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管理44:觀光醫療行銷

楊惟雯

 

《剪報主題》觀光醫療風氣漸興

各國大力推廣搶客

國際商情雙周刊  【撰文/陳子房】 2009/11/10

 

隨著地球村與國際化的發展,觀光與跨國醫療服務的結合在全球已蔚為風潮,使觀光醫療市場大幅成長。

 

預估明(2010)年,全球觀光醫療產業產值將達2,000億美元,為拓展如此龐大的商機,各國均積極擬訂發展策略大力推展,使得觀光醫療產業成為最有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

 

根據統計,去(2008)年全球計有550萬以上人次分赴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韓國、印度、波蘭、克羅埃西亞、匈牙利、墨西哥、巴西、南非等亞洲、歐洲及美洲國家進行美容 /整形外科、瑜珈/冥想治療、牙科、肥胖手術治療、心臟護理與外科、骨科/膝蓋手術治療、不孕治療、皮膚護理、脊椎護理、器官移植、幹細胞療法等醫療服務。

 

根據統計,去年約有210萬人次以觀光醫療的方式在異國進行牙科治療,占全球觀光醫療市場的38%,比重最高,平均每人次消費額為5,964美元;其次為進行美容/整形外科治療,約有185萬人次,平均每人次消費額為4,816美元,占34%;進行其他醫療手術行為者約有155萬人次,平均每人次消費額為4,910美元,占全球市場的28%。

 

《心得報告》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最新預測,醫藥服務未來將與科技、永續能源並列為全球三大軸心產業。

 

以觀光醫療成本而言,亞洲的費用最為低廉,平均醫療費用為歐美先進國家的三分之一。亞洲各國更早已嗅到商機,競逐市場;但是,身在其中的台灣竟然缺席。目前各國市場利基分述於后:

1、在亞洲國家之中,以新加坡的醫療品質最佳。近年來,新加坡政府積極推動觀光醫療、旅遊健康檢查服務,及其他專業外科手術或專門治療。雖然在亞洲國家中,新加坡的醫療價格較高,但是以效率及服務而言,新加坡的醫療水準評價非常好,頗得外國遊客的喜愛。

2、泰國政府「公共健康部」推動一項5年的國家計畫,欲使泰國成為亞洲的觀光醫療中心。其為旅客提供配套服務,不僅包括專業的醫療服務,手術後病情穩定的病人,常被安排在風景優美的度假村休養,還提供翻譯人員,十分物美價廉。

3、韓國政府亦不落人後,除了一般的醫療服務之外,韓國以整容著稱。根據統計,韓國境內共約有600多家大小整容外科中心,為韓國觀光醫療增添了新焦點。

4、馬來西亞為加速觀光醫療產業的發展,政府除鼓勵醫院與保健中心取得ISO 9000+相關的品質認證外,也提供興建醫院與保健中心、購置設備的租稅優惠。此外,還提供方便遊客的延長旅遊簽證的居留期限,遊客還可以享有諸多權利,如購屋、購車優惠等。

5、印度是全世界推廣醫療觀光最積極的國家,其心臟搭橋手術傲視全球且醫療成本低廉。舉例而言,在美國進行心臟手術的花費平均為6萬美元、新加坡為4萬美元、泰國為1萬8,000美元,而印度又比泰國低了40%,僅需要1萬美元。此外,根據統計,印度心臟搭橋手術的成功率為98.8%,超過歐美的平均成功率94.3%,這使印度觀光醫療產業的競爭力大為提高。

 

由前述分析,印度、泰國及新加坡等國家選擇重症醫療服務市場區隔,而韓國則專走整形美容市場。反觀台灣,我們的競爭優勢或賣點為何?

 

首先,推動觀光醫療產業可使醫院走向醫療服務國際化,是絕對是值得開發的領域。因國內醫療市場85%為健保,為突破健保總額預算給付制度之瓶頸,開啟醫院醫療服務國際化,創造醫療院所之自費營收,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但台灣醫療觀光產業起步相較亞洲國家晚,我認為複製他國經驗,無助於台灣市場開發,當務之急應是找出台灣本身市場利基。

我認為台灣發展觀光醫療產業具有以下競爭優勢:

(1)台灣醫療技術水準高;

(2)台灣除醫療品質高,尚擁有環境、美食、文化、語言、價錢等優勢。台灣在推廣醫療國際化的目標對象,應以說華語的人為優先,包括華僑及其他地區的華人為主,華語市場龐大,可以利用台灣文化上的優勢與其他國家在國際上區隔市場,尤其兩岸「周末包機」、「陸客自由行」,更可吸引大陸民眾來台進行醫療行為;

(3)台灣給外國人印象是人情味濃,台灣醫護貼心的服務也是一種軟性市場利基;

(4)台灣醫療觀光產業起步已落後,但每年來台參展採購的外商,不下10萬人次,若能針對這一群具消費實力的客層,設計可結合參展的健康檢查、養生等醫療觀光行程,或可為台灣發展出一個充滿契機的高收益產業。。

 

醫學中心協會理事長黃俊雄認為,台灣的整型美容技術雖然領先,卻不敵韓劇橫掃亞洲引發的赴韓整型的風潮,政府應加強國際行銷,積極海外宣傳,才能有助觀光醫療產業發展。

 

另依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吳德朗建議,台灣要朝向有利基的項目發展來做,可鎖定技術導向的醫療項目,以病人多、高技術、低人力成本與單次治療、短期可復原的項目為優先。舉例說,雷射近視手術、心血管繞道手術與心電氣燒灼術是台灣醫師很熟練的治療;另外在高齡化時代,需要換人工關節的老人只會多不會少,換人工關節也是台灣骨科的強項。又如開發外國人來台「旅遊兼洗腎」的旅行團。因為日本洗腎一次約新台幣一萬元、韓國五千元、新加坡約六千元,而台灣只要四千一百元。上述手術台灣都有利可圖,手術費用跟歐美相比更物美價廉,這才是台灣發展國際醫療正確的方向。

 

經營上,可以「觀光旅遊為主,醫療保健為輔,並讓各大醫院發展各自的特殊醫療。」以台大醫院為例,其特殊醫療項目包括關節鏡、肝病(肝炎、肝癌)、不孕症治療、心臟手術,可結合台北觀光資源,從陽明山、龍山寺、中正紀念堂、台北一○一、故宮、貓空到北投溫泉。而長庚醫院為例,強項則有肝臟、臍帶血移植、唇顎裂手術與中醫養生,觀光資源則可與石門水庫、拉拉山、六福村、小人國等做異業聯盟。

 

又如,台安醫院,已耕耘外籍人士到院健康檢查多年。很難想像,走進台安醫院診間患者,10位裡面卻有6人說的是日本話。經過這幾年的推動與轉型,台安醫院不光為本地病患服務,也提供日本等外籍病患醫療的自費診療,也為台安醫院奠定了新競爭力。

台安醫院的成功在於,病人在異鄉看病總希望有懂母語的人全程陪同,而台安醫院就提供此專業服務。從骨科、內科、小兒科、神經外科,這些專業科別醫師,都能用流利日文跟病患進行互動。現在台安醫院的醫師學習外文已蔚為風尚。

 

另外,推動醫療觀光產業絕對不能忽視平台整合的問題。以招攬大陸觀光客來台健檢醫美市場來說,其中所遷涉的行業包括醫療、旅行、住宿、餐飲、時尚購物…等,而目前窒礙難行之處,如診所不能刷信用卡收人民幣;醫師得付個人所得稅,最高達到40%;委託旅行社攬客卻不能退佣支付行銷費用;還有醫院診所不能廣告宣傳……等。尤其,「觀光」和「醫療」分屬不同領域,醫療的主體是醫師專業,但觀光事業的推動又得靠另一批專業人士推廣,業者各自經營事業多年,有各自累積的雄厚基礎存在,欲整合兩者資源合而為一確有若干實際難處,倘若兩方皆固守本位主義而不願削減利潤,則「整合」必然註定破局。

 

因此,我認為政府要利用政策來促進整合,如提供以下配套﹕

(1)外交部須將醫療納入核發簽證的項目,推出「醫療簽證」。

(2)觀光局、新聞局也要協助醫療產業做國際宣傳。

(3)金管會也要協助衛署和跨國保險業者聯繫。

(4)財政部也要租稅政策,來激勵異業結合。

(5)擴大異業結合,擴大結合旅遊業、保險業、觀光飯店業、國際醫療救援業等。

(6)建立與國際接軌之機制,鼓勵相關產業通過國際認證或獲得國際組織認同,與世界接軌,以獲得背書,提升國際競爭力:鼓勵醫院通過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美國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認證;旅行業者獲得WTTC認同(World Tourism and Travel Council,世界觀光及旅遊委員會),以促進並帶動觀光產業之轉型及升級。

(7)國人需加強之處,如國際語言能力,不僅醫護人員要能精通英、日語,具備語文溝通能力,也準備好英、日文版的相關健診資料,甚至連健診報告書都有英、日文版,就是為了接待國際顧客早做好準備。

(8)建構醫療與觀光服務網絡、積極進行海外行銷或設立海外觀光醫療服務據點、結合我國外交駐外單位或經貿系統前往國外設立服務據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