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物流外傳81:京東推出“售後到家”

楊惟雯

2014年10月16日,京東宣佈聯合宏碁、戴爾、中興、索尼、努比亞、酷派、聯想等40餘家電腦、手機廠商,推出了“售後到家”,也就是做產品維修的活兒。

 

京東電商自建物後,幹嘛還去撈“售後維修”這個破天荒的事?

這是否暗示,互聯網在顛覆了各個傳統行業的銷售、行銷、產品設計後,是不是連產品維修這檔事也要取而代之?京東為啥要趟這渾水?

 

想必很多人都有切身體驗,不管是手機、電腦、筆電的維修服務幾乎讓人難以忍受,查網點、送機器、取機器、維修時間長……可說是客戶體驗最差的一個環節

而京東這次大張旗鼓地要“接管”售後維修,正是要用互聯網思維,將維修的行當給“革命”了!

 

這裡面有二點意涵值得推敲:

1、如果你沒有自建的物流配送網路,壓根兒無法攬這活兒,因為協力廠商的物流快遞公司不具備這個能力,所以自有物流是必要條件。據公開資料,截止到6月30日,京東在全國擁有7大物流中心,在39座城市建立了97個大型倉庫,運營1808個配送站和715個自提點和自提櫃,覆蓋1780個區縣,在111個區縣提供“211限時達”服務,622個區縣提供次日達服務。

 

2、“售後到家”表面看起來是一個服務,但背後其實是“逆向物流”。因為這檔事不只要求快遞員上門取貨,也並非只是簽個字、驗個貨就完事了,比如電腦,要按照維修的要求、規範,進行初步的檢測,甚至要排除一些故障,還要保證產品的耳機、資料線、電源線等配件齊全,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員培訓成本要高很多,物流的成本也會大幅度上升。

 

所以說,“售後維修”這事,不是不能做,是沒有人願意做,京東如果沒有自建的物流配送體系的支撐,也根本玩不轉。

但反過來想,“售後服務”是自建物流結出來第一粒果實,仔細想想,物流中心、配送網路…等基礎設施就像神經網路一樣,四通八達,佈滿全國各個角落,未來能延伸出來的服務和價值充滿想像力。

 

首先,掌握用戶體驗
隨著電商行業的升級,消費者正發生改變,價格等因素不再主導消費決策,物流、商品品質和個性生活方式…等上位,結果就是物流不給力,用戶體驗就大打折扣,這一點會越來越突出,這是自建物流的潛在價值,日後會逐級放大。

 

其次,管道下沉是市場競爭的未來趨勢,是兵家必爭之地。
僅拿“售後到家”服務來說,縱深到三到六線城市,更廣袤的縣、鄉鎮地區,如果沒有自主的物流配送網路,這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京東這幾年拼命地將管道往下延伸,因為除了自己做,協力廠商快遞物流考慮到訂單量和成本,根本沒動力幹。

最後,拼的就是這“最後一公里”延展的想像空間。
想像一下,當有了一張龐大的物流、配送和倉儲網路,這張網不僅對外部可以開放,能成一樁獨立的生意,上面也能延伸出多樣化的服務,特別是在三~六線城市,每一個深入到偏僻地區的快遞員,承擔的角色更多,品牌的宣傳、形象的樹立、傳遞相關的推廣資訊。在互聯網“人與服務”連接越來越重要的今後,這就相當於與用戶連接的一個“接觸點”,移動、O2O、社交…等模式都有延展的空間。

 

總之,“售後到家”拔高了物流的功用,而物流也會在電商下一輪的角逐中擔當起更關鍵的角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