教育再造方案」

 

技職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教學的重心由以學科知識本位的教育特徵轉變到以職業實踐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特徵。
因此,技職教育應突出職教特色,以技能為本位,重視實踐操作,增強學生動手做能力;也要合理設計教學課程內容,優選教學方法,實施有效教學,提高教學成效。

 

目前教育部正在推動技職教育再造方案,將重新建立技職教育體系,扮演支援產業升級的角色。

 

目前教育部的政策,實用技能學程和建教合作的學生是免學費,希望幫助技能優、性向偏向操作型的孩子學習一技之長,培養未來的企業人才。

另外,現在技專院校要求70%老師需要有業界經驗,尤其與一般大學老師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每個技職院校老師必須定期回到業界一段時間,與業界接觸避免脫節,也是未來產學合作很重要的因素。

 

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認為,科技大學與一般大學有越來越雷同趨勢,沒有各自特色;科技大學應有特殊評鑑方式,例如教師升等、聘用…應該落實執行。

 

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饒邦安表示,技職教育與產業結合甚為重要。

近來學界努力推動教師、業師的「雙師制度」,引進業界人才,也就是希望縮小「學用落差」。

此外,也請教師利用寒暑假至企業駐點,瞭解最新的產業動態。

許多科大也聘「雙講師」,請業界講師到校授課之餘,對於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講師又可再請其他業界的企業經理補充,讓課程更具全面與實用性。

 

二、適時調整或增設科系

 

為了因應產業界不同層級專業人才的需求,跨世紀的技職教育必須建構完備的教育體制。
其中,在體制上包含了職業學校、專科學校、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等;在學制上包含了高職教育、五專教育、二專教育、四技教育、二技教育、研究所等。
除此之外,在完善的技職教育體系下,更應適時地調整或增設符合產業界所需的科系,積極培育所需人才,以迎合高科技的巨輪,及符合國家整體經建發展的需要。

 

三、技職教育走向產學合作

 

在這瞬息萬變、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裡,產界與學界須緊密結合,以學界研究成果之應用,來帶動產界不斷成長,以提高國家競爭力。而技職校院也應鼓勵師資赴公民營機構研習,借用產界的設備、資訊和經驗,明瞭產界的脈動,不斷地汲取新知,使學術與實務結合,以提昇學界的教學品質,及擴充學術研究領域。

 

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表示,台灣的「學用落差」大,尤其是技職教育,還是無法像德國一樣,有規劃完整的實習機制。姚立德表示,產業不斷在變革,大學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而不只是被動順應產業發展。大學已在努力改進,例如北科大今年起,就將實習課程列為必修,所有學生至少要實習2個月,有些科系甚至需1學期。

 

目前技職教育也鼓勵學生跟著老師做專題研究鼓勵作品參與各式競賽,並申請專利,成果相當驚人。

尤其2012年日內瓦發明展,台灣發明團隊多件參賽作品,都是採產學合作模式製作,證明產學合作能使台灣技職教育走出一條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又能站上國際舞台的前瞻願景。

 

台灣發明協會會長陳宗台說,多年來鼓勵台灣優秀人才參加日內瓦發明展,今年特別感到欣慰。他說,由於教育部的政策指導,鼓勵學校與產業相輔相成,尤以拓展、彌補中小企業研發能力,產學合作的成果特別豐碩。

他說,像是成功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勤益科技大學等,因教育部的積極促成,這些大學院校走出校園,與業者開創新局,幫助業者在產品創新更上一層樓。

 

當然,產學合作不只是業者受惠,技職院校獲得業者的贊助,使學界創新研發更有活力。

財團法人台北城市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蔡彥欣說,技職體系就是學以致用與工商界結合。

例如他率領研究團隊研發具節能控制的燈具和智慧型節能吊燈,業界提供新台幣140萬元產學經費,其中60萬元是技術移轉。

另外一項參賽發明作品:智慧型行李箱,經蔡彥欣研發改良,加裝遙控與LED及感應設備,可防止竊賊順手牽羊,他說,行李箱原本是汽車公司的贈品,他們重新改裝後,業者餽贈更大方有面子,又替校方多拿了一項專利。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暨發明中心成立僅2年,秘書游偉伶說,已有兩件專利被廠商相中,包括吳宜哲發明結合夾子功能的順手筷子,以新台幣50萬元授權給廠商,以及王英霽的可秤重登機箱,以10萬元授權給廠商。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研發與科技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翁國亮發明的兼具能量轉換櫃體,就是與東莞台商產學合作的成績。

翁國亮說,廠商希望能設計一套裝置,不論冬天使用柴火或是電路加熱的壁爐,或夏天使用具除濕功能的冷氣時,可自動調節室內濕度,使人體不至感受水分流失的不適,更可減少壁爐與冷氣的耗能,勤益科大幫他們完成了這個任務。

 

吳鳳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蔡宏榮,也是在經濟部推動學界關懷計劃中,在通訊科技領域有不錯的成效,例如今年的參展作品紅外線麥克風系統,就是產學合作的成果。

蔡宏榮表示,由於目前的無線電麥克風以電磁波傳送聲音訊號,時有干擾且不保密,廠商希望能改良無線麥克風,向他們提出需求,於是設計這款具有保密功能且完全無干擾的紅外線麥克風。

他說,紅外線麥克風使用紅外線為聲音載體,頻率與電磁波不同,不會被竊聽及受干擾,未來將更進一步與廠商合作,使紅外線麥克風能使用在國防、科技與商業機密的領域。

 

學界有人才,業界有資源與市場,兩者之間的整合不僅產生加乘效果,更擦亮MIT的招牌,在國際間更發光發亮。

 

四、產學連結打造課程

 

前經濟部長、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王志剛認為,台灣人才培育在創意領域仍有一定優勢。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近來招募義工,報名人數遠超過需求,其中不少是大陸學生,他們都認為台灣設計觀念新穎,願意邊做邊學。

身兼外貿協會董事長的王志剛說,設計產業的學術研究背景不足,大學教育也不符業界所需,解決關鍵在於產學連結量身打造課程,就能彌補落差。

 

以外貿協會開設的2年培訓課程為例,期間一律使用外文,畢業的學生,平均1人就有9到11個工作機會等著。

王志剛說,外貿協會2年的課程,學分甚至比一般大學4年還多,卻受限於「大學法」,無法授予正式學位。其實關於人才培育,很多機構都默默在做,政府、教育界可以更緊密的配合。

 

五、台灣技職教育走向培養「技藝」達人

 

台灣的技職教育,因為專科急速升等為大學,已從先前技術導向的教學轉向為學術導向的教育模式。這樣的教育模式讓這些學校掛著技職的名稱,但實質上就是綜合高中,學生什麼都要學習,但樣樣都不紮實,反而缺少先前專精的優勢。

 

但由於台灣在華人社會的中華文化深度生活文明秩序都有值得驕傲之處,台灣看到自己的優點,同時發掘脫困的機制,將教學融入文明、文化,使台灣技職教育能不一樣。

 

目前,台灣技職教育正走向結合「藝」的階段,轉型培養廚藝達人、茶藝達人…等,並結合台灣在中華文化深度、生活文明秩序等精華,萃取融入教育中,使技職教育真正閃閃發光。

 

嚴長壽舉福建及閩南的奉茶文化為例。在台灣融入曾被日本殖民影響吸收的茶道精神,經過台灣自己的包裝,加上藝術、禪修的思想;除了喝茶之外,有人就以點香、打坐、聞香,再用燭光或音樂營造喝茶的氣氛,衍生成為台灣另一項獨特的文化,更走到結合「藝」的階段,成為其領域裡的頂尖達人

 

六、台灣技職教育朝開設全英語課程方向努力

 

往昔之技職教育充滿著終結教育的色彩,高職畢業,即就業;技職教育在課程上較偏重於實用技能訓練,竟忽略了基礎科學和人文素養,學生再學習能力及語文能力較差。

因此,為了因應高科技發展的需求,未來中、高級技術人力勢必會大幅的增加,而基層技術人力將逐漸減少,人力素質全面向上盤升;故未來的技職人力必須擁有基礎科學與外語等應用能力,方能勝任於職場上。

台灣目前120 多萬名大學生中,只有1.3%是外籍生,將來可以把比例提高,讓校園國際化,使學生更有國際觀,也能學會如何尊重、欣賞不同文化族群。希望各大專院校都能朝開設全英語課程方向努力。

 

七、推廣遠距教學法

 

遠距教學的發展,將促進國內技專院校學術國際化,可與世界各國知名的大學或學術機構建立學術交流合作關係,透過教學互動與交流,可培育更多具有外語能力,而且能體驗各國文化之國際人才。

跨國的遠距教學目前在國外已普遍,但國內仍有待積極推廣。

為了因應我國未來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急需培育更多的專業人才,及提高教育的經濟效益,當今之技職校院必須更積極,更努力來推動遠距教學。

 

八、強化教育夥伴關係

 

技職教育建立夥伴關係計有四種層面意涵:

1、為技職教育體系(含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專科、職校、實用技能班、國中技藝班)各層級彼此間的合作關係。

2、為技職教育體系與普通學術體系互相合作的夥伴關係。

3、為技職校院與各級政府,職訓中心、公民營產業、社區、民間團體等合作關係。

4、為技職校院與國外相關學校相互交流的夥伴關係。

為了增進技職教育品質和教育功能,以上四種層面,均應加以強化。

 

九、台灣技職教育走向終身學習

 

學歷只是一個過程,不管是普通高中或技職體系,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技之長

但以往高中職學生畢業後,在急遽變遷的產業環境中,職場應變能力相對薄弱。

 

現在的技職教育,乃鼓勵學生終身學習,所以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礎學識背景上,才能養成未來職場上「再學習」的能力;尤其現在職場要求員工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建立在這基礎學識培養之上。

 

未來技職教育活化重點是,要不斷回流、再學習

 

跋尾、唯一不變是變

 

台灣近六十年來經濟能夠蓬勃發展,技職教育功不可沒。

但面對二十一世紀國際情勢的衝擊和挑戰,我國技職教育亟需儘快建構完善的教育體制,以因應產業界不同層級專業人才的需求,重視產學合作,加強學生人文素養及語言能力,推廣遠距教學,強化教育夥伴關係,以全面提升技職教育品質和教育效能。如此,我國的技職教育方能在二十一世紀揚眉吐氣,再創新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宅配 的頭像
    大宅配

    大宅配~ 生活美學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