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技職春秋1-16:項目教學法

楊惟婷

 

一、項目課程教學與普通課程教學的比較

 

1、在教材方面,

普通課程教學通常教材寫的是“第 一章,第一節……”;

而項目課程教學使用的教材寫的是“專案一,模組一……” 。

2、在教學內容方面,

傳統的教學內容往往是一堆枯燥的概念、名詞、指令;

而專案課程的教學內容則是與就業崗位工作任務密切相關的行動化的學習任務。

3、在教學組織形式方面,

普通課堂是學生台下排排坐,教師臺上翻教案,教師“灌”得辛苦,學生聽得懵懂;
而在專案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分成一個個學習小組,在體現職業環境特點的教學氛圍中,圍繞行動化的學習專案,教師做示範,學生邊討論、邊動手,規定訓練專案與自選訓練專案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在這裡,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在實踐性學習、知識應用的過程中學懂了知識,掌握了技能。

 

二、項目課程教學模式:讓學生學以致用

 

項目課程教學模式打破了學科化的知識體系,從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分析出發,依據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組建了一系列學習項目,而這些項目通常就是典型零件、典型產品和典型工藝等。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以完成項目為學習目標,在有目標的學習中實踐理論知識。所以,項目課程模式真正做到了理論融於實踐,動腦融於動手,做人融於做事,在“所學”與“所用”之間建立了一個近乎“零距離”的通道。

 

三、課程項目化

    

技職教育的人才培養品質與社會需求之間的不一致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具有明顯學科化傾向的課程模式不協調造成的問題。

技職教育作為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規律不同于學術人才培養規律。
而面對技職教育的課程改革,其中,又以課程項目化為一優質有效的途徑。

    

(一)課程項目化是技職院校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

    

課程項目化是指根據職業能力培養需要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將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訓練具體技能的項目,並根據項目組織原則實施教學與考核,以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課程設計。

 

課程項目化立足職業崗位要求,把現實職業領域的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等實際工作內容和過程作為課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或工作項目作為課程的主體內容,並與國家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要求相銜接,若干個項目課程組成課程模組,進而有機地構成與職業崗位實際業務密切對接的課程體系

    

(二)課程項目化的體系結構符合技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規律

    

以往通常認為影響職業能力形成的主要變數是知識練習,學生首先要儲備足夠的與能力相關的知識,然後通過練習把這些知識應用到實踐便可發展能力,強調在學習深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再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因而“知識儲備”被視為學校課程的主要和首先要完成的任務。

所以,長期主導技職教育的學科課程模式,其基礎體系是學科體系,學科體系的結構是按照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所建立的學科門類和學科內部知識的組合關係,因此,學科課程的功能定位必然是培養學術型專門人才。

 

事實上,職業能力是知識工作任務的聯繫,純粹的知識不是職業能力,純粹的工作任務也不是職業能力,只有當知識與工作任務相結合,個體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務時,才能說他具備了職業能力。這就要求在技職課程中,打破以往僅僅關注“知識點”的觀念,引入課程項目化來讓知識與工作任務之間建立聯繫,以職業情境中的實際問題來組織課程內容,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課程項目化模式的基礎體系是依附職業崗位(群)的工作任務體系來建構,目的在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這一特色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使學生通過項目課程的學習,成為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從事某一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課程項目化的課程開發技術

    

課程項目化並不是在原有學科課程體系後面增加幾個項目課程,用以整合與應用所學的學科知識。

真正的職業教育課程項目化體系應該考慮所設計的專案能否覆蓋整個工作領域,能否承載該工作領域所需要的所有知識,按照什麼線索對專案進行劃分,其結果能否全面地體現工作體系的特徵等方面的問題。目前,對於技職課程項目化,我們缺乏的不是理論和思路,而是課程開發關鍵技術。

    

1、技職課程項目化的設計原則

技職課程項目化的設計,應該符合以下三項原則:
其一是實踐性原則,就是說項目的出現必須源自實踐領域,是與學生未來的職業實踐相關聯的,這樣的項目才具有驅動性,學生探究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動機強度才大。
其二是相關性原則,是指可以把工作內容相關程度比較高的任務模組合併在一起。根據這個原則,既可以把同一個任務領域的幾個單項任務模組合併在一起,也可以把幾個不同任務領域的模組合併在一起,從而實現按照工作體系進行課程項目化門類的劃分。
其三是思考性原則,是指項目的設計必須有一定的智力含量,有一定的難度和思考空間,是“智慧+技能”的智慧化項目,而不是純粹動作技能方面的項目。只有這樣的項目,才能達到促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整合起來的目的。

    

2、項目選取方法

在項目選取方面,應當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是選擇位於畢業生就業區域內,與畢業生就業崗位相對應企業的生產和工作過程,概括出基本覆蓋工作崗位群的工作任務,以此作為項目設計的基礎,如設備維修、工藝編制等。
第二步是以工作任務之間的區別為邊界,進一步選擇典型產品來使工作項目具體化,如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按照學科體系課程門類可劃分為“微機控制技術及應用”、“感測器及應用”、“電工與電子技術”等,但在工作崗位上這些課程的知識都是綜合應用的,因此,可以按照典型產品的生產要求形成一門綜合的項目課程。典型產品選取既要充分考慮其典型性,達到讓學生觸類旁通的目的,也要充分考慮地方經濟特點,從而體現出技職教育的地方性。

    

3、在項目順序排列方面

課程項目化改革是要求以工作邏輯取代知識邏輯,其課程內容的順序排列線索就需要在項目的關係中去尋找。
一般地說,工作項目常見的有三種邏輯關係:
其一是遞進式,即這些項目是按照難易程度由低到高排列的,如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機械製圖”這門課程,可按照零件的複雜程度來進行項目序化。
其二是並列式,即這些項目之間既不存在複雜程度差別,也不存在明顯的相互關係,如藥劑生產專業不同劑型的生產。
其三是流線式,即這些專案是按照前後邏輯關系依次進行的,如電子產品生產專業中的產品組裝、產品檢測、產品維修。在課程設計中,需要結合專業的具體內容,找到每個專業所特有的工作邏輯。

    

4、在項目內容選擇方面

在內容選擇方面,可按照能力本位(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全面審視課程的工作任務分析來進行,但與CBE課程不同的是,技職課程項目化要重視兩個基本轉換,即工作體系到課程體系的轉換、職業能力標準到課程標準的轉換。
在課程項目化改革中,知識與工作任務之間的聯繫是其重要內容,以結果為參照點,把過程與結果統一起來,而且要加強對操作細節的分析,最好能把操作經驗、操作訣竅等默會知識納入進去,因為細節往往影響職業能力的形成。要避免以工作任務為參照點重新剪裁原有的理論知識體系的傾向。  

 

5、在項目內容組織方面

在內容組織方面,要打破思維定勢,圍繞職業能力的實現,以滿足理解工作過程為基本原則,將學科性課程中有關的理論知識按照一定的規律分配滲透到各項目中去,不要求學生立即掌握一個項目所需要的所有知識,而是可以在項目的逐個完成過程中來掌握這些知識,同時,要注意每個項目的設置不宜過大,以免支撐的理論知識太多,導致教學組織比較困難,每個項目應該有其能力培養的側重點。

有些理論知識可以轉化為實踐項目來介紹。比 如“信息技術基礎”這門課程中文書處理軟體的教學,可以設計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文檔,如《個人自薦書》,讓他們在學會建立文檔的過程中掌握文書處理軟體的使用。

    

四、課程項目化改革的配套建設問題

    

技職院校課程項目化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認真解決好項目設計開發和教學活動組織等基本問題,而且需要技職院校對現有的軟硬體進行整合和提升,搞好相關的配套措施建設。這其中應突出解決的是課程教材、教學基地和相關保障機制的建設問題。

    

(一)課程教材建設問題

    

特色化教材建設歷來是課程改革的標誌性成果體現,更是組織教學和指導學生學習的基本依據。

課程項目化改革的教材建設具有完全不同于傳統課程教材的特點和要求。

在內容上,項目化的課程教材不再是相關學科體系中概念、理論知識等的系統歸納,而應當是完成工作任務(項目)的背景資料、操作規範說明和進程指導方案。

在形式上,這類教材不再僅僅是紙質的書本,而應該是包括紙質教材、電子課件、課程教學軟體、多媒體聲像資料等多種形式的“立體化”教材。同時,教材必須是動態的,針對地區或行業經濟及技術的發展水準及時進行增刪、修改與重新組合,即體現教材建設的“求新、求異、求變”。基於技職院校目前的課程研究現狀,可採取引進專家的研究成果與培訓本校科研人員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專題研究,在研究的基礎上編制課程開發與專業教學指導手冊,建立課程改革的規範,以提高效率。

    

(二)教學基地建設問題

    

課程項目化改革的要求是將現實職業崗位的實際工作內容和過程引入教學過程,因此,必須專門建設等同於具體職業工作各種客觀條件的教學環境,建成配備“全仿真”的車間、工作室、設計室、操作間、客房、劇場或者辦公室等等,即建設“校內職場”。

就技職院校中實訓中心(室)而言,以往主要根據學科課程教學的需要設計和建設,這是一種學科內容導向的設計模式,它存在零散性等缺點,缺乏整體設計思路,加之課程體系本身存在的問題,加大了實訓中心(室)設計的偏差。

因此,按照課程項目化改革的相關要求,在實訓中心(室)的設計和改造上,要遵循兩個原則:
其一,空間結構與工作現場相吻合;
其二,具有生產功能和教學功能。

 

具體而言,在空間設計上,要儘量模擬企業的空間佈局,同時將生產區與教學區合理組合;在空間的裝飾上,如照明、色彩以及室內佈置等方面也要儘量模擬企業情境;在設備陳列方式上,要給學習者以真實的感覺。

在此基礎上,還要盡可能地按照企業的工作過程來組織實訓中心(室)的教學過程,從而讓學習者發展其無法在教室中獲得的實踐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與具體企業單位聯合,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將課堂延伸到現實職業崗位,這方面的建設可以說是技職院校課程項目化改革的“瓶頸”問題,但其重要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關鍵是不僅要全面規劃,更需要持續有效地加大投入。

    

(三)相關保障機制建設問題

    

建立持續有效的保障機制,是技職院校課程項目化改革得以順利進行並取得實效的必然要求。這方面的重點建設應包括:建立彈性教學計畫;加強“雙師”隊伍建設;加強校企合作等。

    

1、彈性教學計畫是實行課程項目化的前提。

教學計畫要充分體現職業意識,符合行業特點,可以根據學生參與企業重大項目的實際需要進行適當變更。例如,旅遊管理項目的教學計畫安排,就必須考慮到黃金周以及重大會議會展等旅遊旺季的實際情況,當重大會展接待與現行的教學計畫相衝突時,可以通過一定程式調整教學計畫來進行重要教學實訓。這樣雖然在形式上偏離了已經確定的教學計畫,但卻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了教學目標。

    

2、組建“雙師”隊伍是實行課程項目化的基礎。

課程項目化開發與教學最根本、最關鍵的要素是教師,只有教師具備“雙師”素質,才能有效完成課程項目化方案設計、實施教學等一系列任務,因此加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就成為貫徹職業教育思想的根本措施。為了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要建立項目教師深入企業鍛煉與發展職業能力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積極從企業引進與聘請人才,建立並完善實踐教學專、兼職師資隊伍。

    

3、互利多贏是實現課程項目化的根本保證。

課程項目要立足于學生、學校和企業多方面互利共贏的目標進行設計,課程項目化方案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培養,有利於教師成長,有利於學院發展,還要有利於企業發展。

因此,應借鑒國外的相關成功經驗,努力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儘快完善約束與激勵相結合的法律保障體系,如對為學校提供校外實訓基地、參與學校課程建設等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榮譽稱號及經濟獎勵;另一方面要激發校企合作的內部動力,找准學校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點,尋求校企合作的持續發展機制,如學校和企業可以以股份制形式共建學院或某一專業,堅持服務和受益相結合的原則,加強校企雙方情感的交流與效益的增長。

    

此外,還可以採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推進課程項目化的改革。例如,增加技職院校課程改革專項經費投入;根據專案教學的需要重新制定引進人才的標準;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明確教師開展課程建設的崗位職責,加大對課程建設有功人員的獎勵力度;對課程項目化的開發實行招標,實施專項管理;採取傾斜扶持政策,積極推進課程項目化改革的相關“精品課”建設等。

 

五、項目化課程教學案例: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企業能工巧匠受邀到大學課堂傳授技藝已成了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改革傳統。

 

(一) 項目化教學引入

溫州唐風服飾有限公司產品開發部經理徐亞玲就曾帶領設計師團隊受邀走進學院《女裝設計》課堂,把企業真實要開發的項目帶到課堂上,開展專案化教學,給服裝專業大學生講授女裝流行趨勢、當前設計的風格、理念。由於傳授的技藝與實踐工作結合非常緊密,也帶來設計的一些實踐案例,讓大學生們眼睛一亮,產生了濃厚的設計興趣。企業的設計師在課堂中結合自己多年積累的設計理念,與大學生互動交流,探討女裝市場開發一些“興奮點”,慢慢開啟學生的創作靈感。課後,同學們意猶未盡地說:“這兩節課時間怎麼這麼快?經過企業的專家提點,課堂變有趣了。

 

項目化教學主要通過女裝T恤設計為例子,講授T恤的面料再造、款式設計、圖案設計、色彩搭配等知識。課後,企業要求每個學生給企業提供設計稿,由企業設計師來點評,回饋意見,然後學生還需按照企業要求進行完善設計作品。這種根據企業一個真實專案為主的教學方式,被稱為項目化教學,使學生能夠真正明白設計要與企業的品牌文化、企業的風格定位、價格定位、銷售管道、市場進行有目的的結合,使藝術性和實用性能夠很好地融合,提升設計能力。徐亞玲設計師說,作為企業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培養優秀的設計人才,讓學生在校期間就可給企業做兼職設計師。

 

(二) 專家點評式互動教學

溫州嫁衣工坊總裁邵依苗,美學總監、首席設計師胡亞迪在為該院學生講授《立體裁剪》課時,開展了專家點評式互動教學。他們結合自己對溫州禮服市場的瞭解以及多年積累的專業知識,在課堂上對溫職院服裝0601班學生設計的30多款生日禮服一一進行了點評,讓學生們大開眼界,對禮服設計有了更直觀的瞭解。邵依苗說,讓學生參與實際專案的設計與製作,使他們能夠真正掌握實用技術和技能。通過參與人才培養,企業也能尋找到高技能人才,結果是雙贏。

 

(三)情境實戰考試真實考量學生技能水準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建築工程專業改革後的實踐考試課,考前不用去背筆記,考試考驗學生的動手能力。

以《房地產行銷》這門課來說,任課老師卓堅紅出了一招——考試內容就是做一份實際的溫州朗兆房地產行銷公司的樓盤行銷策劃。考試完後,閱卷老師除了任課老師之外,朗兆公司的經理也參與進來。這樣一來,學生們不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怎樣死記硬背課本和筆記內容上,而考試的內容完全與實際操作技能一樣,就可以考核了學生這門課的核心技能,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客觀。

 

透過此考試改革方式,以此來催化課改,通過對學生技能的考核也檢驗學生對課程的核心技能掌握情況。

考試改革後,考試內容變得生活化、個性化、人文化了,如《房地產行銷》課就以實際的案例來考核學生的行銷策劃能力,考生可以按照自己擅長的能力和實際情況來做策劃,解決實際問題;考試的方法就多樣化了,改革了過去單一的閉卷筆試的方法,分別以開卷筆試、大作業、讀書報告、課堂提問、實驗操作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考試方法。

 

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考試是促進學習的方法之一。考試應該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脈絡和重點,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和學習的熱情。考試改革後,許多學生也跳出了‘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忘筆記’的怪圈。而考試的內容、手段、方式也變得豐富多彩,考試的結果也相對比較客觀,作弊的學生也少了。

 

溫職院院長丁金昌說,“傳統的考試,容易導致學生死記硬背,難以反映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溫職院目前正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大力推行考試改革,一些操作性強的課程提倡大作業形式、小論文形式、設計形式、實訓形式、技能考核等多種考核方式,這樣可以真實地反映出每一名學生掌握技能的能力和學習效果,對提高教學品質起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張躍西.論高職教育與課程專案化【N】_光明日報,2007—12—10.

郝超,蔣慶斌.試論高職教育專案課程的基本內涵【J】.中國高教研究,2007,(7):59.

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75.

徐國慶.職業教育專案課程的幾個關鍵問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9.

魏文芳.專案課程建設是教學基本建設的核心任務【J】.湖北教育,2007,(11):6.

原載於《職業技術教育 人大複印資料》2009年第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