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16:癌症專門找哪些人?
大宅配
原文:
外國醫學專家經多年研究,認為以下人等易患癌症:
1.過敏体質者:
美國科學家調查了近 4 萬人,發現對藥物或化學試劑等過敏的人比無過敏史者更易患癌。如有過敏史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危險比正常人高 30 %,有過敏史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比正常人高 41%。
2.經常熬夜者:
雖然癌症的發病至今尚未弄清,但有一點睡眠不好是一個危險的因素。因為癌細胞是在正常細胞裂變過程中發生突變而形成的,而夜間又是細胞裂變最旺盛的時期,睡眠不好,人體很難控制細胞發生變化而成為癌細胞。熬夜者為提神而吸煙、喝咖啡,也會使更多的致癌物侵入體內。
3.肥胖者: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資料顯示,肥胖女性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女性高兩倍。美國癌症中心報告,腰部以上特別肥胖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高出正常者 4 至 6 倍。
4.維他命缺乏者:
特別容易患癌,人體內保護性維生素低的人易患癌症。如維生素A缺乏者罹患胃癌的危險增加 3.5 倍,患其他癌的危險增加兩倍多;維生素C缺乏者罹患膀胱癌、食道癌、腎上腺癌的危險增加兩倍;在維生素E不足的人群中,唇癌、口腔癌、咽癌、皮膚癌、宮頸癌、胃癌、腸癌、肺癌等患病率均增高。
5.膽固醇過低者:
膽固醇過高會引起冠狀動脈硬化或中風。其實,膽固醇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養分之一,也是抵抗疾病的生力軍,並非越低越好。英國研究人員的報告稱,中老年女性死亡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就是膽固醇過低。
6.常飲高熱的濃茶者:
醫學研究發現,經常飲用高溫(80℃以上)茶水有可能燙傷食管,而茶中的鞣質可在損傷部位沉積,不斷刺激食管上皮細胞,使之發生突變,而突變細胞大量增殖後即可變成癌組織。
7.高血壓患者:
美國對 30 多萬名男子的臨床研究表明,高血壓病人的癌症罹患率和死亡率為血壓正常者的兩倍多,並預言未來 10 年的癌症死亡率可能與血壓升高成正比。當然不是說高血壓直接導致癌症,而是兩病的發生有某些共同機制,如肥胖、嗜酒、吃鹽過多等既可促使血壓升高,也可誘發癌症。
8.經常憋大小便者:
尿液中有一種可以致癌的物質,會侵害膀胱的肌肉纖維,促發癌變。故專家們主張每小時排尿一次;大便有害物質多,如:硫化氫及其它致癌物,經常刺激腸粘膜會導致癌變。故防範之舉是每天定時排便。
9.拒飲優酪乳者:
優酪乳中含有高活性的乳酸菌和其它益菌,能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每天飲用酸牛奶,可增加人体免疫球蛋白的數量,使人體的免疫功能得以加強,從而降低癌病的發病率。
10.偏肉食者:
過多的動物脂肪乃是誘發某些癌症的主要原因。美國哈佛大學專家發現,每天以豬、牛、羊等畜肉為主食的女性,患腸癌的比例比那些每月只吃幾次肉者高出 2.5 倍。日本人目前每天的脂肪攝取量比 50 年代增加了 4 倍,患癌者則不斷提高。
以下是醫學系研究所研究教授做出來的實驗報告,可信度百分之百。
已證實易產生致癌病毒的食物 : (惡物)
1.用烤的玉米不能吃,百分之百有毒 (肝癌)
2.過期的食物 (有黴菌),含有黃菊毒素 (肝癌), 一定要吃新鮮的食物,不要捨不得丟
3.香腸,熱狗都是致癌物
4.吃花枝,魷魚就不要吃紅蘿蔔 (在胃 裡中和會形成亞硝酸)
5.烤的,有焦的部份都要去掉,很毒
6.莖類的植物 (如馬鈴薯.....) 發芽就有毒
許多東西其實對身體有壞處,不能只顧吃,而忽略到這些....
要懂得選擇,不是有得吃就好,因為現在的污染,致病因素太多了,,,
請大家在吃東西之前三思什麼是有益的食物....
對身體有益的食物(良物) :
1.綠茶可多喝,可防癌
2.養樂多可防胃癌,大腸癌
3.大蒜證實可防癌,效果很好
4.聖女小蕃茄可防癌
當然不只這些,大家可自己多留意要有健康的身體,就要從現在做起,否則年紀大了,就會反應在身上了......
解答:
目前國內外關於癌症防治的原則,及容易罹患癌症的高危險群都尚在陸續探討,至於信件中「已證實易產生致癌病毒的食物:(惡物)」,仍要再澄清尚屬網路謠言,如:
1.「用烤的玉米不能吃,百分之百有毒」:應指不要食用烤焦的食品,食用烤熟的玉米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2.「香腸、熱狗都是致癌物」:該二項肉加工製品常溫保存者,易有肉毒桿菌生長,業者為保存及保色之目的,常會使用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類食品添加物該等添加物可能使致癌之風險增加),然而業者如依據本署公告之「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規定添加,則尚無危害健康之疑慮。
3.「吃花枝、魷魚就不要吃紅蘿蔔」:並無相關科學研究報告指出。
4.「莖類的植物發芽就有毒」:目前除發現馬鈴薯發芽會產生毒素,依現今研究資料,其餘莖類植物並無類似報告。
「一定要吃新鮮的食物」、「烤的,有焦的部分都要去掉」、「馬鈴薯發芽就有毒」等,已屬一般正確認知。
另外關於綠茶、養樂多、大蒜等可防癌,等均未經科學研究正式評估確認。
其實簡單的防癌原則包括生活作息正常、適度運動、調適生活壓力及均衡飲食等,關於「均衡飲食」及網路謠言等更詳細的資料您可以參考衛生署食品資訊網(http://food.doh.gov.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