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的物語19:DIY染髮

楊惟婷

 

目前在家DIY染髮愈來愈普遍了。
而染髮族必須有的危險意識是,染髮劑對皮膚的刺激性、毒性與危及健康的後遺症,遠遠大於擦在臉上的化妝品。

 

一、「PPD」的化學作用

 

一組染髮劑,從百來元到四、五百元都有,大半都貼上「不含PPD」的標籤。那麼,PPD究竟是什麼呢?

 

PPD化學全名是Para Phenylene Diamine,中文是對苯二胺。寫法上還有p-Phenylenediamine,都是一樣的成分。

 

染髮劑的AB兩劑,就像兩節式的組合玩具。之所以要兩劑式設計,就是為了要在「頭髮裡」顯色,先將色料拆解成A與B兩部份,等滲進去頭髮後再組合

PPD是色料的「半個」身子。PPD是染髮劑的A部份,必須跟B部份組合牢靠後,才能顯現出想要染髮的顏色。

 

兩劑式的染髮劑中,PPD在第一劑裡

粉劑式的染髮劑(使用前加水或其他液體混合者),就含在粉劑裡。

PPD是染髮劑中主要的接觸性過敏物質。因為個人膚質差異,常有不同程度的過敏症狀發生,像是發癢、紅腫、濕疹等癥狀。

 

台灣民眾偏好染藍紫色調、灰黑色調、棕色調,都必須強力借重PPD來當組合的A部份,而其他紅、黃、綠等色調,則使用非PPD的成分。(但嚴格說還是跟PPD的結構類似)

 

二、注意衛福部核准字號才有保障

 

請留意那些拚命吹噓草本染髮劑、純植物性染髮劑的品牌。有些業者就吃定消費者「學問有限」,道貌岸然地告訴你PPD有多可怕,混淆你的認知注意力來促成購買,但其實他賣的產品也是含有PPD的。

尤其,你會發現同一個品牌的染髮劑,有些強調不含PPD,有些則無。其實是「色調」決定採用什麼當染髮劑的A部份。但擺在一起銷售,就能微妙地發揮整個品牌都不含PPD的障眼法。

 

按台灣法規規範:染髮劑必須取得衛福部核准字號才能銷售。而且因為「色號不同」使用的染料成分就不同,因此規定每一個顏色編號,都需要申請一個衛福部核准字號,才能上市販賣。例如進口品牌得申請「衛署妝輸第xxx號」,國內品牌必須申請「衛署妝製第xxx號」。

 

所以,不論聲稱是天然的或植物的或不含PPD,只要上衛生署藥檢局網站確認有沒有含PPD、含量多少,立刻真相大白。所以,你只要利用包裝盒上的字號(或以產品中英文名稱、代理商、製造工廠名等皆可)就能查詢。

 

三、正確染髮方法

 

染髮劑中所使用的主力成分,不論是第一劑或第二劑,對皮膚全都不友善。所以,染髮最重要的概念是:不讓染劑接觸到皮膚
避免染髮劑傷人的作法,就是謝絕與皮膚(頭皮)接觸。

不管你要DIY染髮,或者家人要染髮,請記住以下重點:

 

1、選擇一款較安全的染髮劑品牌。

2染髮前一次的洗髮,不要用潤髮乳、髮膜或髮蠟,避免「附著太多」外來物質在髮絲上,免得染不上去。

3染髮時,先不要洗頭髮,直接用噴槍將頭髮噴「半濕」,這樣比較好梳理,也比較容易均勻塗上去。(不洗頭是要「留住」好不容易在頭皮上養出的護頭皮油垢)

4、染髮方法是先將第一劑擦在頭髮上(這其實大概要10~15分鐘才能完成),全部擦完後,再將第二劑塗上去。全部塗完後,用雙手(當然是戴手套)把全部的頭髮抓一抓,讓塗上去的染料更均勻。

5、等多久?夏天(室溫27度以上)半小時內就可以。冬天(室溫17度以下)四~五十分鐘左右。大原則,不超過1小時。

6、溫水沖頭髮,而且一定要沖到沒顏色。(不用擔心,這些顏色本來就沒鑽進頭髮裡)儘量把頭皮沖乾淨(先別用洗髮精,沖到沒顏色才用洗髮精)。

7最後一定要用潤髮乳,而且是傳統「會起泡」的潤髮乳。因為潤髮乳是酸性,而且酸度還滿酸的PH3左右。拿來全頭潤髮,是為了要中和染髮劑的鹼性,讓頭髮不至於角質崩盤,愈染髮質愈慘。

 

此外,可留意染髮前兩天不洗頭,目的是讓頭皮充滿油脂膜保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