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錢樹6:巴菲特的投資心法
楊惟雯
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價值投資的信徒,他通常不會對市場進行預測,在一封寫給股東的信中,這位傳奇投資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投資見解。
巴菲特提出的“不要在意市場波動”的建議,他寫道,“我想你們都能非常肯定,未來十年中有些年份的大市將上漲20%或是25%,還有幾年的大市會出現同樣程度的跌幅,但大多數年份的市場表現會介於兩者之間。至於這些情況會以怎樣的順序出現,我沒有任何概念,而且我認為這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沒有什麼重要意義。”這封信並未引起多少關注,原因很充分──它寫於1962年的7月6日。
而在半個世紀之後的今天,巴菲特提出的“不要在意市場波動”的建議,依然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
只是,大多數投資者通常很難把眼光放到十天之後,更別提十年了。那麼,巴菲特的建議有何新意?
回避風險原本就是人的天性。市場正是依賴恐懼、貪婪才得以存在。為擺脫人性的糾纏,巴菲特才耳提面命地提醒投資者,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
1962年的投資者也有讓他們害怕的事情。盡管古巴導彈危機在當年10月才開始爆發,但是美國與前蘇聯之間的冷戰卻在不斷升溫。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在這一年的前六個月中大跌23%,抹掉了前一年22%的漲幅。其中,僅在5月29日這一天,“閃電崩盤”就使道指下跌近6%。
而巴菲特在這些事情發生時,始終保持冷靜。
他在這封寫給巴菲特合伙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td.)投資者的信中建議,股票買家要有長遠眼光。他說,“六個月,甚至是一年時間的收益都不用過於介意。”
這封寫於1962年的信,他還說道,“投資效益必須放到一段時期之後評判,這樣一段時期既包括市場上行期,也包括下行期。”
從50年後的眼光來看,當今的人們也面臨著全球經濟即便不算陷入災難、也是岌岌可危,而且勢必要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
而所有卓越的投資者,都會像巴菲特那樣做,在投資之前都得做大量功課,並且要有耐心等待適當價位出現。
從這些60年代的信看出,即現在的巴菲特,仍並未失去年輕時候的本質。現在他仍強調在市場下跌時要保存資本,在市場大漲時不要追買,要把重心放在長期挑戰和長期收益上。
尤其,許多投資者都未能領會的是,巴菲特所謂的長期投資並不是消極的買入持有,而是要低價買入、持有並密切關注。
巴菲特在1963年1月的信中還寫道,“永遠不要指望賣個好價錢。買入價要足夠有吸引力,那麼即使賣出中等價格也能獲得不錯收益。”
巴菲特還再次重申了他對效益的看法,“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積累每年相對於道指的優勢,而不要過於擔心某一年的絕對收益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在1963年的這封信中,巴菲特還對其合伙人提出了他稱之為“基本規則”的七點要求,其中兩條與企業的經營有關,另外五條則值得再次重覆一遍:
──“絕不要向合伙人保証會獲得多少回報。
那些每月提取半個百分點收益的合伙人,他們就是在撤資。”
──“我們的工作做得出色、還是糟糕,並不是以我們在這一年賺錢、還是賠錢來決定的。”
儘管巴菲特的投資組合與道指迥然不同,而且其投資風格也與共同基金大相徑庭,但道指和美國幾只大型基金仍然是他的終極參照標準。他指出,“如果我們的紀錄好於這些標準,無論我們本身是掙錢、還是賠錢,我們就認為這一年業績不錯。如果我們的表現不如那些標準,那麼我們就活該被扔西紅柿。”
──“儘管我更偏向以五年時間為標準來考察業績,(如果難以做到)那麼我覺得評判業績表現的最短時間,也要達到三年。我們在某些年的業績肯定會不如道指,甚至可能會大大不如道指。如果我們在任何三年時間甚至是更長時間中的收益都糟糕,我們大家就應該開始另尋地方投資了。”
──“我的工作不是預測大盤走勢或是商業周期波動。如果你認為我能做到這一點,或者認為這是一個投資項目不可或缺的要素,那麼你也許不應該留在我們的合伙公司。”
──巴菲特特別聲明,“我無法向合伙人做出收益承諾。我能承諾、而且確實做出承諾的是,我們會依據價值、而非熱門程度來選擇我們的投資;我們會使每一筆投資的安全系數達到較高程度,並且實現投資的多元化,從而試著將永久性資本虧損的風險降至……絕對最低的程度;我和我的妻子、孩子會將我們幾乎所有的財富投入到合伙公司中。”
數十年過去了,巴菲特這些寫於60年代的信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依然是它們表現出的坦誠。這種坦誠是指其誠實地展示了一種投資哲學。
正如巴菲特在1962年1月那封信中對合伙人所說的,“一大群人很快就讚同你的意見並不說明你是對的,重要人物讚同你的意見也不說明你就是對的。”
他寫道,“你是否是對的,要在眾多交易的過程中証明,如果你的假設正確,你的論據正確,而且你的成果也正確,那麼你才是對的。”
巴菲特早就意識到了投資成功的秘訣──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賺到一美元,但成年人才知道如何保管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