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曰35:因緣果報
道明喨
一、【什麼是因緣果報】
在佛法中有很多概念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的,如果搞不清楚一些基本的知識,那麼我們就不可能正確的掌握和運用佛法的道理。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因緣果報、因果的概念。
說到因果,幾乎所有的中國人大都知道一二。同時社會中認識的因果和佛法卻並不一樣。
普通人沒有學習過佛法經典,因果的概念都是通過書籍的轉述,他人的灌輸這種途徑得來。但這些見解鮮有真正依據佛法經典而來的。都是大家認為因果是怎麼回事,是大家的依靠自己的認知來推測出的。這就造成了很多的誤解。
普通人對於因果的概念多數就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如果相信來世的則會認為這個結果可以到下一世才出現。大多數人都是這麼認為的是不是?
其實佛法講的因緣果報、因果定律並非如此,嚴格說來和此完全不同。我們試著給大家介紹一下,因果到底是怎麼運行的。這世間的萬事萬物究竟遵循著一種什麼規律、我們又如何利用這種規律來造福自己和他人。
(1)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因果業力的作用是如同種子在適合的條件下逐步成長,最後結出果實一樣。
因就是種子。我們從前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想過的內容都會成為種子,業因。
比如我今天想了,我想賺點錢、或者我要去某個地方玩。這都是因。我們說的話、做的每件事情,都會成為種子。
一顆種子,要有適合的土壤、陽光、水分才會成長、結果。在各種條件的配合下,種子逐步成長最後結出果實,這個過程就仿佛我們造作的業因,聚集各種助緣,最後得到結果。
什麼是緣呢?
同樣是我們的身語意三業,做得事、說的話、思想的內容。這些不僅僅是種子,同時還是其他種子的緣、助力。
比如一個人想去某地遊玩,這是個想法,正好他有錢、有福報、有時間、天氣、環境都合適,這些是緣,於是就去了。沒想到他從前欠了別人的賭債,結果在玩地方遇到債主了。被打了一頓。於是去遊玩這件事情,雖然是他當初想法的果,這個果是各種條件聚集而形成,同時又成了他被打的緣,另一個果報的一個助力。
因果就是如此運行,每個因都在適合的條件下發展,同時又對其他的因的發展起著作用,相互纏繞、相互影響。非常複雜。複雜到我們普通人是難以想像的。
如果非要用比喻來講:每個人的因果都如同一片沒有盡頭的森林,無數的種子、無數的發芽、開花成長、無數的果實。而果實則繼續變成種子。不同的植物之間又相互纏繞、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或者也可以比喻成一張沒有邊際的大網、上面縱橫交錯著種種因、種種緣、而這些條件聚集在一起就是一個交彙點:果報,無數的果報又繼續和其他的因緣相交彙,層層疊疊無有窮盡。
佛在《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講:
假使經百劫 不壞諸業因
因緣和合時 有情隨受果
就是說我們造作的業因,種種因,哪怕是過了很久很久的世間,依然不會損壞,無論我們做得是善因、還是惡因。都會成為一顆種子,一旦和其配合的條件具備,那麼就會有果報出現。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
現在苦樂吉凶等事。緣合故有緣盡則滅。
業集隨心相現果起。不失不壞相應不差
現在我們遇到的各種事情,有苦有樂,都是各種緣聚合在一起產生的。這些緣如果沒有了,則不會再有這種結果。
而這些業力都是隨你的心聚集的。不會有一點的誤差。
《華嚴經》講:
于一業分別知無量諸業種種緣造。
如一業。一切諸業亦複如是。
就是說,從單單一個業力來認識,就可以知道我們大家的無量業報、果報,都是由種種緣的聚合而成。就和這一個業力一樣。我們自身的一切業力、果報都是如此的。
佛法講的因果,並不是簡單的欠債還錢、殺人償命那樣。
佛法講的因果,是指出我們自身所遇到的一切事情是怎麼運行的,都是因為有因、有種種緣的配合,最後形成的果報。
有人會說這似乎沒什麼,挺簡單啊。
是挺簡單的,我們後面還得深入介紹,因果的特性,它有什麼特點。以及我們如何利用因果這種規律來造福自己和他人。
二、【因果的4個特性】
前面說了因果的運行。那麼按照這個因果運行的模式,我們還需要瞭解因果的幾個特點:
1 、因果是【自作自受】的
因果的作用永遠是自作自受,絕沒有你造作的業果,導致別人承受的。或者別人造作什麼業力,而你得到果報的。
<般泥洹經>講:
‘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獲福,惡自受殃。’
哪怕是父子至親,其造作的業因也不會因為親緣關係而有一絲一毫的改變。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父親造作了什麼罪過,結果牽連到一家人都受到打擊。於是很多人就誤以為業力是可以傳遞的。甚至於發展出世俗中自己造福兒孫享用的觀念。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
一個人犯罪,全家受到牽連,依然是因為每個人都曾經有這樣的因,故此會有果報。而不是因為某個人的所作所為,其他人得到果報。
我們也同樣看到,一樣有很好的父親卻生出一個不幸的兒子,一個作惡多端的人,他的親屬竟然很好。用業力可以傳遞、可以代受的理論是解釋不通的。
一個國王的兒子成為王子,並不是因為國王的原因,而是因為這個兒子一定造作了與此有關的業力。國王不過是助緣之一。
在經典中還有不少這樣的敍述:
《佛說無上依經》:
如來知見自業自受。無有自作他受果者。
《諸法集要經》:
諸愚夫異生 由因緣和合
流轉三界中 皆隨於自業
非自作他受 非他作我受
2、【 因果各業不同】,不同的因得不同的果
《大莊嚴論經》講:
復次我昔曾聞。有一國中王嗣欲絕。時有王種先入山林學道求仙。即強將來立以為王。從敷臥具人索於衣服及以飲食。時敷臥具人而白王言。各有所典。王於今者不應事事盡隨我索。我唯知敷臥具事。洗浴衣食。悉更有人。非我所當。以此喻可知一切諸業。如王敷臥具人各有所典。業亦如是。各各不同色無病者財物可愛。智等諸業各各別異。有業得無病。有業能得端正色力。如彼仙人從敷臥具人索種種物終不可得。若生上族不必財富。諸業受報各各差別。不以一業。得種種報。若作端正業。則得端正色力。財富應從余業索。是故智者應當修習種種淨業得種種報。
這裏說曾經有一個國王,沒有兒子,於是入山學道求仙,希望將來有個繼承人。於是向跟隨他的負責臥具的僕人要衣服和飲食。這個僕人就說,大家各有分工。大王不該什麼事情都和我來要,我只知道臥具的相關事情。而衣服飲食則有其他人。不是我來負責的。
這個故事比喻的是一切諸業,如同僕人各有分工一樣。各個不同。健康、財富、容貌、智慧這些業力都各個不同。
有的業因可以得到無病的果報,有的則得到容貌端正。如同那個國王一樣向負責臥具的人索要其他的東西是得不到的。
如果生為皇族或許便無須財富,各種業力的受報是不同的。不會因為一種業因得到各種果報。如果你做了容貌端正的業因,那麼就會得到這個果報。而財富則應該從其他的業因得到。
所以有智慧的人應該造作各種善因、善業得到各種不同的果報。
這個故事講的非常形象。
所以大家以後不用問,我放生了怎麼夫妻還是老吵架、我都佈施了怎麼還得病、我已經不邪淫了怎麼老是發不了財?
這就和國王向管臥具的僕人要飲食一樣。業力各有各的果報。
3、 【一業多果,多業一果】.
在佛法中講述的因果業報都提到過,一種因會得到不同的果報。
但這些果報都是與此業因屬於同類的。
比如不邪淫的果報,經中講:邪淫有十惡事。何等十。常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敗軀身。不檢其妻。不守財賄。常為人疑。宗親不信。種業如是。門不貞潔。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女非獨一主。設得為男馳騁邪淫。自失其妻。是十惡事。
所以種下一因,得到的可能是多種果報,這和我們自然界的種子發芽,成長、開花結果一樣,果實總是比種子大,而且還不止一個果實。
再比如說殺生得到的果報,決不僅僅是被人殺這麼簡單。一命抵一命的說法在因果理論中是不現實的。
不要認為因果就是欠債還錢、殺人償命那麼簡單。問題其實非常多。
在《鬼問目連經》就敍述了非常多的業力果報的例子,例如:
一鬼問言。我一生以來。恒患頭痛。何罪所致。目連答言。汝為人時。好以杖打眾生頭。今受花報果入地獄。
一鬼問言。我一生已來。頑無所知。何罪所致。目連答言。汝為人時。強勸人酒。令其顛倒。今受花報果入地獄。
這裏說的花報,就如同種子開花一樣剛剛顯示出樣子來,真正的果實還沒來到。
這些鬼問目連尊者(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痛苦,目連就告訴他們從前他們做過什麼業因導致的,而這個業因並未完全成熟,剛剛才顯現出效果。將來的果報是在地獄。
這裏的鬼的痛苦之處,也並非是什麼怨親債主跟著它、陷害它、它已經是鬼了。而是果報如此。
從這裏我們瞭解我們遇到的事情,有的未必是真正的果報,真正的問題恐怕在現世還未到來。
那麼什麼是【多業一果】呢?
這個很好理解了。那就是最終的果報是多種業力的集合。比如上面《鬼問目連》中說的一樣,這個鬼為什麼經常頭痛呢?因為曾經喜歡用棍棒打別人的腦袋。它肯定打了不是一次,這些業力集合在一起導致了地獄的果報。如果它僅僅偶爾打過一次別人,果報則肯定不是這麼嚴重。
如果你造作的同類業力特別多,結果也一定很大。就是這個道理。
4 、因緣果報的運行由心調控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
現在苦樂吉凶等事。緣合故有緣盡則滅。
業集隨心相現果起。不失不壞相應不差。
現在我們遇到的各種事情,有苦有樂,都是各種緣聚合在一起產生的。這些緣如果沒有了,則不會再有這種結果。
而這些業力都是隨你的心聚集的。不會有一點的誤差。
大家注意這句業集隨心。業力的聚集是跟隨什麼呢?
是心在控制。
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中還講過:
起妄想相應心計我我所。造集諸業受生死苦。
就是說起妄想心,執著我、和我所有的這種心念,導致造作聚集各種業力,受生死輪回。
因緣果報的運行是跟隨心的操縱。而我們只要明白這個關鍵,就可以運用它轉變我們的因果運行。讓它向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而不是被業力推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