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物流寄情29:醫療系統雲端化的

挑戰

楊惟雯

 

資訊科技進步為人們生活環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永齡健康基金會資訊長劉立表示,未來每個人的日常活動都將很難離開「一雲四網五屏」的範疇,也就是由雲端運算架構,互聯網、電訊網、物聯網與有線電視網,以及人們身邊眾多的資訊終端裝置,如手機屏、電腦屏、電視屏、電子書屏、LED屏等項目所共同建構生活環境。

 

而醫療市場自然也不能例外。醫療系統雲端化所帶來的好處,就是藉由網際網路,由服務供應商提供一個雲架構,以更即時、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提供醫療機構最佳存取與體驗應用。

 

因應未來智慧醫療需求,各醫院都會需要雲端技術支援,例如:

1、一般病患從到醫院就診、做X光、超音波或其他種種檢查,往往會創造大量檢查、診斷的資料儲存量,且需因應平均壽命與相關法規需要,存放至少70~80年;

2、往後各醫院之間,因為聯網以及遠端照護中心的需要,各醫院對病人資料儲存量,將會持續增加;

3、未來各醫院之間的病歷資料將可聯網互通,讓病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夠傳輸這些資料,讓醫生能夠異地進行診斷;

4、因應病患住院環境改善需求。如在台大心血管中心,住院病患不僅可以透過電視上網,家屬還可利用越洋視訊進行線上探病,或是藉助視訊方式和醫療團隊溝通討論。

 

一、從Silo、Ultility到Cloud的雲架構

 

當前的雲端服務,可分為Silo Computing(混機建置)、Utility Computing(效率化建置)以及真正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三種架構。Utility與Cloud兩種模式是目前最常見到的應用趨勢,提供安全、可用、效能與彈性的網路應用。

 

Silo Computing架構來說,其實是過去IT人員常見的系統建置方式,也就是既有舊系統與新系統混合並存建置、各自做擴充與維護。缺點在於無法準確評估新服務需求的硬體資源配置合理水位,而造成終端使用率低落;有些是新系統服務還沒用滿,卻因為某些舊系統的滿載,而必須連帶升級的浪費。

 

Utility Computing架構則是將提供終端服務的伺服器機房聯外架構,建置成服務抽離層(Service abstraction layer)。

由服務抽離層擷取來自終端的各種需求,並平均分派到提供對應服務的伺服器機台,從終端到伺服器的負載也會變得比較相對均衡,此種動態配置可減少停機時間(Downtime),並提高處理效能。

 

雲端運算架構則是將提供終端服務的伺服器機房設施虛擬化(Vitualization),透過網際網路把整個機房設施需求,外包給雲服務供應商,而相關軟硬體不需要自行添購建置,可壓低建置成本,並達成依需要量隨時增減雲服務量的投資效率。

 

事實上,很多企業都很想導入雲端化,如公司入口網站(Portal)、E-mail等都可以放到雲端,但對於企業內部許多敏感資料以及重要的應用,就不是很放心放到雲端。

所以,醫療系統雲端化時,可考慮建置一個以雲端運算加上Utility Computing的Hybrid混合雲系統,像用戶的Portal、APIs可以放到雲端;但是後面的數據庫、重要的醫療病歷資料還是要放在機房;有些無法雲端化的像是Pay Roll線上金流╱付費系統,則還是使用類似Silo的架構,以穩定、高效能來個別應付。

 

二、邁向雲端的護理與醫院管理

 

傳統在醫院內執行護理與醫療工作時,經常需要填寫許多的文件與表單紀錄,這不僅造成工作人員莫大的行政負擔,整理、儲存、查詢、分析與傳遞這些紀錄亦非常不便。

 

因此,有醫療機構開始將資訊科技引進到醫療產業中,從醫療紀錄的電腦化開始,電子病歷(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EMR)、可透過網際網路進行跨地域性(國家/全球化院際)病歷傳遞交換的電子化病患系統(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EPR),一直到最近的雲端電子化健康系統(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EHR),讓系統除了個人的病歷資料外,更擴大範圍整合疾病及非傳統健康資訊,以便於提供人們更全面性的個人化照護。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個人的健康資料能夠透過電子病歷交換中心的機制,在各個醫療單位間進行必要的流通,讓病患得享有不間斷的照護服務。

 

三、以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為例

 

曾有台商在台灣壢新醫院照了一張胸部X光片,而他在返回大陸上海地區就診時,即可以藉由這樣的機制,將此影像轉送到當地的禾新醫院,讓治療醫師能更清楚地掌握病患狀況,以便進行更準確的處置。該位台商也曾經遇到要入境美國時,因身體不適而被阻攔,也是透過此機制即時傳送過去的醫療紀錄,以證明其沒有感染法定傳染病,而能順利進入美國從事商務工作。

當然,這先決條件是該醫療體系內各單位所有的醫療紀錄都必須符合標準與安全的格式,才有辦法上傳到雲端的EHR系統。

 

以壢新醫院所屬的聯新集團私有雲運作為例子,除現有其集團內位於各地區的醫療單位都可透過VPN內部區域連線方式,將病患的健康資料集中在健康管理平台資料庫中,讓病患藉藉由對外連線主機掌握到個人的相關紀錄之外,藉由醫療照護系統與社區家庭的連線,也使得醫院能監控居民的健康狀況,並將之透過3G、WiMAX等行動通訊設備傳送給醫療照護小組成員以提供相關評估建議。

一旦系統發出危急警示時,亦可立即進行GPS定位,並派出救護車前往該地救援。

壢新醫院是台灣第一個透過此一方式,整合社區公衛群及醫療群資源的醫療單位,而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2萬多個家庭病患受到照護。

 

三、台灣健康雲建構醫療╱照顧╱保健三合一

 

對於政府來說,醫療業導入雲端化的目的在於建立「個人電子病歷交換雲端服務」與「智慧醫療系統雲端服務」,以做為醫療單位未來打造分散式智慧醫療網的基礎,以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投資浪費,最終達到提高醫療服務品質與水準的目的。

 

值得強調的是,未來的在家照護系統、遠端監控系統,均需要透過雲端平台來完成「軟硬體結合服務」的營運模式。期望能藉由資通訊技術(ICT)的介入,達成在疾病發生前就先做好防禦性的監測,以及生病之後可透過系統進行有效控制與支援,實現人們「零就醫」的美好世界。

 

未來,以國民電子健康紀錄(EMR)為核心,集合醫療雲(Medical Cloud)、照顧雲(Care Cloud)及保健雲(Wellness Cloud)為一體的台灣健康雲(Health Cloud),備受各界期待。

 

以照顧雲來說,將是每個人年老時都需要。衛生署就有個運用雲端IT科技的遠距照顧計畫,但目前僅在長期照顧機構上看到曙光。

 

如英國West Lothian小鎮以床邊感測器結合雲端機制,創下當老人不慎跌落時僅22分鐘就趕赴至現場處理的能力。

英國市場在居家照顧上的先進,也得力其保險業勇敢的納入與試驗。反觀台灣目前遠距照顧(Telecare Service)部分,除了機構式照顧之外,居家與社區照顧尚未找出可持續運作的服務模式。

 

其次,保健雲 (Wellness Cloud)將是創意最多的領域。

例如,Nike早期曾推出Nike+感測器,任何標示Nike+的球鞋在安置Nike+感測器後,可由用戶的iPhone、iPod自動感應並安裝相關軟體,時時幫用戶自動進行跑步記錄,還可以上傳到Nike網站並貼到臉書上。

 

此外,保健雲除了健身、保健之外,還可以結合旅遊、運動、養生食物,以及台灣擅長的消費性電子產品。

例如先前的101登高大賽,就有200位登高參賽者,每位胸前貼上一個陽明大學研發的無線微心電圖計,可以隨時回傳看到每位參賽者在每個樓層的心跳狀態。

 

至於醫療雲,還可以協助建立Personalization(個人化)、Participation(參與)、Prediction(預測)與Prevention(預防)的4P醫學。

許多醫院已慢慢將其電子病歷資料(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轉換成有高附加價值的臨床資料庫(Clinical Data Repository;CDR);健保局也有一份集結過去12年來全台灣2,300萬人的國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NHIRDB),供學術╱研究人員申請、取得;衛生署也已開發生物統計加值雲(Biostatistics Value-add Cloud),將健保局資料還有癌症、死亡檔案等資料庫在匿名狀態下相互串連;國家癌症中心的癌症研究雲,也希望能將每年花掉300億新台幣的生物醫學學術研究成果累積起來,如何累積這些基因資料庫,做為未來個人化醫療的依據,將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北醫也聯合幾家醫院合作一套醫療終端運算系統(Medical End-User Computing system;MEUC),在面對各種層層阻礙之後,將各醫院病歷資料去除掉個資之後,透過MEUC平台來做交換,做為跨醫院臨床病歷的雲端研究資料庫,彌補了健保資料庫內欠缺每個健保病患的確診資料缺憾,讓更多研究可以在裡面實現。

 

總之,雲端運算會改變生醫研究資料庫服務的面貌,但雲端運算同步要把隱私做好,對健康資訊科技(HIT)未來發展非常重要,尤其在一些醫療資源缺乏的開發中國家地區,其彈性與成本效益可以符合各種健康照顧的需要,並解放既有IT架構中規模延展性與存取性的門檻限制。

 

四、醫療系統雲端化面對的挑戰

 

雲端化可以節省成本,隨時随地因應客戶終端的需求存取醫療資訊,但其技術層面仍要面對許多挑戰,例如病歷儲存年數、加密以及存取權限,限制哪些人才能接觸這樣的訊息。

 

此外,因為外包會造成醫療機構對自家資料庫管控力變薄弱;以及雲端供應商能否因應醫療機構的需要,以解決雲服務供應商跟醫療機構的資料庫軟體相容性搭配,也是必須面對的挑戰。

 

另外,也有人擔心,病患隱私資料放在公有雲上的安全問題。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對此表示,在醫院對病患隱私資料還無法放心放置在公有雲之際,醫院可先行建置成私有雲,馬上就享有節省電費與IT管理成本的好處,未來若能將此高效率系統複製到雲端,或許還會出現想像不到的商業模式。

 

 

參考資料﹕

 

1、DIGITIMES,"以私有雲出發 建構醫療╱照顧╱保健三合一的健康雲",原文網址:  http://www.digitimes.com.tw/tw/b2b/Seminar/shwnws_new.asp?CnlID=18&cat=99&product_id=051A10327&id=0000278518_EX96ABDI073U2X9Z9PJT1#ixzz2BnmB2s00

2、DIGITIMES,"醫院資訊系統的雲端挑戰",原文網址:  http://www.digitimes.com.tw/tw/b2b/Seminar/shwnws_new.asp?CnlID=18&cat=99&product_id=051A10327&id=0000278500_V2T4HVRM1HTEQJLTCF3IE#ixzz2BnlaOeYv

3、DIGITIMES,"邁向雲端的護理與醫院管理",原文網址:  http://www.digitimes.com.tw/tw/b2b/Seminar/shwnws_new.asp?CnlID=18&cat=99&product_id=051A10327&id=0000278525_8M76TJGP1IYWIT673D78K#ixzz2BnlMLiV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宅配 的頭像
    大宅配

    大宅配~ 生活美學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