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錢樹24:股價“三層肉”理論

楊惟雯

 

在我看來,學習投資的人只要掌握兩門課程就足夠了, 一是怎麼給企業估價,二是怎麼看待價格。

 

一、股市的最大悖論——價格圍繞價值波動?

 

教科書上總告訴價值投資者,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唯一能確定企業價值的辦法就是未來現金流折現,而價格圍繞其上下波動。

 

但問題出來了,理論上一個上市公司的價值,短期是相對確定的,那麼為何股價常會有遽烈波動呢?那我們炒股,究竟是研究公司價值還是研究價格呢?

 

經過投資專家多年的思考與反思,終於發現了真相。真相是——

 

股票價格是“三層肉”=企業價值+流動性溢價+風險偏好

 

例如,A股市場嚴重供不應求,始終存在流動性溢價,所以股票價格絕大多數時間並不是圍繞著價值波動,而是始終在價值上方波動,大部分時間存在一定泡沫。這一點香港市場恰恰相反,香港長時間存在流動性折價。

 

也就是說,在目前的A股市場,股價圍繞著企業價值、流動性溢價、風險偏好三者之和波動,我起個通俗易懂的名字,叫作“股價三層肉”。正因為存在“三層肉”,買到低估的股票是奢望,能買到估值合理的股票也只能在漫長的熊市中,想參與市場的投資者,不得不經常用較高的價錢買到不值這麼貴的貨。

 

二、炒股“三層肉”理論

 

三層肉中,每一層的彈性特徵——越低層彈性越小、越高層彈性越大

 

1價值層
公司研究報告出來後,每個人會給出不同的合理價格區間,但即使有一萬個不同的報價,也無法改變最終價值,這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為意志而轉移。

 

假設一個公司業績每年業績穩定增長10%,且社會無風險利率不變,理論上其價值每年增長10%,無風險利率變動或公司預期成長性變動時,價值才會變動。

顯然,價值層是最沒彈性的,在美國這樣極其有效的市場裡,因為價值變動而引起的價格波動,往往是一步到位。而A股的上市公司透明度差,所以不同研究者對同一公司的估值不同,但總的來說,彈性有限。

 

2流動性溢價層
流動性溢價是A股市場特有的,為何?因為供小於求,只有供小於求的市場會出現流動性溢價,可以從IPO個股的受歡迎程度、打新的中簽率看出A股供小於求到令人髮指的程度,幾億人、幾十萬大小機構、幾十萬億資金只能買2800檔股票的流通盤,即使扣掉前100個大盤股,平均每檔股票也能分得100億的搶購資金,那就只有一個結果——“瘋搶”。

 

為何每隔幾年就一定會來一輪特大牛市?因為每隔幾年場外資金就會積累到相當的水位,一旦某個特定時點激發起場外資金流入,就會如同開閘放水一樣,外水迅速流入場內,把流動性溢價迅速推高。而牛市里瘋狂的股東減持、大規模的IPO…等等又持續抽水降低流動性溢價。

 

3風險偏好層
例如A股市場由於監管層的呵護,基本沒有退市,還有借殼、打新…等,加上需求側以高風險偏好的個人投資者、公私募基金為主,而不是歐美市場以低風險偏好資金為主,所以風險偏好不是一般的高,而是非常高。

 

也可以這樣說,流動性溢價層是中長線資金、風險偏好層是中短線資金的影響。風險偏好是對股市波動影響最明顯、彈性最大的因素,幾乎決定著大勢的中短期方向。資金避險時,股市迅速下跌;避險結束時,股市止跌;樂觀情緒時,股市迅速上升。(風險偏好不但適用於大勢也適用於個股和板塊)

 

因此,對股價波動的影響,企業價值影響時間較長、流動性溢價影響時間中等、風險偏好影響時間較短

 

三、如何理解熊市和牛市?

 

三層肉在不同市場階段的厚度不同。

牛市里,流動性溢價層和風險偏好層都比較厚,對股價的影響遠遠超過價值層,所以價值的變化不會對股價產生顯著影響。有意思的是,正統的價值投資者由於照搬教科書,往往會因為價格偏離價值太多而錯過最大的行情。

 

跌勢里,流動性溢價層和風險偏好層持續減少,價值的變化也不會對股價產生顯著影響,因為此前的價格在遠遠高於價值的位置運行,即使腰斬再腰斬,也不會回到價值區,所以回落時即使買入優質股也很危險。最好的辦法是空倉。

 

牛皮市里,價值層和流動性溢價層不會有明顯變動,影響最大的是風險偏好層,所以這個時候,大勢箱體震盪,個股份化明顯,遊資們選擇一個一個板塊發動行情,各個擊破,由於流動性溢價層和風險偏好層的彈性仍在,所以並不擔心收割的事,這時候是游資和概念炒作的熱土。

 

熊市里,流動性溢價層和風險偏好層都比較薄,而價值層仍然穩定,所以價值的變化顯著影響股價變化。這時候就是價值投資者大展拳腳的時候,研究企業價值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