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錢樹49:區塊鏈技術的缺點
楊惟雯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起源於中本聰所創造的比特幣(Bitcoin)。
比特幣曾一度被認為有機會取代現有貨幣,但隨洗錢問題頻傳、非實名制難與現實接軌,以及各國政府與央行態度不一,而熱潮大起大落。
尤其,比特幣雖強調是自由公平的開放社群,所有人都可以參與交易驗證,但因目前演算能力仍壟斷於少數人中,可從去年底比特幣擴容會議上只有少數人出席的情況看出端倪,因此,比特幣區塊鏈即使有共識演算法的機制保護,還是會有安全性疑慮,例如存在51%攻擊的風險,即若有人可以掌握整網51%的運算能力,它就有機會改寫全部的區塊鏈並造成系統崩潰,只是這種危機在越大的系統越難發生。
而且,隨著區塊鏈應用越來越多,一些區塊鏈的缺點也開始浮現。
首先是處理速度的問題。
以比特幣為例,至今已經封存40多萬個資訊區塊,由於每一個區塊都會包含前面所有區塊的交易資訊,因此目前比特幣這條鏈的數據量高達90G,加上社群越來越龐大,但系統每秒鐘只能處理七筆交易,以至於交易時間拉長,成為安全漏洞。
其次,交易訊息更改不易的問題,也是區塊鏈的缺點。
假設買方自己在輸入交易金額時不小心多打了一個零,卻等到交易完成後才發現。這時,除非賣方秉持誠信,願意歸還溢付金額,否則在雙方合意交易,並交付共識決的前提下,買方完全無從求償。
但整體而言,從信任的角度來看,區塊鏈從數學方法解決信任問題的方向仍是創新的思維。過去社會的有效運行主要靠制度建立規則,進而形成信任來規範和引導社會成員的行為。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運用基於共識的數學方法,在機器之間建立信任並完成信用創造。通過非對稱密鑰對解決所有權信任問題,基於區塊鏈的技術優勢保證價值轉移過程的安全信任,通過智能合約解決信任執行問題,最終或許可實現了「無需信任的信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