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醫務管理26:大學校系選填

楊惟雯

 

千金難買早知道,但愈早確認人生方向,愈可能成功

 

如果高中生已有確定的志向:

即使不是熱門選擇,也應該勇敢堅持志向,畢竟行行出狀元、有興趣才可能有所成就;如果遭到父母反對,應先嘗試說服、溝通,若說服、溝通不成,再尋求其他方式圓夢。

 

如果高中生還不知道個人興趣:

有人認為可選填跟未來想從事行業相關的科系,有人則認為可先選填「不討厭」、「可忍受」的科系,進入大學後再進一步探索人生方向。

 

對許多為選填大學志願所煩憂的高中生而言,與其獨自猶豫不決,不如參考成功人士選填志願的經驗或建議,找出最適合的人生方向。

 

1、李敏勇(詩人∕建設公司總經理)

往下看,而非往上看

 

不管在哪一個年代,高中畢業生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已清楚自己的志趣;另一種則對未來懵懵懂懂,可能有模糊的方向,但卻不夠清晰。

 

已經清楚自己志趣的高中生,就應該勇敢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輕言放棄;我大學讀的是歷史系,當時想當歷史學家,畢業後雖然從事文學、建築業,但歷史學的訓練,仍助益頗多。

 

如果志趣符合父母期待與社會主流價值,好處是不會受到他人阻撓;但倘若志趣與父母期待或社會主流價值不一致,應該反過來努力說服父母,讓他們相信「行行出狀元」。

 

至於還不清楚自己志趣的高中生,在選填大學志願時,原則應是「往下看,而非往上看」。

「往下看」指的是觀察社會有何長期需求,自己較適合從事哪個行業

「往上看」則指將名人、富人當偶像,一心想要模仿。

前者較實際,後者則是好高騖遠,最後反而迷失了自己。

 

2、陳昇(音樂人)

選擇學風自由的學校

 

我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他當年選填大學志願時,也曾詢問過我的意見。我對兒子說,如果你很清楚自己的志向,那就去讀喜歡的科系,如果還不太知道未來想做什麼,那就挑一間較自由的學校、與一個比較容易畢業的系,進入大學之後,再好好思考未來的事情!

 

至於為何要選一間學風自由的學校呢?因為在這種大學裡,比較可能遇得到一些「有趣的同學」,彼此交流激盪,也許就此找到往後的人生方向,就算未能如此,也享受了4年美好的青春!

 

3、陳豐偉(精神科醫師)

先挑選3~5個 不排斥的科系

 

我在高中畢業時,對醫學、資訊都有興趣,但考量家中經濟因素,加上分數超越醫學系的門檻,最後選擇就讀醫學系。不過,我雖然擔任精神科醫師,也曾有數年兼任網路公司總經理,也算圓了自己另一個夢想。

 

每個高中生的家庭狀況不同,在選填大學志願時,不能不有所考量。除了經濟因素,我認為還不知道自己志向的高中生,選填志願時應「縮小打擊面」,先挑選3~5個不排斥的科系,與父母、親友討論再做決定。

 

然而,不一定有人會告訴高中生,在台灣,休學重考、大學轉系、畢業後轉行稀鬆平常,人生還有很多次選擇的機會,無須怕選錯志願,而惶惶不可終日。

 

而且,人的志趣是會改變的,此時非某個系不讀,真的被錄取了,大失所望、志趣改變者,也不乏其人。

就算大學畢業後再轉行,也可能後來居上,例如羅大佑就是當了幾年醫生後,再轉行當歌手。

 

因此,從3~5個不排斥的科系中選擇,好處是不用漫無方向思考,且確保大學讀起來不會太難過。在我的診所中,來看診的年輕病人,原因多是「尋夢不成」,例如很喜歡音樂,卻無法在音樂產業中立足,畢竟有興趣不一定就有這方面的才能。

但我仍建議年輕人勇於追求夢想,因為不是當歌手的料,但卻可能是行銷音樂的天才,不嘗試很難發現!

 

4、楊偉凱(前匯豐銀行信託投資分處資深副總裁)

投資未來  而非投資現在

 

大多數高中生都忙著讀書、準備考試,根本沒時間瞭解大學科系,所以在選填志願時,應該請父母、親友、師長從旁協助。

 

只是,台灣教育制度非常奇怪,大多數大學科系與高中課程無法銜接,而多數大學課程也無法在職場上學以致用;因此選填大學志願只需注意大方向,很難找到百分之百滿意的科系。

 

在此得特別提醒高中生,選填志願千萬不可「望文生義」,因為近幾年來,不少冷門科系為了吸引學生,將系名改得花團錦簇,但卻「換瓶不換酒」,課程完全沒有改變;對這些名稱相當誘人的科系,務必再三當心。

 

所謂注意大方向,指的是高中生未來若想進金融業,就應該選填商學院的科系,而非文學院的科系,如果想進電子產業,就應該選填理工學院,而不是醫學院;否則,實現夢想的機會相當渺茫。

 

職場上絕大多數工作只要求「相關」科系,很少指定非某個科系不可;但選讀這些科系,只是拿到進入職場的「預約入場券」,是否可從事這些工作,還得看後續的努力,包括考取證照專業能力等。

 

倘若高中生未來想成為某個產業的「新貴」,那就要選擇未來有龐大商機產業的相關科系,例如:綠能環保生技相關科系,而非與當下熱門產業的相關科系,如電子相關科系。但我也要提醒高中生,綠能、環保、生技雖然「遠景」看好,但商機何時爆發,卻沒人知道,選擇相關科系,並非毫無風險。

 

5、吳祥輝(「拒絕聯考的小子」)

找不到志願就先去工作

 

我自己當年拒絕大學聯考,但不會建議現在的高中生都這麼做。

如果高中生已找到人生方向,就算父母反對,也應該選填自己喜歡的科系,畢竟人生是自己的,不是父母的;講極端一點,如果無法說服父母,就算父母要斷絕經濟援助,也要有信心,靠著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

 

如果高中生再三思考,都找不到自己喜歡的科系;我的建議是,與其去讀不喜歡的科系,浪費4年寶貴青春,還不如先去當兵、工作,等到確定自己所愛的領域,再去讀大學,一點也不嫌遲

 

我有3個兒子,老大、老二都在讀完高中後,先選擇當兵、工作,再去讀大學;當他們讀大學時,已經完全知道自己想學些什麼了!不像台灣有些大學生,人生最高峰就是考上大學那一天,進入大學後再也沒認真讀過書,完全誤解了學習的真諦。

 

在台灣,高中畢業後不立即讀大學,除非是重考,否則親友們多半難以諒解;但在歐美國家,卻相當平常,一點也不奇怪。例如,不少美國學生高中畢業後,先到非洲擔任幾年義工,之後再申請大學的社會系;而美國大學社會系最歡迎的,也是有此種經歷的申請者,而非應屆高中畢業生。

 

老實說,有了社會歷練後,年輕人不但容易找到人生志向,性格更成熟、更懂得利用時間,也更懂得如何閱讀、處理資訊,大學4年的課程,可能只要花1年的時間就可讀完,能力、學識都將遠遠超過同儕。

 

6、藤井樹(知名作家)

科技大學不遜於普通大學

 

大多數的高三學生,都不知道如何選填大學科系;當年我也不例外,雖然我考上了某間私立大學的心理系,但因為家庭經濟因素無法就讀,只得再考一次,最後就讀科技大學的工管系。

 

在選填大學志願時,高中生要認真思考自己的興趣——我指的是打球、打電動、交男女朋友之外的興趣,如果真的找不到興趣,也要選填一個「比較可以忍受」的科系

 

不過,即使選不到最理想的科系,也不用太緊張,因為還有「補救方式」,例如透過修輔系修雙學位,也可學到相關專業。

 

身為科技大學的畢業生,我要為科大說幾句公道話。許多科技大學教學品質不比普通大學來得差,但學風卻更自由,同學之間也更融洽,反倒能激發潛能。

 

許多人對科技大學有偏見,認為畢業生較難就業。其實不然,在就業市場上,前段班科技大學的畢業生,絕對比後段班普通大學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工作;而進入職場幾年後,要出頭靠的是自己的人脈與能力,與學歷關係愈來愈低。

 

而且,退幾步來思考,科大畢業一樣可報考普通大學的研究所,因此科大學生壓根無需妄自菲薄。

 

7、劉興欽(漫畫家)

沒興趣就不可能有成就

 

我有4個小孩, 4個小孩在選填大學志願時,我的意見都是,選擇自己的興趣;我要奉勸事業有一定成就的父母,激發兒女的興趣,比逼迫他們讀書更重要,更不要有強求他們「繼承家業」的想法。

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家長逼迫兒女選讀他們沒興趣的科系,不只大學生活痛苦不堪,未來也很難有成就。

 

我如果現在是高中生,爸媽要逼我讀不喜歡的科系,很可能就此離家出走。我的兒子雖然製作電腦動畫,與我的領域較相關,但仍有所差別;家長要體認到,如果兒女對父母的事業沒有興趣,勉強他們走相同的道路,等於是要兒女一直生活在父母的陰影下,絕對不可能快樂!

 

8、女王(知名部落客)

採用「刪去法」選填志願

 

現在的高中生很有想法,但要他們決定未來4年要讀的科系,恐怕仍有許多人六神無主、茫然以對。

 

在我高中畢業時,選填的原則是「刪去法」,因為我對數學很不在行,所以商學院科系一個也沒填,最後考上應用美術系;我現在雖然沒有從事相關工作,但應用美術系的訓練,仍很有幫助。

 

大多數高中生可能不知道喜歡什麼,卻知道討厭什麼,採用「刪去法」選填科系,優點是不會讀到「硬著頭皮也讀不下去」的科系。

然而,高中生選填大學科系,通常還得通過父母這一關,因為他們是「出資者」;現在多數父母願意支持兒女的決定,如果父母有不同意見,也應坐下來與他們好好溝通。

 

如果無法說服父母,而且毫無妥協空間,除非父母要求的科系實在太討厭,我會建議高中生先妥協,但在大學時,透過輔修或雙修想要就讀的科系,等到大學畢業後,一樣可走自己想走的道路,那時父母就管不著了;畢竟,「家庭革命」的代價太大,有時不是未成年的學生所能承受。

 

參考資料﹕Career職場情報誌2月號(41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