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拈花集232:膝蓋保養之道

楊惟婷整理

 

日前民調中心公布國人10大健康惡習,其中,久坐不起以72%列居第一,此外,第四名的完全不運動及第七名的翹二郎腿,也特別容易在長時間待在辦公室的上班族身上發現。以上提到的3大惡習,不僅是慢性疾病發生的主因,對於骨骼關節的影響更不容小覷,尤其容易造成膝關節的提早退化。

 

當人久坐不起時,身體的代謝會開始變慢、血液淤積,容易引起肥胖問題。事實上,由於膝關節負擔人體大部份的重量,當身體變重,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此時若再加上關節沒有時常活動,施於膝蓋的單點壓力會增加,一旦突然站起來,膝蓋所承受的壓力是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久而久之,就會對膝蓋造成影響。

 

至於完全不運動的人,會因為肌肉及韌帶強度差,無法負重,於是所有的重量便會全落在膝關節軟骨上,一旦膝關節突然運動,就容易拉傷、發炎,甚至鈣化。

 

翹二郎腿則是因為兩腿膝蓋的壓力無法平均分散,尤其是常常盤腿、跪坐的民眾,也容易因為壓力無法平均分攤,造成膝關節的壓力過大,長久下來膝關節就容易退化。

 

另有些年輕、愛運動的女性,也會出現膝蓋前側隱隱作痛,特別是上下階梯時,結果是得了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膝蓋前方的骨頭),如果不好好保護膝蓋,可能使年輕的關節提早退化。

 

總之,有膝蓋疼痛的現代人愈來愈多了,且大多都是動靜失衡所造成的。比如說,有些人動得不夠多,肌肉和膝蓋都很脆弱,一下子運動過量,像是爬山爬太久,就很容易引起腰部及膝蓋疼痛。另一些人則是運動過量,如果持續使用不當,加上休息不夠,慢慢會累積一些運動傷害,造成各種膝關節問題。

 

事實上,膝關節是全身上下最容易發生傷害的關節。但如果平常就能好好保養,還是可以延緩關節的退化,即使年紀大了,仍可順暢使用。

 

那麼,究竟該如何保養膝關節?什麼動作又最傷膝?什麼樣的運動較好?如果膝蓋已出現不適或有退化性關節炎,又該如何運動?如何保養膝關節?

 

一、膝蓋承受的壓力

 

根據統計,躺下來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零,站起來和走路是體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階梯是3~4倍,跑步是4倍,打球和上籃是6倍,蹲和跪是8倍。

試想一下,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上一格階梯,膝蓋就要承受240公斤,如果是蹲跪,則要承受到480公斤之多。

 

由於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若承受重量愈多,軟骨磨損的機率也愈大,肌腱也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較快。

 

應用人體運動學醫生尤金‧查爾斯(Eugene Charles)說,若左右鞋子磨損不均勻,即意味著雙腳著地的方式不當,這會引發足弓塌陷、導致下背痛。他還說:“腳疼的原因不該只被解讀為年紀大了或站得太多太久。”它可能就揭示了一些根本性問題,如肌肉勞累過度、足弓弱或不合腳的鞋子通常都是元兇。

 

二、減輕膝蓋負擔的原則

 

如果想減輕膝蓋的負擔,可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減重

肥胖是膝關節的大敵,要預防膝蓋痛,要先解除身上的重量。別以為增加3公斤沒什麼,外表也看不出,實際上每走一步路就增加6公斤,上下樓梯則是增加12公斤。持續肥胖對膝蓋的壓力更不用說,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胖子的膝蓋都不好。

 

此外,如果膝蓋已經不適,儘可能少背、少提重物,減輕整體的重量。

 

2.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

鍾佩珍建議家庭主婦,儘量別蹲著做家事或跪著擦地板,至於深受許多人喜愛的太極拳,簡文仁則是建議年紀大或膝蓋已不舒服的人,不要勉強自己蹲得太低,站著打高位太極就好。

 

3.多訓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

像是大腿前側的四頭肌,大腿後側的二頭肌,增強這些肌群,可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減緩關節的磨損。平常可多做抬腿的動作(見右頁示範動作),或是騎室內腳踏車,都可訓練到這些肌肉。

 

4.運動中如果感到不適,要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

曾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和哈佛公衛學院教授的瑞芬‧帕芬柏格在《哈佛經驗—運動與健康》一書中指出,疼痛其實就是最好的警訊,告訴我們要休息、減緩速度或改變運動項目。

 

5.要讓膝關節有足夠的休息

帕芬柏格教授也提醒,足夠的休息對保護膝關節也很重要,因為疲累的肌肉無法讓膝蓋穩定。

 

6.如果要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

比如說,如果想開始走路運動,可以從每天10分鐘開始,習慣後再慢慢增加5分鐘、10分鐘,一直到30分鐘,這是最能讓自己習慣且安全的做法,可避免膝關節受傷。

 

三、不傷膝的運動處方

 

包括美式足球、籃球和網球在內的其他體育活動則需要人們進行持續不斷的、快速的左右雙邊來回運動,這會加劇腳踝扭傷的風險。

 

而長跑會引發諸如腳跟骨刺和發炎、踝關節神經痛以及過多地旋足(也被稱為過度內旋或內旋不足)等用腳過度的問題。

 

反而,走路、室內腳踏車、游泳、水中運動…等多元組合,是保養膝蓋最好的的運動處方。

相較於慢跑,走路對膝蓋的壓力較小。

游泳及水中運動,則因為水的阻力,對膝蓋關節沒有任何負擔。

至於室內腳踏車,既能訓練肌肉的力量又不傷膝。但還是要注意調整高度,以坐下來向前踩踏板時,腳尖能夠碰觸地面為宜,避免活動空不夠,造成膝蓋活動角度太大,反而磨損膝蓋。

 

四、有退化性關節的人的運動方式

 

有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運動能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在關節組織的流動,促進新組織再生。規律的運動能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進而減少關節的磨損,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

 

不過,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應在從事走路或其他活動前,增加溫和的肌力訓練,增強肌肉的能力,保護關節。

 

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馬筱笠建議,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如果還能走就走,但要循序漸進。例如,走10分鐘休息5分鐘,不要勉強。如果還能爬山,走斜坡會比走階梯好。下坡或下階梯比上山辛苦,可儘量坐車下山。

 

如果需要,一般人在從事劇烈或長時間運動時穿戴護膝保護膝蓋。但馬筱笠特別提醒,不需要選夠特別昂貴或功能特別強的護膝,因為愈強的護膝,保護支持效果愈好,但影響活動的範圍也愈大,而且用久了會減少鍛鍊肌肉的機會。

 

不同型式的護膝也有不同功能。簡文仁解釋,直筒、包護式的護膝,具有保暖、支撐的效果,但對膝蓋前方的骨頭臏骨壓迫較大。而前面有鏤空設計的護膝,則能讓膝蓋露出來,對髕骨壓迫較小,適合常做蹲站動作、膝蓋經常彎曲的人。還有一種是兩旁有加強護條的護膝,能保護膝蓋左右兩側。

 

此外,護膝也不需要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使用,而是間歇性使用。例如,一開始爬山的前30分鐘不要戴護膝,戴上之後每30分鐘要拿下來休息幾分鐘。或是當膝蓋不舒服時穿上,狀況好時則拿下,不要一直依賴護膝,才有機會訓練肌肉。

 

至於腳底的鞋子,也要因地、因事制宜。例如,健走時要穿運動鞋或慢跑鞋,慢跑的鞋底不能太軟,最好有個船底的弧形,能讓腳順利完成一個圓弧的動作。爬山時則要選抓地力強、厚底的鞋子。打球則要注意鞋子是否有足夠的彈性、抓地力是否夠穩。如此一來,都能減少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

 

從平常就好好保養膝蓋,到選擇多元組合的運動項目,都能讓膝蓋慢點老化退化,享受自在、行動自如的人生。

 

五、肌肉訓練

 

■大腿前側肌肉的肌肉訓練

 

動作:

1.坐在椅子上,靠著椅背,挺胸收小腹。

2.慢慢把左腿平舉伸直,與地面平行。收縮四頭肌,維持1秒,再回到動作1。

3.換邊重複動作2。

4.1分鐘內完成30~50次。

 

醫生小叮嚀:

1.平舉伸直的過程是溫和的,慢慢把膝蓋伸直,而不是踢出去。

2.待四頭肌力量有進步時,可考慮酌量在小腿處加重量訓練,加個小沙包。

 

■大腿後側肌肉的肌力訓練

 

動作:

1.身體趴在地板的墊子上,兩腿伸直,兩手手肘彎曲平放在身體旁。

2.大腿不離地,左膝蓋彎曲45度,維持1秒,再回到動作1。

3.換邊重複步驟2的動作。

4.在1分鐘內完成30~50次。

 

醫生小叮嚀:

1.膝蓋彎曲的過程是溫和的、慢慢的,彎曲角度以45度最有效。

2.待大腿後側肌肉有進步時,可考慮酌量在小腿處加重量訓練,加個小沙包。

 

■利用非運動性活動來消耗能量

 

利用非運動性活動來消耗能量的方法,叫做NEAT(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近年來相當受到注意。討厭運動的人請把NEAT納入生活中,隨時動動身體,身體變輕之後,對運動的排斥感也會消失的。

 

1、單腳站立1分鐘就能練肌肉

對討厭運動的人,我的建議是單腳站立。用右腳站一分鐘,再用左腳站一分鐘。光是這樣,就能鍛鍊到臀部和大腿前後的肌肉。剛開始可能無法站立一分鐘,請找個可以扶的安全地點試試看。

能達成這個要求之後,由於單腳站立不論在辦公室或車站月台都能做,所以只要想到就來做個一分鐘吧。

 

2、到處走走。

我們站或坐,甚至只走兩三步路,都會用到肌肉,也會消耗卡路里。「聚沙成塔、積少成多」,比起坐著不動,到處走動對身體好得多。

肥胖的人比起普通人,一天多坐164分鐘。依美國的研究者發現,「肥胖的人一天平均站立373分鐘,坐著的時間有571分鐘」,而「不肥胖的人平均站立526分鐘,坐407分鐘。」

兩者的不同,一天消耗熱量的差距約350大卡,一個月約有10,500大卡,一年就有12萬6千大卡的差距了。如果,這些熱量都轉為體脂肪積存起來,一年就會多增加10公斤以上的體重。各位能了解到處走動有多麼重要了吧?

 

像上述這類利用非運動性活動來消耗能量的方法,例如可以增加用吸塵器打掃的次數、擦擦窗戶等,勤於做點小清掃,不僅房間乾淨,連身體也會健康起來。在辦公室裡,也可以在星期五整理桌面或文件,隔週星期一工作起來也會感覺更輕快。

 

六、膝關節退化的保養

 

「該怎麼知道自己的膝關節退化了?」游醫師解釋,只要按壓自己的膝蓋內側,如果出現痠痛、無力,就是膝關節退化的前兆,若置之不理,嚴重的情況連上下樓梯都覺得困難;游醫師呼籲民眾,若出現膝關節無力、按壓痠痛時,一定要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改善可能造成膝關節壓力過大的動作,同時也建議關節炎初期患者,可適量葡萄糖胺讓軟骨的增生以減低軟骨的磨損。

 

游家偉醫師表示,葡萄醣胺確實可以幫助膝關節軟骨的增生,是治療初期膝關節退化的一項選擇。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為硫酸鹽葡萄糖胺,但因廠牌、製程方式眾多,建議民眾使用前還事先與自己的骨科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葡萄糖胺;而針對較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目前除了施打玻尿酸外,目前也有PRP治療改善,當這些治療都無效時,才會建議患者置換人工關節。

 

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首先一定要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避免久坐不動、翹二郎腿、盤腿等增加關節壓力的動作,同時也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尤其喜愛跑步的民眾,除了要挑選適合慢跑的鞋子外,也建議在有彈性的PU跑道慢跑,才能保護膝關節不受傷。

 

資料來源:《鍾佩珍復健教室》,原水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