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行腳604:面子問題

惟雯說故事

 

人們常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爭來爭去,爭的是面子。
那麼,究竟什麼是面子呢?

 

面子,顧名思義,就是人的臉面,又被稱為顏、面或面目。所謂面子,實際上就是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印象。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別人對你首肯,對你讚揚,對你恭維,稱之為有“面子”;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別人對你否定,對你批評,對你謾罵,稱之為沒“面子”。

 

所以,有人說,面子是自己的,又不是自己的。一方面“面子”長在自己身上,屬於個人;另一方面“面子”是給別人看的,自己又看不到​​,又不屬於個人。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面子只是印象而已。

 

那麼,“中國式”面子的心理淵源又是什麼呢?

由於國人長期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而儒家提倡的是“和為貴”的人際交往原則。所以,給別人“留幾分薄面”就成了維護人際和諧的重要手段。而且儒家思想提倡朋友間的共生共榮,即使朋友有錯,也不當面揭短。因此,中國人常將“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這一句話掛在嘴邊。

 

魯迅先生也曾在《且介亭雜文》撰文說,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

例如,大凡家庭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事後生活拮据,甚至舉債度日。又例如,歷代士子狀元及第後,都要衣錦還鄉、祭祀祖先,好用他的榮譽為個人及整個家族掙到面子。可見人們對於自己的那張臉是多麼的看重,甚至可以說,一個人活著,為的全是一張臉。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也不乏看到“面子是精神綱領”的代表人物。周瑜為了自己尊貴的面子被活活氣死。既生瑜何生亮,一場英才之間的決絕,更是讓後人感嘆與惋惜。烏江自刎的項羽,兵敗之後,他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也是拔劍而終。

 

林語堂曾說,統治中國的三個女神是面子、命運、恩惠,在這三個女神中,面子比命運和恩惠還有力量。

 

任正非談面子(華為總裁):“只有不要臉的人,才會成為成功的人”

 

對此,心理學家黃光國亦指出,面子背後是人情法則,是人際關係的相互維持和利用,最根本的是彼此間利益的交換和滿足。

 

實際上,人生在世為了面子堅持錯誤,才是最沒有面子的事情。

要向那些開明豁達的人學習,把一切看淡一點,把事務看曠達一些,人生過的灑脫一些,只要自己過的感覺良好,就不必背上面子的包袱。

 

當然,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面子的作用,畢竟適度地講些面子還是有好處的。適當給別人留面子是尊重他人的表現,也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地看待面子這個問題呢?

人們總是竭盡全力來保持顏面,為了面子的問題,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如果你是個不在乎面子的人,那麼你肯定沒有好人緣。如果你是個只顧自己面子,卻不顧別人面子的人,那麼你總有一天會在面子上吃虧。五個小提示會給你一定的啟發:

一是講情面不能放棄原則。

二是講面子不能沒有節制。

三是強調面子要顧及後果。

四是不要因為沒面子而感到自卑。

五是不要因為有面子就傲慢。

 

總之,要想在社會交際中如魚得水,我們在公眾場合就不能率直地批評別人,而要用一些委婉、含蓄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樣,既保住了別人的面子,又為自己爭得了面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