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管理60:《大亨小傳》短評

楊惟雯

 

書名:《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作者:F. 史考特‧費滋傑羅/著

原文作者:F. Scott Fitzgerald

譯者:喬志高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1年11月1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133524X

 

一、本書簡介

 

原著出版於1925年,是美國作家法蘭西斯·史考特·基·費茲傑羅所寫的一部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短篇小說,被視為美國文學「爵士時代」的象徵。

 

它在初出版時並不受歡迎——費茲傑羅在世時的總銷量只有少於二萬四千本。在大蕭條以及二戰時被忽略,直至20世紀50年代再版時才受到廣泛注目。其後的數十年它更成為高中、大學文學課的標準教材。目前已被譽為二十世紀美國文學史最偉大的小說,在「現代文庫」編選的世紀百大小說,僅次於《尤里西斯》,名列第二。

 

從本書結構來看,寫作手法採用了插敘的手法。敘事者是本書真正主角(第一人稱),名字叫尼克•卡拉威(是書中男主角傑·蓋茨比的鄰居)。尼克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著傑·蓋茨比的人生經歷莫大轉變。

 

費茲傑羅曾經這樣跟朋友談論《大亨小傳》:「這部小說的重心放在『幻象的消滅』之上——正是這種幻象,才使得這個世界那麼鮮豔。你根本無須理會事情的真跟假,只要它們沾上了那份魔術般的光彩就行了。」

 

二、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描寫的是經濟、藝術文化飛快發展,也極速墮落的二○年代美國。

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因總統威爾遜保持中立,一夕間在資本主義世界中暴富,參戰歐陸各國紛紛向美國舉債借貸。

直到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前,美國狂飆的二○年代,是紙醉金迷、夜夜笙歌的年代

 

書中男主角傑·蓋茨比是一個年輕多金的單身貴族沒人知道他是怎樣發財的。有人說他在禁酒期間非法釀酒發財、還有傳說說他殺過人、或者他在戰爭中是德國間諜、有人甚至說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侄子。

 

事實上,蓋茨比原本只是一個默默無名的窮小子,卻經過幾次機運,而擠身於上流社會。大家雖然對他的身世感到好奇,卻找不到蛛絲馬跡去探聽,而他也幾乎成為一個富有的神話。

但無論傑·蓋茨比事業如何輝煌,他始終是一個孤獨的人。因為他內心深處只想要「回到過去」:與他深愛的人黛西在一起。


但黛西已是和一個穩重的、受人尊敬的百萬富翁湯姆·布卡南結婚了,兩人還有一個女兒。而湯姆也是敘事者卡拉威就讀耶魯大學時的好友。

而小說的敘事者尼克·卡拉威是一個華爾街的股票商,他是蓋茨比的鄰居。

 

傑·蓋茨比為了能接近黛西,於是在每個周末必會舉辦華麗舞會,邀請大家出席,藉以作為接近黛西的第一步。

於是,幾個主角人物全串在一起了。不久,大家就都彼此熟識了。

 

對蓋茨比來說,已婚的黛西,這並不妨礙他去爭取黛西的愛,而黛西也覺得她被自己的婚姻束縛,對她的婚姻也不滿意。

而湯姆也有一個秘密情人默爾特,她是長島和紐約市之間的不毛之地上的一個加油站主的妻子。

 

有一天,蓋茨比與湯姆因為黛西而產生爭執,黛西因為神經緊張,為了平息情緒,駕著蓋茨比的車返家,而蓋茨比同坐。

途中發生交通事故,黛西意外地將默爾特撞死,默爾特是湯姆的情婦。

為了保護黛西,蓋茨比義無反顧的承擔起殺人的罪名,為了他愛她。
痛恨蓋茨比的湯姆,乃唆使默爾特的丈夫喬治·威爾遜,說是蓋茨比勾引默爾特,並且故意將她殺死。

結果蓋茨比被喬治·威爾遜殺死,然後喬治·威爾遜再自殺。

而黛西和她老公卻趁夜搬走了,最後只剩下敘事者卡拉威。
蓋茨比的葬禮幾乎無人參加,就連黛西也沒有參加。

卡拉威體會到,在這躁動中的社會中,在上流社會中,不論大家外表上看來多麼尊貴,在這些巨富們背影後面,實際上都是非常「涼薄的人」,湯姆和黛西也不例外。

卡拉威最後遇到了喬丹,才知曉蓋茨比的出身,也只是一個幻影。

 

三、心得分享

 

《大亨小傳》真的有這麼讚嗎?「了不起的蓋茨比」,究竟有啥了不起?如果它真的這麼超凡入聖,那麼它的神奇之處,究竟何在?

 

基本上,本書有一個很精采的故事背景,也可以視為一部無可救藥的浪漫愛情小說。一個出生貧窮家庭、一文不名的小夥子,愛上了南方世家的千金。一段跨越階級、卻被戰爭分離的青春戀人……。

 

而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男主角蓋茨比用幾近炙熱的愛去逐夢

美學角度來看,蓋茨比不論出身貧賤富貴,他純潔的靈魂,願意為真愛捨身就令人喝采,這或許是我為蓋茨比的華麗身影著迷的理由。
或許,這原始的瘋狂,是無法用文明的邏輯來推理的,就是愛

 

其次,本書正是影射一個「美國夢」的興起和沒落
許多讀過這部小說的評論家也提出過這問題:蓋茨比代表美國夢嗎?
出身寒微,但卻成為一個百萬富翁,可由此凸顯這美國夢的成功。
但湯姆和黛西是美國上層社會的代表,但他們不安於世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沒有道德,沒有義務,沒有自己的夢想
另默爾特和她的丈夫則是湯姆和黛西的犧牲品,面對這些富人的財富、權力和影響之下,他們毫無招架之力。

  

所謂的「美國夢」,曾是一種信念、一種慾望、一種夢想,讓在這塊充滿機會和財富土地上的人們,只要遵循一個明確的行為準則去努力,就有理由實現物質的成功
在蓋茨比父親珍藏的那本被他翻爛的《牛仔卡西迪》書的封底前頁上,蓋茨比年輕時寫下的作息時間表和自勉的箴言,實際上就是所謂的「美國夢」。

蓋茨比懷有「美國夢」,他認為他自己與眾不同,與他的父母也不同,甚至源自於柏拉圖式的自我觀念,他自認是上帝之子,他要為上帝的事業效勞,追求一種「博大的美和善」。顯然他把自己想像成為基督一樣的人物。十七歲時他決定改名,由原來的詹姆斯·蓋茲改為傑伊·蓋茨比就有這份涵義在內,因為傑伊·蓋茨比是英語「Jesus,God』s boy」(耶穌,上帝之子)發音的變體。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他改名那一刻起,他開始追求所謂的美和善,也就開始了他的人生悲劇。

 

蓋茨比把追求黛西·布坎南視為他追求的那種美的化身。當他見到她時,他知道他已把他不可言喻的理想與她的生命氣息結合在一起了。

他知道他的心要與上帝的心一樣專一,絕不可馳心旁騖。

當他第一次親吻她時,「她就像一朵鮮花一樣為他綻放,於是這個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在黛西身上,蓋茨比的夢想變得有血有肉。他企求與黛西聯袂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黛西根本無力擔任這個角色。她不過是一個以享樂為人生最高目標的資產階級小姐沒有思想沒有情操淺薄虛假無所事事。她絕不可能為實現蓋茨比的夢想,去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

 

或許蓋茨比本人是咎由自取,他並不是什麼「上帝之子」,他所具有的只是某種「了不起」的特質,即為自己誤導的夢想頑強拼搏的意志。他和黛西的丈夫湯姆·布坎南都擁有財富,但兩人的不同之處是他至少用他的財富去追求一種「美」,並竭盡全力去得到它;雖然,他最後並沒有贏得它。最後,喬治·威爾遜殺死了蓋茨比,而蓋茨比的夢想也徹底破滅了。

 

最後,令人感觸頗深的是,在這躁動中的社會中,逐夢是否可以不擇手段嗎?真愛可以用金錢量?滾滾濁世中,能否保有一泓清泉?

 

或許,「人人皆有追逐幸福的權利。」至少,美國的憲法是這樣子寫的。所以,不論出身或種族,大家都平等;每個人只要努力爭取,都有機會往上爬,都能作夢與追夢,這就是俗稱的「美國夢」。

但是,《大亨小傳》作者費滋傑羅身處在拜金主義社會中,却願意為浪漫主義的掙扎留下一絲嘆息,他留下了隱喻,也讓我們看清了拜金社會如何腐蝕人心及理想價值

 

書中的蓋茲比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夢代表,從赤貧中的赤貧,一路走向了富可敵國的富豪。在物質上,他什麼都不缺,人人稱羨

但即便這樣的人生成就,他的心靈依舊空虛、疏離、不滿足
他揮金如土,只為了要抓住在遠方的那一抹愛戀,那是他對過去的留戀;他要的,不是更多的財富,而是尋回他遺失的幸福。
他的未來本大有可為,他的人生還很長,只要他願意放下這個早已不屬於他的女人,他還有很多好日子可以過。他遲早可以找到一個真正屬於他的女人、他的幸福。

 

可是,他就是執著舊愛。他就這樣被心魔束縛住了、就是放不下。

當我們讀著《大亨小傳》的情節,心緒也淪陷在虛幻浮華的一夜揮霍,從瘋狂無羈的鏡頭到華麗誇張的一種狂歡嘉年華的氣氛呈現。
當我們感受在紙醉金迷的靡爛世界中狂飆的同時,我們也一步步陷入了某種哀傷中……,追悼那夢想、幻滅的糾纏,灰暗與毀滅的色調。

回頭問問自己,我們是否也曾追逐著那虛無飄渺的愛戀而不肯放下呢? 雖然我們知道,有時候,放手才會得到更多。

 

或許,我們真正該批評的是那靡爛物質生活,造成的靈魂墮落與敗壞

不過.... 也就是因為這書中美麗悲愴的愛情,費滋傑羅才能在美國文壇中享有如此高的地位吧!

 

當然,夢幻與現實之間的遙遙相望,既狂亂且使人沈思、既矛盾且又極具張力。我想,這也是本書深深吸引著我的魅力所在。

縱觀人生,快樂的高峰之間也總是伴隨悲傷的幽谷,或許,追求歡愉也只是想掩蓋諸多痛苦。在費滋傑羅的小說中,縱情的狂歡宴樂與失敗陷溺的交織映照,或許正是生命的真實寫照

 

總之,《大亨小傳》不免觸發我對躁動社會的反思。在目前紙醉金迷的社會中,當我們照見那些逐愛的靈魂,是否暗自思量:

人生,什麼最值得珍惜?如果我們對那無可救藥的浪漫嗤之以鼻,會不會是自己已低估了愛的價值?

畢競,這原始的瘋狂,是無法用文明的邏輯來推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