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錄19:瑞士--富而不奢的國度

楊惟雯

 

瑞士全國人口僅700多萬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卻高達6萬多美元。失業率僅3%—4%。年收入超過百萬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5.46元)的人高達18.3萬,即全國人口的2.6%都是百萬富翁。

 

但是到瑞士旅遊,最突出的感受卻是:瑞士是一個富而不奢的國度。“我們沒有資源,只有一雙手。”大部分的瑞士人把這句話當做口頭禪。

 

瑞士人崇尚自然而簡單的生活。大部分的瑞士人在住宅內部裝修時大都採用純天然木料、石材,風格簡約大方,但做工考究,製作精良,品質很好。

 

瑞士的水源比較充足,但用水一點不浪費,所有廢水都要集中處理後才能排放,淨化後的水還用來洗衣服。通過下水管將雨水接進貯水池裡,供沖洗廁所、洗滌衣物之用。

 

家庭主婦們買菜用筐,商店裡的包裝袋是紙袋。
飯店不用一次性餐具,吃多少買多少,浪費者以罰款處之,不管招待誰,不超過三道菜,不可能剩。

家庭用的洗滌用品,大多數人習慣於買簡裝的,回家後往舊瓶子裡灌。
平常,許多日內瓦市民會開車到邊境的法國小鎮選購食品。在那裡,奶、肉、蛋的價格比瑞士便宜40%。

 

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膠品、舊報紙和無用廢物分類裝入紮口的塑膠袋中,以便統一回收處理,讓廢棄資源再生利用。過時的舊物放在家門口,路人覺得需要,可以把這些舊的傢俱、自行車或電視機搬回家去自用。

 

為了宣導節能,政府在全國各地還開辦過一個新法煮雞蛋培訓班:在深平底鍋裡放一釐米深的涼水,把一只雞蛋放進裡面,水一沸騰,立即關掉電源,讓雞蛋繼續在鍋裡放到所需要的時間,利用餘熱將其煮熟。這樣比傳統煮法節約一半電能。

 

普通民眾如此節約,政府也一樣精打細算,不亂花納稅人的一分錢。瑞士有很多國際性會議,但往返機票通常都是經濟艙,會址選在交通方便、租金不高的賓館。午餐可在菜譜上選一樣。會議期間每天為與會者提供一杯免費茶水,多喝得自己掏錢。

 

崇尚節儉,厲行節約。瑞士人就這樣平淡節儉地生活,不是少數人、少數家庭這樣做,而是舉國上下、全體國民都世代如一地這麼做。他們不追求奢華、不講究排場、不相互攀比,重實用、講實惠,注重生活的內在品質與品位。

 

在瑞士,無論你是平民還是富翁,大家都會平等地對待你,不會因為你的貧窮而瞧不起你,也不會僅僅因為你的財富而對你阿諛奉承。
相反,人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種炫耀財富的“暴發戶”。瑞士銀行家巴爾在最近出版的自傳中,對瑞士富人的心態做了最好的注解:“如果他們需要兩輛車時,他們會刻意買兩輛完全一樣的普通車,讓人認為只擁有一輛車,因為他們不希望鄰居認為他們在炫耀財富。

 

家居零售業巨頭宜家的老闆英瓦爾·坎普拉德隱居在瑞士沃州。當地朋友說,經常看到坎普拉德開著一輛老掉牙的“沃爾沃”汽車,就連日常買菜也總是選擇在下午,因為下午蔬菜、水果價格比上午便宜得多。他選擇隱居瑞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瑞士可以盡情享受寧靜低調的普通人生活。

富裕也許並不難,難的是富而不驕、富而不奢,始終守住平和怡然的健康心態。

 

世界銀行公佈瑞士為最富裕國家,瑞士媒體並沒有大篇幅宣傳這一點,僅在消息中提了一兩句。媒體更關注的是,此次排名更多地考慮國民節儉積累財富的習慣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對自然資源的保護情況…等非物質財富因素。這些因素雖然不能以金錢衡量,卻可以通過數學模式的轉換進行具體量化。當地媒體高興地稱,從這一點,不僅看出瑞士國民整體的富裕程度,更說明節儉等美德給國家形象添了光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