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寄情62:快速起飛的物聯網產業

楊惟雯

 

近年來無線網路科技的普及與成熟,引爆了一股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科技浪潮,各國政府紛紛宣佈將物聯網從一般的商業行為拉高為國家級的戰略性產業,帶動物聯網的迅速蓬勃發展,也將對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一、物聯網的定義

 

物聯網的概念,簡而言之就是物與物相連的互聯網絡,各式的訊息交換與通信,只要透過資訊傳感設備將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做連結,進而對物品進行智慧化識別以及管理

 

物聯網可分為3層:

1. 應用層:物聯網與用戶(包括人、組織、系統)的介面,發揮物聯網的智慧併用,例如公用電網、人口普查、食品安全、礦場安全、公共安全監控等。

2. 網絡層:由各私有網路、網際網路、有線和無線通訊網路、網路管理系統和雲端計算平臺等組成,負責傳遞和處理感知層擷取的訊息。

3. 感知層:由各種傳感器以及傳感路由所構成,主要功能為識別物體、採集訊息,如NFC、RFID、IRDA、GPS等。

 

二、物聯網的發展進程

 

綜觀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 雛形概念,從1995年Bill Gates在其所著《未來之路》一書之中便已提及,但因當時網路基礎架構不若今日完備,因而未獲得廣泛重視;1999年MIT Auto-ID研究中心研究RFID應用時,正式提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名詞;到2005年RFID技術大放異采,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以RFID發展物聯網的規畫報告,並提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具體概念;2008年WSN技術臻於成熟,歐盟智慧系統整合科技聯盟(EPoSS)完成物聯網技術發展歷程與藍圖。

 

到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構想,同時,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物聯網振興經濟戰略」,確定將物聯網提升為美國國家戰略之一,推動並強化感測技術和智慧型基礎設施的建置。

歐盟則在2009年6月,提出歐盟物聯網行動計畫,強調廣泛應用RFID建構資訊網路,同時強化資訊安全技術能力。

 

日本緊接著在2009年8月,提出i-Japan國家藍圖,計畫在原u-Japan計畫基礎上增加強調電子化政府業務、社會資訊服務應用。

同時間大陸也提出「感知中國」計畫,將物聯網定調為大陸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傳感網路與物聯網路關鍵技術,及早部署後IP時代的網路技術研發。

 

如今,透過感測與訊息彙整技術,將各種物品資訊彙整在一起,並進而管理與控制,藉以提高管理品質與生產力的物聯網,已經漸漸成形。

 

然而,物聯網的市場商機,卻直至2009年大陸正式宣佈啟動「十二五規劃」後,更將成為帶動科技產業下一波成長的重點產業項目後,才逐漸確定及明朗化。在應用領域方面,根據剛出爐的「中國物聯網十二五規劃」,至少包括智慧電網、智慧交通、智慧工業、智慧農業、智慧物流、智能環保、智能醫療與智慧家居等領域,目前光是大陸就已有28個省市將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發展重點之一,不少一、二線城市都已在建設或籌建物聯網產業園,可見物聯網的龐大規模。

 

由於物聯網終端應用規模十分龐大,更勝於互聯網的應用,保守估計,物聯網的產業鏈至少涵蓋了晶片/處理器、感知器件(如傳感器、RFID等)、感知設備(如智慧終端、標籤讀寫器)、網絡通信設備、雲端運算數據處理平臺、應用軟體、系統整合、服務提供等環節。因此,物聯網被視為下一世代的資訊浪潮指標。

 

三、物聯網的應用範疇

 

物聯網既是物體與物體間互聯的網路,各式的物品都可作為物聯網中的載體,只要將感測器或RFID裝置於載體上,運用WSN或其他通訊技術讓各載體間自由傳遞感測資訊,甚至觸動自動控制裝置以達成智慧化自動控制及反應的功能,都是物聯網的範疇。

因此,手機支付、電器自動調節、遠端操控等應用服務均可輕易達成;若再加上定位及雲端技術,物聯網將具備追蹤、監控、量測、分析、判讀等功能,可以操作更高階的科技應用,例如災害預防、失物搜尋、環境安全監測等,智慧生活的夢想將不只是夢想。

 

而在智慧醫療方面,未來能透過物聯網的規劃,推動藥品流通和醫院管理智慧化,並且能以人體生理和醫學參數採集及分析為切入點,進一步將醫療服務,延伸至家庭和社區開展遠端醫療服務。

另外,行動醫療診斷結合通訊、醫療數據、診斷以及查詢功能,協助醫護人員迅速且準確地替病人進行治療。

 

另在倉儲管理上,企業主能夠使用產業級PDA,擁有強化無線功能以及優化的採集訊息技術,如條碼、RFID等,提升發貨效率、貨架管理準確率以及縮短維修時間,彌補了人工計算以及進貨所導致的錯誤。

 

四、行動化、即時性是應用普及關鍵

 

美國研究機構Forrester預測,物聯網產值到了2020年,將是目前網際網路相關產業產值的30倍,形成下一個充滿商機的兆元級產業。如何複製網際網路在1990年代商業化的成功經驗,培植出更多優秀的企業,是未來的主要挑戰。

 

如根據調查,消費者付費意願最高的物聯網應用服務,主要是在「居家安全」及「智慧節能」方面,顯示消費者對於物聯網服務具有高度行動化即時性的需求,如何提昇個人或家庭的居住生活安全,將是未來發展物聯網的重要方向。

 

五、物聯網的發展問題與挑戰

 

儘管物聯網的推動勢在必行,但離全面普及仍有許多努力之處。

首先,解構物聯網的3大部分: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
感知層包含各式感測裝置(RFID、WSN、Sensor),負責接收訊息;

網路層將感知層接受的資訊儲存、處理、傳送到應用層,包含2G/3G/4G通訊、Data Center等技術。

應用層則是物聯網的最終實現,接收網路層的資訊,作後製處理。

層層扣連的環結,都關連著科技技術的挑戰和突破,例如感知技術的不夠成熟、以及通訊規格的不協調性,都是推動物聯網的阻力。

 

總之,目前物聯網仍處於初期規格、標準各自為政的渾沌狀態,造成全球產業鏈難易銜接,如何制定一個全球通用的依循規範,協調各新興技術的適用性,解決駭客入侵的安全性與資料氾濫問題,並考量到蒐集用戶資訊時造成用戶排斥心態,都是物聯網面臨到的問題與挑戰。
最後,推動物聯網最大的阻力,仍是雲端技術的不夠成熟。雲端運算扮演的角色,對物聯網能否普及化有極大的影響。

 

所以,物聯網的發展,必須解決「標準各自為政」、「資訊安全問題」、「個人隱私風險」及「雲端技術的不夠成熟」等議題,因此,為推動物聯網,不管是政府或業者,未來都應致力於教育市場,建立正確的資訊應用觀念,才能讓物聯網的美好願景得以實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