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品劍89:金融科技Fintech

楊惟雯

 

何謂金融科技(Fintech)?
簡單地說,金融(Finance) + 科技(Technology) = Fintech

近年來,金融與科技的融合,速度突飛猛進。在金融科技(Fintech)的推動下,一大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企業應運而生,迅速而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一、金融科技的應用範疇

 

目前,金融科技(Fintech)還處於高速發展的早期階段,其發展前景不可估量,未來的應用範疇也令人充滿遐想。 它涵蓋:

1、各種基於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金融交易(如協力廠商支付、基於互聯網的借貸、融資、理財、保險、徵信…等);

2、也涵蓋利用新興科技來改造與提升線下的經濟與金融活動(如智慧投顧、金融機構客戶服務的智慧化、智慧零售…等);

3、還包括一些具有革命性、探索性及基礎性的金融技術創新與應用(如區塊鏈、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投資、借貸及風險管理的模型與演算法…等)。
 

二、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業帶來的變革

 

鑒於金融科技尚在蓬勃興起的早期階段,出現日新月異的商業模式、以及群雄逐鹿的競爭格局是難以避免的。未來,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業在下列六個面向產生競逐:支付(Payment)、保險(Insurance)、存放款(Deposit & Lending)、資本募集(Capital Raising)、投資管理(Investment Management)及市場資訊供應(Market Provisioning)

 

1、在支付方面

在支付方面,金融科技主要的創新在使消費者以行動設備與網路支付,更為簡便且有價值,而能實現無現金(Cashless)交易
具體的創新大概有四方面:
(1)行動支付(Mobile Payment),如電子錢包及商家的行動支付平台而言,目前基於手機應用程式(Apps)和二維碼掃描技術的支付模式,其多平臺共棲的成本非常低,因此不斷擴張,其網路效應越來越大;
(2)帳單整合(Integrated Billing),如行動購物與付款的Apps及整合式的行動購物Apps
(3)支付的串流(Streamlined Payment),如從機器到機器(Machine to Machine)的支付模式;及
(4)下一世代之安全交易機制(Next Generation Security),如生物特徵的身分驗證(Biometrics)及以所在地為基礎的身分驗證(Location-based Identification)
這方面主要的變革是聚焦在前端消費者與商家之間交易行為與習慣的改變與創新,但並未真正對支付的架構發生破壞式創新的效果。真正發生破壞式創新的,則是新種支付軌跡(Emerging Payment Rails)的發展。
目前全球匯款方式,仍然是透過集中的清算機制,但這個在將款項由一國轉匯到另一國時,仍然有些障礙。未來,非集中清算式的貨幣(Decentralized Currencies)與行動貨幣(Mobile Money)將對採傳統匯兌模式的既有金融機構產生競爭壓力。

 

2、在保險方面

保險傳統上被認為是金融業中創新最慢的。但近年,網路訊息集中平台(Aggregator)的出現,將分化以往以保險公司與客戶關係為主的個人型及小型商業保險傳統保險銷售管道,造成破壞式創新。
此外,自動化設備的出現(如自動駕駛的汽車或更高靈敏度的感應裝置),降低了承保風險,也迫使保險業投入這些設備的研發。
再者,遠端通信技術的普及也讓保險業在即時監測保險標的的危險與資料處理上更為便捷,這也為保險的承保技術、商品設計及商業模式帶來改變。

 

3、在存放款方面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傳統的金融中介機構對放款採取嚴格審查以控管信用風險,這對信用等級較差但需要資金的借款人,常有無法從傳統銀行等取得貸款。
金融科技在借貸領域的線上應用包括基於電商交易的信貸(如京東白條、阿里小貸等)、針對互聯網活動(如搜索、流覽等)或社交媒體網路活動來獲客行銷的信貸、以及P2P網貸等。此模式主要是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大資料或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來完善貸款評估模型與風控模型,提升金融機構的風險定價能力,並拓展貸款業務範圍、實現普惠金融。

尤其在替代性的放款機制,如點對點放款平台(Peer-to-Peer Lending, P2P)出現後,對傳統金融機構產生破壞式的創新。這些平台首先服務信用較差的客戶,但可能往上爭取信用等級較好的客戶,這也使傳統金融機構必須因應競爭。
 

4、在資本募集方面

傳統的籌資方式,須透過金融機構對欲籌集資金者進行營運計畫與信用風險的評估,這對新創事業與中小企業相對不利。
而替代性線上籌集資金平台的出現,如股權型群眾募資平台(Equity Crowdfunding)的出現,將擴大這些新創事業或中小企業的資本募集管道。

 

5、在財富管理方面

在財富管理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客戶對理專產生不信任,因此市場上的破壞者(Disruptor),結合科技便趁勢而起,如自動化的財富管理平台(Automated Wealth Management Service)、社群式交易平台(Social Trading Platform) 甚至提供風險演算服務的零售交易平台(Retail Algorithmic Trading),都提供了成本低廉、精細且可使客戶較具主導性的財富管理管道。
 

另外一方面,近年來,互聯網理財、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理財發展迅猛,成績斐然,也是各大互聯網金融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競爭的焦點。

鑒於理財市場是一個兩邊市場,理財平臺在這個市場中競爭成敗的關鍵有兩點:(1)擴大現有理財平臺兩邊市場的參與者數量,形成更強大的跨邊網路效應(cross-group network effect);(2)提升平臺的服務品質,為平臺兩邊的參與者提供更大的福利和效用,以增加平臺的粘性和吸引力。

 

為擴大跨邊網路效應,理財平臺需要盡可能增加產品端的產品種類和數量,最終形成所謂的“一站式服務”,即涵蓋貨幣基金、債券、股票、基金、商品、外匯、保險、PE/VC、海外資產、母基金(FOF)等跨資產類別的全方位的理財平臺。
這很可能意味著,那些定位於細分市場的理財平臺(如專門從事單一類理財產品、或者少數類別理財產品的平臺)未來很可能會被其他的理財平臺兼併收購,或者通過自身的產品鏈、業務鏈的擴展而轉型為“一站式服務”的理財平臺,或者以破產倒閉等形式消失。

 

與此同時,為説明理財產品的購買方更好地在浩如煙海的產品端選擇適合自身投資需求的理財產品,理財平臺需要為購買者提供更便捷易懂、量身定做的投資建議。因此,對智慧投顧的需求應運而生。這也是近年來理財平臺在金融科技方面加強競爭的一個重要領域。相信未來它們會不惜重金,一方面大力加強平臺內部在智慧投顧方面的研發投入,一方面也會通過收購兼併把那些在智慧投顧模型研究與應用方面有所成就的新興金融科技公司招入麾下。

 

6、在市場資訊供應方面

經過精細運算的交易,須要有更聰明的機械化支援系統來支持,這包含了自動訊息提供系統(Machine Accessible Data)、大數據資料庫(Big Data) ,甚至是機器學習系統(Machine Learning) 。

 

綜上所述,金融科技的六大面向與趨勢可以下圖呈現: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 2015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s How disruptive innovations are reshaping the way financial services are structured, provisioned and consumed

 

三、十個FinTech的商業模式介紹

 

FinTech浪潮正在翻轉全球金融產業。金融服務領域的公司必稱「FinTech」、「Big Data大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語,但這些公司真正有多少技術內涵,卻可能良窳不齊,泡沫大騙局也多。那麼,「金融科技」到底是做什麼?怎麼做?

 

我們可從H2 Ventures每年都會發布的全球FinTech百強公司可以一窺端倪,看看前十名的FinTech公司到底都是哪些?又有什麼樣的商業模式?

1. 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

若你沒有聽過螞蟻金服,那講支付寶你就肯定聽過了,這家阿里系的公司除了有支付寶這樣的支付巨獸以外,還有像是網路數據徵信的芝麻信用

從螞蟻金服的業務範圍來看,這毫無疑問的是一隻FinTech巨獸,光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加上最大的電商網站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就有取之不盡的數據可以做分析應用。

 

2. 趣店

原本叫做趣分期的這家企業,主打的是給沒有信用卡的年輕人大學生分期購物累積信用,更直白來說就是用App對大學生放高利貸,但是透過大的用戶量可以做到更好的數據徵信和風控。

主要的優勢在於它擁有了龐大的年輕消費族群的用戶數據,FinTech行業擁有數據就是金礦,有越多數據基礎,理論上就能夠越精準的切割市場做風險控管。

但是趣店其實也很有可能遭遇夾殺,因為分期付款消費總要到某個地方去買東西,而現實情形是像阿里、京東這些巨大電商都在推廣自己的購物分期服務,沒有電商出海口購物分期變得市場小很多,必須要找到更多使用場景才能繼續這樣玩。

 

3. OSCAR

這家美國的公司則是專注在健康醫療保險上,主要銷售給中小企業和個人醫療險,定位自己不只是保險公司還是健康管理公司,提供了個人化的線上問診和健身健康管理的服務,由於資訊透明化、納保和理賠手續簡便廣受歡迎,非常受年輕人歡迎。

不過理想上很美好,現實倒是有點殘酷,事實上它也虧錢虧很大,2016年上半年就虧損了8300萬美元,業務開發成本高,能否燒錢燒到轉正,猶未可知。

 

4. 陸金所

有中國平安集團這個富爸爸的陸金所,原本是以P2P信貸聞名,但是如今P2P網貸平台死得死、逃得逃,有點臭掉,而陸金所的P2P業務也降至不到10%。將P2P業務分拆至陸金服,轉而主打綜合性線上財富管理平台,不過真的看不出除了平台大,技術和服務有什麼特殊之處。

 

5. 眾安保險

眾安保險是中國第一家純網路保險公司,主打的是財產險,它的來頭不小,三大股東分別是馬雲的螞蟻金服、馬化騰的騰訊、還有馬明哲的中國平安。三馬合作的保險公司對其的公信力加分不少,累積了5.23億的客戶。

最近還成立了眾安科技,說是要在區塊鏈、人工智慧和雲端運算、大數據領域持續探索,所有華麗的名詞這家公司都有包了,你說他能不火嗎?

 

6. Atom Bank

這家是第一間拿到英國銀行證照的純線上網路數位銀行,只能使用App,採用生物辨識技術來進行身份確認,開戶流程只要掃描身份證件和填寫基本資訊,簡便、透明、客製化的銀行App也很受年輕人族群歡迎,跟傳統銀行的形象大不同。

其實Atom Bank也揭示了銀行業未來的發展,事實上需要的人力可能會是非常低的,只是在陳舊的金融法規面前,很多創新都被束縛住。英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也在發放執照上有了開創性的突破。

 

7. Kreditech

這家德國的FinTech公司,主打的是讓正規金融機構得不到授信的借貸者提供信貸,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來處理每個申請人2萬筆的數據資料,來對申請人進行信用評分和發放貸款,其中數據資料包含Facebook檔案、AmazonEbay消費紀錄、PayPal交易紀錄等。

其實中國和國外FinTech公司的徵信邏輯都一樣,看申請人電商與支付的數據來決定授信,但因為歐美對個資保護的法規嚴厲許多,這樣的公司要擴張難度比在中國要高得多。

 

8. Avant

這是另一家美國線上借貸公司,服務的客戶主要介於信用優級和次級之間的借款人,放貸的資金則是來自平台而非投資人,已經放貸超過10億美元,平均貸款額度是8千,最高可到3.5萬美元,也是主打透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來建立精確的消費者信用資料,號稱能有效降低違約風險和詐騙。

 

9. SoFi

SoFi是美國另一家網路貸款公司,它的定位十分有趣,專門低息貸款給美國名校高材生付學貸,因為美國的學費是天價貴,但是這群名校高材生未來的預期收入高,違約率1.6%,低於整體學生違約率的8%。

它的資金來源是這些名校校友投資一筆基金,讓學生能用較低固定利率貸款,還將這個高材生P2P貸款打包證券化,因為違約率低,所以穆迪還給SoFi 3A的高信用評級。

同時校友貸款給學生,也建立起人脈資源連結,校友的投資在未來也能回收(沒有違約的情形之下),不過這公司除了簡便的網路申貸外,也沒有看出有什麼很高的金融科技技術。

 

10. 京東金融

作為另一個中國大電商平台,阿里做什麼,京東就做什麼,京東金融還有騰訊的入股明顯是在打對台,但是京東更強調供應鏈金融,貸款給中小企業,還有京東股權眾籌…等。

 

至於真有什麼特別的?其實中國這些巨頭的營業模式還真的是混戰互抄,能擴大用戶,拿越多數據並進行分析,就能夠降低風險提高獲利,事實上,這是需要富爸爸輸血的產業,越小的業者越難玩。

 

總結這十強來看,主要的FinTech的商業模式大同小異,講的就是透過非常簡便、透明和易用的手續吸引用戶,蒐集消費者或貸款者的大數據,然後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來分析給出信用評等做風險控管,接著再貸款給貸款者,盡力去除中介機構和複雜耗時長的手續與不透明的費用(傳統金融機構的硬傷)。

 

未來這樣的趨勢只會更進一步,即便中美P2P行業都有因詐欺和倒債遇冷的情形,但是傳統金融行業被金融科技顛覆的時日依舊迫近,懂得順應潮流的金融機構在未來才能有競爭力,想要用法規來阻擋金融科技的大潮,只是延長自己被淘汰的陣痛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