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煮酒品劍108:便利店的新零售時代

楊惟雯
 

在新零售大背景下,便利店迎來了最好的時代。零售巨頭阿里巴巴、京東都在加大便利店的佈局。
20174月中旬,京東董事長劉強東宣佈:未來5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一百萬家京東便利店。

 

一、大陸便利店業態逆勢成長

 

新零售的大環境下,大賣場轉型艱難,但紮根碎片化消費場景的便利店卻持續生長,成為傳統零售中的一枝獨秀。

從外資進駐趨勢來看,日系便利店以7-eleven、全家和羅森為主,通過區域性加盟快速布點擴張;另一方面,國內大潤發、歐尚等大賣場則進行業態拓展,以移動互聯網+實體店+物流模式,發力便利店。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的“2016年中國連鎖百強榜”,傳統零售百強企業銷售規模增幅創歷史新低3.5%,反觀便利店增幅卻高達16.7%。
另從2016年度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來看,全國便利店總體規模呈高速增長趨勢,且中西部城市發展勢頭大過東南部的明顯趨勢。

 

目前,支撐便利店行業增速發展的主要有四股力量,分別是﹕
1.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刺激了年輕一代的新消費需求——年輕消費群更加注重便捷、個性化、高品質的購物體驗,便利店恰好契合了年輕人的消費習慣。

2.在政策層面,大陸自2014年起,國家及地方相繼出臺了支持便利店產業發展的多項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也更加規範了便利店行業的標準,促進了品牌企業發展。

3.穩定的增長表現帶來的是資本方的高度關注與投入

4.在便利店零售後臺,科技進步正在推動傳統供應鏈系統轉型。傳統的線性供應鏈將逐漸演變成動態的網狀供應鏈體系,使得供應鏈的各個環節能夠圍繞消費者需求進行更加高效、精准、個性化地運營,在提升整體效率的同時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二、為什麼新零售青睞便利店業態?

 

為什麼新零售玩家都喜歡從便利店開始切入實體零售?
這應該與便利店的業態特點有關:
1便利店的業態市場佔有率行業增速穩健增長
在全球性的閉店風波和經濟低壓下,2016年中國便利店門店數量達到9.8萬家,市場銷售額超過1300億元,行業增速達13%,增速遠超其他幾個主要零售業態。

 

2便利店的業態開辦速度最快、硬體投資最小
與商超、大賣場相比,便利店是屬可快速展店模式,面積小巧租金壓力小,硬體輕型投資便可開店,而且適合規模化複製。

 

3便利店的業態擁有高頻消費、地理優勢
便利店是最接近消費者的地方,自帶流量。就算是最傳統的便利店1.0也能滿足消費者基本的生活需求,是高頻購物場所。

 

4便利店的業態互聯網+”商業模式日趨成熟
移動
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在改變,線上消費成為當今購物的主流。傳統便利店的純線下的商業模式亟需升級。

 

所以,基於便利店行業以上的優點,正好在新零售時代來臨時,提供新的切入點,滿足探索新零售轉型的需求。

 

三、大陸傳統便利店的經營瓶頸

 

隨著各類入局者的資本不斷加持,處在如此形勢一片大好的便利店業態,又為何尚未能形成全國性的佈局呢?

 

雖然便利店行業整體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但在資本的快速跑馬圈地湧入過程中,卻難免會出現粗放型圈地擴張的現象。加上,傳統便利店本身已面臨房租、人工成本上升、庫存管理困難、經營業績差效率低下等問題,當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來臨,上述經營問題就更顯現。所以傳統型便利店必須進行調整和轉型,否則將面臨被“淘汰”的悲慘命運。
 

目前,大陸傳統便利店行業普遍存在有以下痛點:
1傳統便利店增值服務未成氣候
一則是在生活水平及支付習慣差異的影響下,例如內地已經有支付寶、微信等平臺提供繳費、票務等服務;二則是政府相關部門管控嚴格,例如快遞代收業務的取消,導致便利店增值服務不顯。


2傳統便利店門店空間小、體驗差、庫存管理不善。
傳統門店面積小,也意味著商品SKU受限,為了擺放更多貨品只能縮小門店通道,致高峰期顧客十分擁擠,體驗差。

 

3傳統便利店很少與用戶建立連接
傳統便利店很少為顧客建立檔案,消費者即買即走,不清楚下一次店內促銷和最新產品資訊,而商家也聯繫不到消費者。

 

4傳統便利店配送機制不夠完善
傳統便利店的信息及物流體系還為完全建立,解決不了消費者更多的即時性需求。

 

5傳統便利店運營成本快速上升
租金、人工成本在2016年均呈現上漲趨勢,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

 

6傳統便利店與互聯網掛鉤少
新零售一定在使用者購買路徑方面非常的短,線上消費大軍不斷壯大,但傳統便利店大多還只停留做線下。

 

四、先進的便利店業態如何翻轉零售?

 

便利店業態首創于美國,而興盛於日本和臺灣。例如國際連鎖便利店三巨頭:7-11、全家、羅森,後面二者都來自日本。
 

而以2016年來看,日本平均每2329個人就有一家便利店,有24.6%的人每週至少去一次便利店
日本的便利店早已遍佈全國,悄然融入日本人的生活之中。因為日本的便利店幾乎能滿足你全部日常生活需求。在日本,發達的便利店系統被譽為「國民的生命線」。

 

便利店基本上也囊括了從快遞、郵政、乾洗到影印、傳真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服務,甚至可以繳納保險、稅金等各類非公共事業費,便利店就相當於一站式服務中心。據報導,目前單純只為了購物進入便利店的顧客只占20%

 

同樣,臺灣便利店也是最發達的商業業態,臺灣便利店的增值服務也非常完善。以臺灣7-11為例,幾乎所有的服務專案都集成在一台叫ibon便利生活站的機器上,儲值/繳費、好康/紅利、票務中心、免費倒垃圾、購物/寄貨、列印/掃描、申辯服務、生活服務……增值服務專案已超過700多項。

 

五、新零售新代下,傳統便利店如何轉型升級?
 

針對傳統便利店的以上痛點,應如何解決呢?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經營便利店有哪些模式可以借鑒呢?
 

在2017年《便利店行業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
便利店新零售=全管道融合+自建倉配+新技術+新金融。
亦即未來的便利店應當是:通過全管道零售系統貫穿線上線下零售全鏈條,借助高效的物流倉配,為顧客提供一棧式服務,實現線上線下全融合。所以,在新零售新代下,傳統便利店可有以下
四種轉型方向﹕
 

(一)轉型O2O模式,主打生鮮+同城配

 

這是升級版便利店,讓便利店“上網。它的O2O不僅體現在比店鋪銷售、運營數位化,而且還體現在門店管理訂貨、補貨的O2O化。比如飛牛便利與飛牛網綁定急速達業務,並配備B2B供貨體系。而蜂小店則通過引進全球優質產品、APP下單、次日達、一小時達等服務,將門店銷售場景引到線上。這二者均是實現門店運營與銷售的雙升級。
 

另以阿里為代表的盒馬鮮生,是該模式的典型代表,儘管盒馬鮮生開的是生鮮超市,但從諸多跡象已經表明對標便利店的決心。
一方面縮小購物車容量,改變傳統大賣場的購物習慣,讓人們逐漸習慣一餐食高頻次的消費方式;另一方面讓原本習慣線上購物的年輕人,也可以從線上下單,實現3公里半小時達
兩類消費人群都有所兼顧,也輕鬆打通了線上線下,成為探索新零售目前為止最為成功的案例。

 

業內也不乏預言,稱盒馬鮮生的模式一旦徹底跑通,威脅的將是傳統大賣場和便利店兩個零售業態。

 

(二)轉型無人智慧便利店,降低人工成本

 

2016年年底,亞馬遜在西雅圖開張了第一傢俱有革命性的便利店——Amazon Go,讓無人智能化走進了大眾視野Amazon Go摒棄了傳統商超的收銀結算過程,只需拿起你想要的東西,然後走出超市即可完成購物流程。

 

然而直至今日亞馬遜並未有進一步的動作,而繽果盒子卻在中國上海“半調子”率先走入了消費者中。同樣作為一家無人智能便利店,儘管它還做不到消費者拿起選購商品走出即可自動完成結算,但也足夠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往體驗。

 

當下正火的無人店,是依靠互聯網IT系統、智慧識別、收銀技術實現無人/少人、智慧化/半智慧化的消費場景,從而提升消費體驗、降低管理成本、運營成本。淘咖啡、Amazon GO都是案例。

 

(三)轉型體驗式便利店

 

這一類以Today、全家為主,Today主打“情懷”,包括從線上體驗到線下店裝無不體現著“情懷”二字,完全迎合了年輕消費群體對除了購物以外的附加需求
另作為日系老牌便利店,全家深耕上海,對消費者有了進一步的洞察,將店鋪的餐飲區域和咖啡區域刻意擴大,讓不少苦於選擇吃飯地點或環境考慮的消費者有了更好的去處。

 

總之,即增加特色服務既然支付等服務不符合國內實際,那麼可以在商品豐富度上做文章。例如商品方面生鮮占比高,提供餐飲、加油站、藥房、照相、配鏡、旅遊套餐等服務等。或除了推出差異化的鮮食產品+自有品牌外,亦可在店內擴充餐飲區域、咖啡區域,吸引消費者前往。
 

(四)全管道融合:大數據+物流

利用全管道商業模式,實現倉儲、訂單、顧客、交易等環節統一管理,同時打通線上與線下門店,顧客既可以到店購物,也可以線上下單;即可購買店內現貨,也可買到全球精品。
在物流加碼下,將便利店原有的流量直接變現,從而實現新零售的轉型。日本7-11便利店具有精細化運營、用戶深度運營、全管道融合的三大特點,為使用者提供網路訂貨、宅急送等服務。

 

六、跋


擁有7-eleven北京25%股份的王府井百貨的財報顯示,20167-eleven在北京營業收入達到15.71億元,但淨利潤僅為207萬元。

可見目前便利店業態同所有線下零售業一樣,已走到一個十字路口,而在新零售時代,便利店業態面臨的挑戰,將不只是來自電商的衝擊。

 

隨著新零售概念的走紅,目前電商O2O模式、無人智慧便利店、體驗式消費、全管道融合已成為傳統便利店未來轉型的四大主要試水模式,讓傳統便利店也找到了轉型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