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技職春秋2-2:台灣技職教育的現在

楊惟婷

 

過去十多年的教改以來,台灣技職學校紛紛升格,朝向學術化發展,致產業升級所需之應用型技術人才逐步枯竭。

 

一、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困惑的年代?

 

台灣自1990年代以來,實施一連串的教育改革措施,不論是法令、師資、課程、教學、教科書、財政等方面,均有重大的變革,堪稱台灣教育史上變動最劇烈的階段。

 

回顧1994年,台灣高中總共有177所,大學院校有50所,大學生人數有25萬多人;在教改團體「廣設高中、大學」的口號下,教育部開始廣設公立高中與國立大學,並放寬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升格改制的限制,在短期間內台灣的大學院校數量以倍數增加,至2006年台灣的高中已有318所,大學院校有147所,大學生人數為116萬多人,而該年度大學指考錄取率超過九成,也創下歷史新高。

 

教改20年來,已達成「人人唸大學」的理想,也創造了「高學歷、高失業」的窘境。由於實施至今爭議頗多,各界給予不一的評價。

 

依現任教育部長蔣偉寧和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的看法說,「教育的目的並不一定在於造就很會讀書的人」,而是要培育能夠主動學習、有自信的人;青少年不一定要以念大學為目標,而是要培養具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能力。

 

面對少子化時代,蔣偉寧也提到,台灣已從過去「學校挑學生」進入「學生選學校」的階段,學校承受自由市場競爭的壓力,一方面要面對超額師資的壓力,還要積極投入招生宣傳;但「危機就是轉機」,學校要善用條件訂定經營方針,用教育熱忱及校譽,吸引家長及孩子。

 

其實,許多台灣之光都來自技職體系,可見「行行出狀元、技職窗外有藍天」,希望家長、學校都能引導孩子找到興趣、性向,發展自己的專長、潛能。

 

二、我們要有第2次工業革命嗎?

 

有一次,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舉辦孫運璿管理紀念講座,邀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演講,演講主題為「我們要有第2次工業革命」。李家同在演講中表示,真正的強國不一定是強在軍事上而是強在產品上,評估國家科技水準不能從製造產品來看,也不能從產值來看,而是看是否能生產有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例如,前幾年法國總統訪問大陸,賣給大陸的工業產品價值新台幣9000億元,包括通訊、噴射客機和核能電廠3種高附加價值產品,不過法國工程師卻沒有過勞死,度假2個月也很正常;反觀台灣工程師努力工作,卻老發生過勞死,這個現象值得探討。

 

此外,李家同也談到現在技職教育的現況。他說,台灣現在技職體系教育式微,政府政策明顯在減弱技職體系,「搞得技職學校像工學院,但沒有技術,學問又比不上工學院」。

 

為改善國內工業現況,李家同呼籲,應該有第2次工業革命,而教育界能做的包括鼓勵工學院多讀基礎科學,和鼓勵各級學校多多動手做,如果學生不動手做,會對工程毫無感覺,而只能依靠來自書本的知識;另外,也應該針對國內的技職教育進行徹底檢討。

 

三、高等教育普及等於國家整體競爭力提高嗎?

 

有一次,台灣師範大學今天舉辦「國際高等教育論壇」,台師大教育系講座教授彭森明蒐集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家高等教育普及率數據,與世界經濟論壇2007--2008年的世界競爭力報告進行研究指出,高等教育普及率高,國家整體競爭力不一定高。

 

彭森明引述資料表示,像德國的高教普及率僅 21%,但他們2007--2008年的競爭力名列全球第 5,因為德國教育重視適性發展,學生高中畢業後即使不升學,也有完整技職教育體系培訓職業技能,學生具備敬業精神,國家競爭力自然高。

 

彭森明指出,台灣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超過5 成,但2007--2008年的國家競爭力名列全球第14,表示大學畢業生雖多,競爭力卻不足,問題在於高等教育重量不重質。他建議,台灣高等教育發展不應只看大學數量與每年畢業生數量,也應提高教學品質,讓青年有適性發展機會。

 

四、技職教育跟上產業腳步了嗎?

台達電子榮譽董事長鄭崇華說,大陸工資逐年提高,人力成本和台灣不相上下,許多台商打算回流,台灣卻找不到人可用;呼籲加速培育技職人才。

 

鄭崇華指出,過去大家認為大陸很好找工人,但近年大陸實施一胎化政策,工資提高,人力成本和台灣幾乎相當,許多台商已經計畫回台,他卻憂心台商回流後,要去哪裡找人才?

鄭崇華表示,現在可用的技職人才人數偏低,而人才培育必須靠技職教育,他建議「技職教育必須準備好,盡速跟上產業腳步。」

 

至於需要何種人力?鄭崇華表示,需要的人才非常多元,包含基本勞工與技術人員。他說,基本人力雖可用外勞替代,但中、高階技術的人力培養,還是要靠學校。而學生在學期間除要實習外,畢業前的就業準備也應放到課程中。

 

台灣機器工業工會副理事長黃火煌表示,目前全國有機械相關科系有一百多所,目前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有數十萬人,但真正從事機械相關的人數卻不多,建議國家要進行專才、專用培育,以五成畢業生進入相關行業為目標;否則國家編列鉅額教育經費就是浪費。

 

五、「技職教育再造方案」杯水車薪?

 

由於教改20年來,一直過度重視學科考試,忽略了技職教育及職業學校,使台灣技職教育蒙塵。目前技職體系所面臨到的困境,包括少子化問題技職校院資源相對較少、政府經費分配也較低

 

因此,希望政府分配給技職的經費能逐年調高,以強化技職教育發展,塑造與一般大學的差異化特色;另外也會加強與業界結合,以跨校合作帶動技職院校整體發展,帶領技職教育走出新的里程。

 

但教育部2010年至2012年「技職教育再造方案」提出新台幣200億元經費需求,但未獲支應,最後教育部只勻支3億元辦理。

此技職教育再造方案,為鼓勵學生提早體驗職場,建立正確的工作態度,增加學校實務教學資源及學生就業機會,也減少企業職前訓練成本,補助技專校院開設校外實習課程,縮短學校與職場間的落差,2012年補助新台幣1億元,送1萬名技職生到業界實習。

補助標準方面,李彥儀說,暑期課程每名學生6000元;學期課程,每名學生1萬2000元;學年課程每名學生2萬元。

補助項目包括輔導老師交通費、學生意外保險、業界師資輔導費與教材製作費、公司耗材費等,務必專款專用,學校不可以拿來建大樓。

海外實習方面,參與學生必須通過學校規定的專業語言能力條件,實習機構要學校評估合格,且工作性質與就讀科系相關;每名學生補助3萬元,補助項目包括輔導教師機票費、差旅費等。

實習機構一定要是「合適」的機構,學校補助名額計算是以該校畢業學生人數的10%為原則。

 

此技職再造計劃,另一部份即是強化技職體系的實務經驗,希望5年內從新聘的教師應具2年以上經驗,且必須逐漸達到60%。

但由於方案實施時程將結束,且2013年預算又已編列,教育部只能再檢討方案,於2014年預算編列時再提出需求。

 

由於教育部預算有限,目前希望協助學校引進企業資源,例如企業汰換設備可提供技職學校使用,或技職所需專業教師可與企業合作。

 

六、十二年國教扼殺技職教育?

 

近年來,台灣技職教育力圖轉型。技職教育力圖建立特色教學,在使學生能依個人興趣、性向選擇教育方式而適性學習發展。

目前技職體系在大專院校有93所,開始注重務實、產學合作,對升學及就業有很大幫助。

 

但近年教育部推動多元入學,且2014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又將上路

 

十二年國教原本用意是希望孩子能發揮自己的潛能,真正選擇所愛,並對自己負責,但近期受到家長、教育團體批評,不管是「免試入學」或「特色招生」都可能讓高職招不到適合的學生,導致高職被消滅。

現在社會升學觀念還是「重高中輕高職」,不少教育界人士憂心,十二年國教上路後,高職生源將面臨嚴重考驗。所以立委林佳龍建議修改《高級中等教育法》草案第三十六條,讓有招生特殊需要的高職,可研擬招生計畫、名額及免試入學方式,有多元招生彈性。

如果高職走「特色招生」,必須採術科或學科考試,對許多高職學校來說,很難透過考國、英、數等學科找到適合念高職各種科系的學生,應該以性向決定是否念高職,而不是以成績。對此,教育部表示,願意研議討論。

 

跋尾、歸去來兮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殤,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栽欣載奔。童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尤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顔。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翹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複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兮,將有事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複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胡爲惶惶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執杖而耘耔。登東坳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複奚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