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春秋2-9:台灣遠距教學的現況

楊惟婷

 

遠距教學在教育部的支持之下,近來已成為各學校重點發展的一個項目。在科技潮流的驅使之下國內許多大學與專科院校也陸陸續續的啟用網路授課。無論學生身在何處,只要透過網路就能同步上課,無須到校,也可利用網路與學校共享教育資源,如此就可達到遠端學習的一個效果,也為教育寫下了另一全新的定義。

 

一、遠距教學(distance learning)的淵源

 

遠距教學的歷史已經很久遠了,最早約在十九世紀後期,以函授教學(Correspondence)的方式開始進行。那時,主要以郵寄方式克服遙遠的距離,將講義、教材寄給每個求學者,供學習者自行進修閱讀。

 

隨著無線廣播發明以後,加上上世紀中葉電視的發明,更將遠距教學帶到一個兼含視覺與聽覺學習方式的新階段。

 

遠距教學不僅提供交通不便的區域一種教育途徑,也為位在分隔遙遠兩地的師生間、或師生間之教學過程無法同時進行,遠距教學系統就可扮演起輔助教學的角色。

 

於是,世界各國紛紛成立遠距教學的專責機構,將之規劃為教育體系的新成員,以彌補傳統學制所不及的部份,並逐步推演出終身學習的教育目標。

 

二、台灣遠距教學的濫觴

 

台灣遠距教學由來已久,其最早型式是屬於單向式的教學。如:函授課程、空中大學

 

函授課程:這在傳輸媒介尚未有重大變革之前,其主要是以郵寄的方式,將教材送至每位學生的手上,由學生自修。但可見的由於路途的遙遠與教材送達時間的延遲,其時效性較差。

 

台灣成人進修遠距教學,目前主要有空中大學、空大附專,以及空中商專,目前約有18萬人經由空大與空專獲得學位。

而空中大學是台灣第一個從事遠距教學的機構。於1986年8月成立國立空中大學,同年11月正式開課,以無線電視頻道為教學的傳輸系統。而空大,屬於大學高等教育,學員只要修滿128個學分,就可以取得學士學位。空大校本部在台北縣蘆洲市,另外在全省11個地點設置學習指導中心,負責學員註冊與面授作業。空大的學習指導中心通常設在當地的大學中,學員須先就近至當地學習指導中心報名、註冊,成為全修生、選修生或自修生後,才可以登記選課。

 

除了看電視、廣播教學節目上課之外,每個月有一次面授課程,並且定時有期中、期末考試。費用方面是不收學費,只收學分費,每學分800元。

 

空中大學主要採電視、廣播教學,並輔以面授、書面等輔助教學方式。電視教學是委託華視製作,並在華視UHF頻道播出,另外為服務電視收訊不良地區,所有電視播放的節目都會製成廣播教學節目,再分送教育及漢聲兩台,分早、中、晚三段播出。

 

因應網路時代來臨,空大也利用電信網路發展遠距教學系統,目前實施的地區主要是離島如澎湖、金門、馬祖地區每月一次的面授課程,老師在台北校本部的主播教室,離島地區的學員在收播教室上課,如此可節省老師往來奔波的時間與經濟成本。

 

另外,與電腦、資訊相關的課程,學員可在空大的網頁上,下載所需的教材、軟體與檔案,還有BBS電子佈告欄系統,作為學員溝通交流的園地。空大未來將廣泛運用多媒體遠距教學系統,並計畫透過衛星與新加坡開放大學進行課程雙向交流,讓雙方國家的學生能跨國選課。

 

後來,有線電視業者,將教學目錄影帶排入頻道中播出,內容形形色色,包含:成人教育、中小學生的學科教學…等,這些嘗試的確使得電視這個傳播媒體,除了娛樂的效果外,還發揮了社教的功能。

 

不過,現有電視頻道提供之單向傳播,無法做到傳統教室面對面教學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之互動感。

 

三、教育部遠距教學計畫

 

台灣自1994年8月NII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專案推動小組成立以來,即積極的展開各項建設。在應用方面,「遠距教學」便是其中之一。

教育部並於同年12月開始在台大、清大、交大、中正及成功五所大學進行設置規劃的工作。

而「遠距教學先導系統」規劃委員會也在這時成立。其初步規劃目標為建立「即時群播」、「虛擬教室」及「課程隨選」三套遠距教學實驗系統,並擇定幾所大學進行規劃及測試。以作為將來全面推廣之借鏡。教育部計畫之宗旨主要是希望透過大專院校的網路平台,嘗試做跨校的選修,藉此達到教學資源共享

 

(一)「遠距教學先導系統」

 

為因應遠距教學的需求,教育部建置了三套模式,如下所述:

1、即時群播:

所謂的「即時群播」, 係結合了傳播科技、通訊、資訊等技術,將老師的聲音、影像傳給學生。此一模式,我們將之歸類為「同步」。意即老師與學生在不同的地點,但在同樣的時間,以視訊會議的方式,彼此透過網路做互動與交談。

參與本計劃的單位為:台大、清大、交大、中正及成功大學。

 

2、虛擬教室(Virtual Classroom):

虛擬教室就是沒有真正實體的教室,而是在電腦網路上,建立一個教室情境的教學及學習環境,我們稱它為虛擬教室。老師將課程、教學活動,利用電腦軟體,設計並放置於網路上。由於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置於網路上,學生可以利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事學習活動, 而後與老師做互動,並透過傳送 Email等等的形式來做討論。它可充分應用網路上各式各樣電腦資源與全球資訊網的多媒體與方便的網路應用特性,使得教學更加便捷與多樣化。至於互動上使用非同步方式,但必要時亦可利用線上討論之同步方式教學。

此種模式,我們將之歸類為「非同步」遠距教學,優點係為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參與本計劃的單位為:中央大學。

 

3、隨選視訊教學系統(VOD):

「隨選視訊的教學系統」,遠端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取得伺服器端( Video Server )所儲存之任何視訊,音訊,影像及靜態文字資料。提供遠端學生能隨時的選擇課程之學習。此種模式亦不受時間跟空間的限制,學生隨時可以上網看,老師跟學生也是透過網路從事互動的行為,學生們並將其作業、作品及報告放在網路上,大家互相來溝通。未來之發展,除遠距教學外,尚可有以下之應用:互動式電視、隨選電影、隨選電視遊戲、電子診療。

參與本計劃的單位為:中山大學,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及資策會教育訓練處。

 

(二)遠距教學之課程

 

遠距教學實施的課程主要是以「通識教育」與「特殊領域之課程」為主。 以工專為例,一個全方位的工程師,他不僅要懂工程,設計出來的東西更是看起來需要美觀,這就必須具備美學的概念。可惜的是, 在工專裡,懂得有關美學方面的老師很少,因此在這種情況下, 教育部便希望由國立大學當成主播教室,將通識的課程,轉播到其他的學校去,如此一來,資源便可以共享。

至於另外一些特殊領域的課程方面, 以生化科技為例,由一個學校單獨來開課是很困難的,這時教育部便希望可以聯合各個學校,一起合作開課,使資源能夠共享,並開出一些特殊之課程,讓大家共同去學習。

 

教育部最終之目的是希望把學校的資源, 不只是推及個人,更希望能夠推廣到社會上的每一個人身上。因為教育部認為「遠距教學」最適合應用在終身學習裡。一般人離開學校到社會工作以後,通常沒有什麼時間再回到學校學習,所以他們所擁有的時間,是零零碎碎的,比如晚上睡覺前的二十分鐘,或是剛吃飽飯的兩個鐘頭裡。 因此教育部希望大眾能夠隨時利用網路上網從事遠距的學習, 畢竟這是最佳的學習方式,因為大眾並不需千里迢迢地再跑回校園裡去學習新知。

 

(三)遠距教學無法取代校園的功能

 

雖然遠距教學有許多方便的地方, 但教育部並不認為遠距教學可以取代校園。 教育部還是覺得學生有必要到學校與老師、同學做互動、做人際關係的培養、做團隊精神的培養。教育部不希望學生躲在家裡便可以修到學位, 因為學生未來畢業後,還是得進入社會與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從事互動。

 

(四)遠距教學之成果與辦法

 

遠距教學實施至今,已有了初步之成果。 從 1997 年共有三十所學校推出二十二門課,到現在差不多有七十 ~ 八十所學校,每年開出一百多門課。 此外,國內之大學甚至也與國外大學一同合作實施教學課程, 這些課程都是採即時群播的方式實施,意即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實施遠距離教學。

目前教育部也修正了遠距教學的辦法,開放非同步的教學,並且認可此種遠距教學之學分,但也同時規定學分數應只佔總學分的三分之一。 事實上這三分之一的規定,用意是規範至國外求學的學生。 因為教育部認為,學生千里迢迢至國外求學,應著重於國外的課程,如果反而使用網路來修習國內的課程的話,會讓人有很奇怪的感覺, 所以教育部特訂定了遠距教學之學分,只可佔總學分數三分之一的規定。

 

現今教育部有一項專科以上遠距教學的作業要點, 所有的遠距教學都是依據這個規定,該要點裡提到了「非同步的遠距教學」是可以承認學分的,只要該教學方式係結合 WWW 等網路科技來從事非同步的溝通與討論。

 

此外, 教育部也鼓勵企業界、家庭能夠從事進修,目的是希望把學校的資源延伸到整個社會,人人都可以做終身的學習。

目前成功大學已把該校的遠距教學課程透過 Cable 播到附近的家庭去,家庭有問題的話, 可以打電話去問授課的老師。

 

(五)其它從事遠距教學工作的案例 :

.雲林科技大學遠距教學課程

.世新大學遠距教學

.台北醫學大學遠距教學網

.台灣大學醫學院遠距教學先導系統

.台灣大學非同步遠距教學

.交通大學互動式遠距教學 INET 線上服務網

.東華大學遠距教學

.東華大學遠距教學中心 --提供遠距教學課程影片

.高雄海洋技術學院遠距教學

.中央大學教學網

.中興大學遠距教學網

.朝陽科技大學遠距教學網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遠距教學

.交通大學微積分遠距教學實驗網路系統

.清華大學遠距教學

.成功大學遠距教學

.成功大學病理遠距教學

.義守大學遠距教學

.大葉大學遠距教學

.東海大學遠距教學

.陽明大學遠距教學

.中山大學網路大學

.淡江大學遠距教學

.南台科技大學遠距教學

.逢甲大學遠距教學

.世新大學遠距教學

.高雄師範大學遠距教學

 

四、台灣遠距教學的現代化

 

無論是函授課程或是空中大學,其僅屬於單向傳輸的教學方式,無法達到像傳統教室般,老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互動效果。在這樣的上課方式之下,師生間的隔閡感一直很難去克服。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通信傳輸技術與電腦科技日新月異,使得現今的遠距教學不僅能雙向交流,更能達到多點群播的效果。例如對於傳統遠距教學的一些限制,遠距教學的參與者開始試圖引入新的電信、電腦、傳播科技來克服這些困難,改單向傳播為雙向互動,並強調視覺功能。如雙向的視訊教學、電腦教學網路、電子佈告欄等應用。

 

在將來的學習環境裡,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個人電腦前聽學校教授在遠方教室中講課,可以看到教授講課的情形及書面教材,也可以發問,甚至可以錄下來重複研讀;而一般民眾也可透過這些教學系統,取得想修習的課程,隨時研習;公司對於員工的專業訓練,亦可由員工自己選擇在適當的時間直接利用電腦網路取得訓練的課程,整個學習的過程則如同老師在講堂上課般,可以討論、舉辦考試,也可有老師做個別指導的「辦公室開放時間」等功能。

 

新一代的遠距教學讓授課老師與上課學生間儘量享有學習上的便利性,而須比過去更活潑生動。因此,發展具多點交談、多媒體視訊傳輸能力的系統。

 

在台灣「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 (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十七項優先推動工作項目中,教育部主導的「遠距教學先導系統」,即為建設台灣「遠距教學」系統的先鋒計劃,是台灣邁向「遠距教學」現代化的第一步。

 

有鑑於推動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II)對於國家整體經濟社會發展舉足輕重,1994年 6月由行政院成立「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專案推動小組」(簡稱 NII 推動小組),著手進行各項國家資訊通信建設的推展工作。其中教育部積極展開 NII 在教育應用之相關實驗計畫中,「遠距教學」為其優先推動工作項目之一。

教育部為促進學術交流及資源共享,增進多元化進修管道及提升教學品質,自1997年起,鼓勵開辦遠距教學課程,並於1999年4月通過「專科以上學校開辦遠距教學作業要點」。希望能帶動老師致力於遠距教學的教材編製且能應用於進修部課程或推廣教育,達成提升教學品質,增進多元化進修管道與「發揮社區學院教育功能,提供終身學習環境」之教育理念。

 

五、交大互動式遠距教學案例簡介

 

(一)交大互動式遠距教學緣由

 

交大互動式遠距教學(i-NET@NCTU)的前身是視訊教學網,當時是以電信局電信研究所開發的「視訊會議與教學」(VES)系統為基礎,連接了交大博愛校區、光復校區、科學園區、工研院等地。這些地方透過電信局所鋪設的視訊線路、硬體設備,以及軟體的切換,就可以一起進行雙向、互動的遠距教學。

 

(二)交大互動式遠距教學運作方式

 

交大互動式遠距教學是以交大光復校區的主播教室為教學核心,透過電信局專線及軟體來切換各個遙端教室。授課老師在主播教室裡上課,而聲音、影像就由此傳到各個遙端教室;而遙端教室學生的聲音、影像也可以透過雙向視訊線路傳回主播教室。

以目前的情況而言,可以允許主播教室與任一遙端教室同時交談,而其他參與遠距教學課程的人也可看到他們交談的情形。各個遙端教室間的切換工作,主要是透過主播教室裡的導播人員來完成。

 

(三)交大互動式遠距教學的上課情形

 

上課時,授課老師坐定在講台,很自然地就如同一般上課。而控制台前的導播人員會操縱主播教室裡三台主要的攝影機,來拍攝上課的畫面。另外,老師的講義、教學錄影帶、電腦多媒體等教材,也可以很方便地透過導播人員的協助,傳送到遙端教室。通常,遙端教室至少會有一台攝影機拍攝遙端的學生,如此,遙端的上課情形就可以傳回主播教室。在主播教室裡的導播一旦收到這些畫面後,會視情況需要用控制台上的特效機來處理這些畫面。例如:遙端的學生發問時,導播可以把主播、遙端兩者的畫面合併成分割畫面再傳送出去。

 

(四)交大互動式遠距教學的目標

 

交大互動式遠距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率、而且容易使用的遠距教學系統,讓對遠距教學有興趣、或者有必要進行遠距教學的授課老師,都能夠很方便地進行教學。您只要有適當的課程,再配合一些互動教學、教材製作的建議,相信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可以熟悉互動式遠距教學的模式,進而發揮教學效果。

 

跋尾、鏡子與面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若即、卻又若離;

是貌合、卻又神離。

有時候,你以為自己在照鏡子,卻不知看到的是一副面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