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寄情24:智慧醫療之物聯網
應用案例
楊惟雯
在醫療產業也常見到各種物聯網感測技術的應用,包括院內的管理與診療流程,以及院外的遠距照護服務,都已使用不少感測技術。
一、醫院內部應用方面
1、病患、藥品或貴重儀器等資產之辨識與控管
以醫院內部應用來說,像是臺北署立醫院、國泰綜合醫院、三軍總醫院等都已導入RFID,主要用途是利用條碼或RFID辨識與控管病患、新生兒、藥品、血袋或貴重儀器等院內重要資產,不僅減輕醫護人員管理的負擔,還能避免人為疏失,使控管流程更即時與準確,這些應用型態可視為物聯網的初階應用。
且RFID除了可應用於病患及醫護人員、儀器資產追蹤之外,還可延伸應用到醫療院所的手術流程管理、醫藥檢體或藥品管理、氣送筒管理、臨床照護管理、醫療護送管理等,可有效解決醫療人力及資源浪費、加速醫療流程、降低醫療疏失,徹底提升醫療效率,提高病患安全。
以臺北醫院洗腎照護流程管理為例,醫院會先以RFID確認病人身分,護士則可利用行動護理車與PDA,隨時掌握醫療與給藥的最新資訊,確保照護安全與提升作業效率。
2、數位電子看板系統
各大醫療院所為了提升醫療服務品質,不少醫院已經落實運用電子看板系統,於公共候診區、診間區、領藥區、護理站等區域,提供相關醫療公播資訊系統及診間叫號系統,將醫療服務與數位資訊結合,提供就診病患更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3、智能醫療公播系統 (包含即時視訊系統)
智能醫療公播系統廣義涵蓋大廳資訊系統、櫃檯醫療公播系統、領藥區衛教宣導以及診間叫號系統…等,不但能提供網路影音播出,亦可提供醫療訊息及即時網路新聞或天氣訊息。
另透過網路連接整合院內各診間叫號資訊、最新醫療新知、健康資訊、院內訊息發佈與宣導,由中央控管機制,將訊息傳達至顯示端,可提供病人及家屬最完整的資訊,相對提高院內服務品質。
4、行動醫療推車
行動醫療推車透過無線技術環境,整合院內醫療資訊系統(HIS),實現模組化觸控介面。
行動醫療推車結合無線技術環境,讓護理人員在使用時可結合院內單一簽入權限,觸控點選查詢病患生命徵象及給藥確認,並得到院內即時資料的交換。
而醫師亦可登入點選查詢各種化驗單或影像及醫囑醫令、處方修改、病摘等,方便醫師完成醫護作業。
未來更能結合電子病歷之應用以及醫療平板電腦的資通訊應用,以達到整合各項醫療訊息來源的終極目標。
5、病患床邊智能照護系統 (包含病房即時視訊系統)
病患床邊智能照護系統,是以網路多媒體系統搭配網路視訊系統整合而成,並提供床邊線上即時對講功能。
透過床邊智能照護系統,住院病患能在床邊便捷的觸控操作,讓病患及家屬可輕鬆上網、欣賞點選視訊或網路電視與收音機,調劑住院病患心情。
但當有諮詢需求或緊急求救時,亦可以透過網路攝影機與護士站進行即時視訊通話,讓病患迅速獲得醫療照護。
亦可整合院內醫療資訊系統(HIS)作為巡房給藥確認的依據,更可作為醫護病情解說如PACS (影像儲存傳輸系統)、檢驗報告上的使用。
藉此系統,可讓醫病雙方有更便捷的使用環境,提高醫療品質。
6、護理站的護理資訊系統
護理站的電子看板可取代原本的書寫白板,讓醫護人員可快速點選瀏覽床位和患者的相關資訊及病患狀態。
整合每日病床分派管理、病人處置、病患狀態之呈現,交接班時護理人員可做重點資訊交接,以提升醫護工作效率。
這些運用都可結合RFID、Smart Card 、Reader、IP Phone、Barcode Scanner、護理呼叫系統在任何的觸控螢幕上使用,提升醫療照護系統的整體效率。
7、自動批價繳費機
自動批價繳費機是KIOSK的一種,結合銀行端的ATM系統與醫院端醫療資訊系統(HIS)的批價系統,讓病患家屬可在設備上使用金融卡與健保卡做批價繳費,解決院內常見批價繳費排隊等候冗長的問題與現金存放的風險。
另外繳費機服務24小時不打烊,更可為醫院節省人力薪資成本的支出。
二、醫院外部應用方面
RFID應用於醫療服務也已開始從院內延伸到院外,如西班牙的公共醫療服務機構Servicio Extremeno deSalud,就利用RFID開始建立區域整合體系,整合資訊,讓病患在區域內的多家醫療院所進行就醫時,醫師可以取得完整的病歷資料。
全球愈來愈多的醫療機構,運用各類無線技術導入醫療過程的例子包括:救護車中安裝3G視訊設備,病患在運送到醫院的途中,急診室可先瞭解病患的生理狀況,爭取黃金救援時機,如果地處偏遠,甚至可採取遠距醫療影像系統進行緊急搶救。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未來醫療也將會朝「行動化」應用邁進,如智慧膠囊、智慧護腕、智慧健康檢測產品等將會廣泛被應用於醫療及民生照護環境中,借助智慧手持終端和感測器,有效地測量和傳輸健康資料。
另以居家式的遠距醫療照護服務來說,也是數年前就導入物聯網的應用。遠距照護服務讓慢性病的病患在家中架設生理量測儀器,定期在家量測生理資訊,將記錄輸入電腦後,透過網路回傳院內的系統,累積病患的生理資訊,由照護人員研判病情,若有異常,可主動提供醫療照護服務。
三、結語
但目前這些物聯網應用仍大多停留在小規模特定對象的資料蒐集,或只是蒐集資訊而缺乏深入的進階分析甚至是預測,多屬於物聯網的初階應用,但基於這些基礎,未來可發展出與後端系統整合,進一步提供決策用的分析資訊。
參考資料﹕
1、沈佳松、周昱伶,建構智慧醫療自動化環境 滿足醫患雙方的便利性,原文網址﹕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Cat=150&Cat1=&id=257864#ixzz2A512LU8d
2、DIGITIMES,"物聯網技術下的未來智能醫療應用",原文網址:http://www.digitimes.com.tw/tw/things/shwnws.asp?cnlid=15&cat=10&cat1=15&id=0000274785_1TA8U01H7ZRGD36AHUDM8#ixzz2BnipoR6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