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管理77:醫療產業與物聯網技術應用

楊惟雯

 

醫療業常見到各種物聯網感測技術的應用,包括院內的管理與診療流程,以及院外的遠距照護服務,都已經使用不少感測技術。

 

一、院內物聯網感測技術的應用

 

以醫院內部應用來說,像是臺北署立醫院、國泰綜合醫院、三軍總醫院等都已導入RFID,主要用途是利用條碼或RFID辨識與控管病患、新生兒、藥品、血袋或貴重儀器等院內重要資產,不僅減輕醫護人員管理的負擔,還能避免人為疏失,使控管流程更即時與準確,這些應用型態可視為物聯網的初階應用。

 

不過,多數規模不大的醫院對這些資產的控管流程較不複雜,相較於護理人員控管這些設備,額外導入感測技術的效益較不顯著。

衛生署資訊中心主任許明暉指出,醫院應該發揮感測裝置主動傳遞訊號的特性,找出更必要的應用模式。

 

一、院外物聯網感測技術的應用

 

遠距醫療照護服務也是數年前就開始導入物聯網的應用。

以居家式的遠距照護服務來說,讓慢性病的病患在家中架設生理量測儀器,定期在家量測生理資訊,將記錄輸入電腦後,透過網路回傳院內的系統,累積病患的生理資訊,由照護人員研判病情,若有異常,可主動提供醫療照護服務。

 

例如臺北醫學大學正在進行心電圖量測的實驗計畫,在住院病患胸口貼上10元硬幣大小的感測裝置,隨時量測心電圖的資訊,透過3G網路上傳到院內系統,在任 何時刻都能呈現病患當下的心電圖狀況,由醫護人員持續監控,在病患的心臟出問題之前,醫護人員就能透過心電圖預先處置病情,防止因為人員發現太晚,導致病情惡化。

 

不過,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友專表示,如果未來要推廣到遠距照護服務時,病患必須在家中架設無線路由器等網路設備,才能透過3G網路傳送生理量測資訊,將增加推廣的困難度。

 

三、物聯網帶來巨量資料的新挑戰

 

一般常見的感測器多半只用來記錄資訊,但是若進一步成物聯網時,各種感測器搜集到的資料,通通要送到後端系統分析處理,感測器越多,長時間累積下來,搜集到的資料非常龐大,分析難度也很高,甚至有些感測器所收集到的資料,是非結構性的資料時,比如圖片、影像等,資料的處理難度更高。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資訊科學系教授杜宏章表示,物聯網真的要能大規模應用到生活中,資料分析是最重要的,因此,將來最大的挑戰是在處理這些龐大又複雜的資料。因為預測是物聯網的終極應用,物聯網的成熟會帶動巨量資料的分析挑戰。

 

為了處理這些巨量的原始資料,雲端運算將成為物聯網大規模應用的關鍵技術,甚至有些物聯網的學者將雲端運算視為物聯網架構的必要的一環,介於應用層和網路層中間的獨立一層。

這是因為,未來,物聯網涵蓋的領域將不斷擴大至整個產業鏈,甚至橫跨不同產業,屆時物聯網要擴大規模,就非得藉助雲端運算技術不可,包括傳遞、儲存及分析巨量資料等,才能延伸中更多的深入應用,甚至將這些應用轉變為隨取隨用的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