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春秋1-11:職業教育教材改革

楊惟婷

 

一、職業教育教材的功能與結構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物件,也是教師用以構建學生心理結構的外部工具或手段。

  

(一)教材的功能

傳統的觀點認為教材的功能主要是傳授知識,把教材視為“知識倉庫”,強調詳盡地向學生傳遞學科知識,為此,教材的編寫特別注重資料羅列的詳盡性、嚴謹性,並將教材中的描述性和結論性語言置於主導地位,而且大多流於艱深抽象,未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接受能力,導致阻礙學生個性的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教育觀、人才觀的改變,教材的功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材是一種學習資源,面對這些學習資源,教師和學生不是‘材料員’而是‘建築師’,他們是材料的主人。現代教材必須能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和發展,必須把學生個性發展置於教材結構設計的核心位置,這才是科學的教材功能觀。

所以,現代教材應具備以下功能:

1思想品德培養功能

育人德為首,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客體,自然肩負著學生思想品德培養的重要任務。  

2經驗傳承功能

教材是學校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所以,教材自然成為人類系統知識積累、儲存及傳播的最重要的手段。

3心理認知結構構建功能

從教學過程分析,只有教材可以潛移默化改造學生認知結構,所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是從教材的知識(認知物件) 結構轉化而來的。

 

(二)教材的結構

要實現教材的功能,就必須有相應的教材結構。開發一本好的教材,既要有符合不同教育類型要求的科學合理的目標結構和內容結構,又要有符合不同教育類型學生心理結構構建、能力形成和學習動機發展規律的教材過程結構。因此,教材結構設計應從目標結構內容結構過程結構等三個維度上進行研究。

1、教材目標結構
教材的目標結構是由教材的總目標逐漸分化得到的,但從節到章、從章到整本教材、從整本教材到課程目標來看,教材目標結構設計又是一個協調整合的過程。

美國心理學家耐特( Knight) 和瑞莫斯(Remmers) 通過實驗發現,如果學生能認清學習目標,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明確的目標”是指目標要具體、且學習者能理解它的意義。

2、教材內容結構

教材的內容,必須對不同課程所涵蓋能力分析所得知識、技能、態度等面向合理地安排、置入在教材中,使教材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為貫徹網路化原則,在教材設計中,首先要以教材目標結構設計為中心,設計出包括各種經驗結點及其聯線的網路型圖式,然後依據這種圖式來編寫及闡述教材。其次在各種經驗結點的闡述方面要作出恰當的概括,並適當提示各種聯繫線索。

3、教材過程結構

既然學習的本質是學生心理結構的構建,那麼教材過程結構的設計,就需要按照學生心理結構分步構建的要求,堅持“自頂而下”、“漸進分化”、“逐步求精”、“協調整合”等原則的基礎上,遵循能力形成和學習動機發展兩大規律進行設計。

同時,教材過程結構設計應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技職教材的改革方向

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職業教育教材也必須體現以就業為嚮導。

所以,技職教材的改革,必須走出普教教材的學科模式,建立具有職教特色、能力特色的職教教材編寫體系。

 

所以,技職教材的編寫,要滿足以下面向﹕

1、技職教材的編寫一定要能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目標,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在內容上以實用、夠用為原則,選擇崗位需求的,去除高、精、尖和抽象的理論,盡可能使用簡潔直觀的插圖,安排簡單易行的實驗,以發揮學生的表像思維能力,多掌握實踐技能。

 

2、教科書不等於教材,它只是教材的一部分,編好教科書並不等於編好教材。所以,技職教材的內容除了理論知識外,還應包括工藝流程、技術標準、操作規範、安全須知、實習指導等,在教材的呈現形式上也應是“立體”的。

  

3、技職教育教材改革是以課程改革為基礎的,又是為課程改革服務的,因此教材的編寫必須與課程改革緊密相聯,反映課程改革的思路,形成以課程標準為基礎,加主要教學參考書、教師自編講義、具體的工作任務書、實習指導書、自我評價資料等構成的“學習包”,並最終形成彈性化、個性化的教材體系。

 

4、技職教材應遵循課程標準,並搭建校企合作的橋樑,引入企業一線的技術管理人員通力合作,充分體現出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避免學非所用。

其中,合作開發是指與企業、行業合作開發教材,由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與教材的編寫,可以將實際工作中所需的技能與知識引入到教材中,使最新的知識與最新的應用充實到教學過程中,通過專業教師與工程技術人員的有機結合,縮短現在高職教材中理論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差異,使學生能真正掌握實際有用的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社會培養出真正的實用型人才。

 

5、此外,“雙證制”是技職教育的特色所在,它的實施要求學生不僅要獲得學歷證書,而且要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技能等級證書。

所以,技職教材內容編制,必須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相銜接。                                                                                                                                                                                                                                                                                                                                                                                                                                                                                                                                                                                                                                        特別是要和國家職業資格考試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等國家職業准入制度的內容連接與融通,成為學生掌握職業技能、步入工作崗位的實用必讀手冊,而不是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例如,技職教材的編寫可與勞動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鑒定標準有效銜接。

 

三、實現國外職業教育教材本土化
   

德國、澳大利亞、美國等發達國家職業教育教材起步早、發展快,職業教育教材品質保證體系比較完備,不乏較高標準的教材,尤其是其中的行業或專業實踐技能標準,如旅遊管理、外經外貿類職業教育教材,國際通用,非常適合大陸職業教育教學。

   

總體上看,大陸引進國外職教教材的途徑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版權引進教材:一般由出版社通過版權貿易與國外職教教材出版商洽談教材版權引進事宜,然後在國內出版外文版原版教材或中文譯本教材。例如,近些年來國內出版社通過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法蘭克福書展及有關版權代理機構,把國外職業教育教材不斷引入國內。
二是項目引進教材:國內中高職學校、培訓機構在與國外培訓機構開展培訓項目合作過程中,引進使用的相關教材,分為正式出版教材和自編教材等類型。例如,近些年來國內職業學校、培訓機構通過與境外機構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合作等途徑,把國外職業教育教材不斷引入國內。

 

但國外原版職教教材雖然大多是行業一線的專家編寫的,貼近行業工作要求,編制科學、內容先進,但是若不加處理,直接拿來給職業學校的學生使用,肯定會造成“水土不服”,難以適應。且在教材翻譯的過程中,由於翻譯人員的外語水準、對技術的把握等問題,詞句時常含混晦澀,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所以,推進國外職業教育教材內容的本土化,需要編輯、一線教師、技術專家和翻譯人員的共同努力,僅僅依靠單方面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

   

另外,國外引入教材本身,亦存在職業標準、國情的差異,引進原版職教教材培養目標難以完全適應國內實際。所以,在引進國外職教教材過程中,仍應結合大陸本土特色,對教材內容、選材等加以創造性改造,拋棄不切實際的內容,補充職業教育最新教學成果,實現優勢互補,使國外職教教材更好地為我國技能人才培養服務。

 

四、職業教育教材品質評價問題

  

職業教育教材品質評價(以下簡稱教材品質評價),是以職業教育教材為物件,根據一定的目標,採用一切可行的評價技術和方法,對教材編制、印刷等及其效果進行測定,分析教材編寫目標實行的程度,從而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

 

1、職業教育教材品質評價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教材評價應與職業教育目標緊密聯繫,教材評價主要注重分析和診斷教材,且教材評價強調被評價者(即編寫者)的主動性。

評價的方法之一,就是要編制一套科學的職業教育教材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要遵循教材規律,以系統理論為基礎;既具有時代特色、獨立性,又有整體性或完備性;既有可測性(或可行性)和可比性,又要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基本指標與附加指標相結合。

其評價指標的設計過程包括確定指標、分配權重、編制標準三個步驟,最終形成職業教育教材品質評價指標體系。

  

2、職業教育課程標準是職業教育教材品質的重要評價標準。

職業教育課程標準是根據課程目標,以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形成為重點,為教和學提供詳細指導而編寫的指導性檔。

職業教育的課程標準是職業教育教材編寫和出版的依據,也是職業教育教學必須達到的品質標準。一般認為,課程標準是各級各類教學中“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檔”。

 

從內涵上分,課程標準分為課程內容標準課程考核標準兩個部分。課程內容標準是對課程的定位、目標與任務、內容和體系、組織與實施提出的具體要求;課程考核標準是對課程在知識、能力、技能等方面提出的“質”和“量”的標準。

 

目前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和課程標準雜而亂,一些職業學校為了片面地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盲目設置專業,造成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品質下降。另一方面,由於編寫者、出版者對於職業教育各行各業的規範、標準掌握的尺度不同,認識的水準有限,必然會反映在教材的品質、水準上。

所以,職業教育主管部門或行業應出臺相應的職業教育或行業分行業、分專業、分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標準,類似於國家基礎教育的各課程標準,並儘快建立行業或崗位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它有助於提高職業教育教材的編寫和出版,更有利於職業教育按照一定的水準有序地發展。因此,應儘快在某些專業或行業進行試點,編寫出各專業或行業務課程的標準。

  

3、實行多元化的社會評價機制。

可成立具中立性之職業教育教材評價的機構和組織,逐步培育和依託社會仲介組織開展教材評價活動,建立獨立的社會化教材評價體系,以保障職業教育教材評價的長期性和連續性,保障職業教育教材評價的科學性。

由於職業教育教材品質評價,過去一直是由一部分人或一個組織機構來評價。職業教育教材品質評價本應該是學術管理的事務工作,但其中卻摻雜了大量的行政管理,並且行政權力的作用有時大於學術權力。正是由於行政權力起主導作用,並用效率化的行政衡量尺度來要求教材品質評價工作,造成教材品質評價的力量式微、惟行政權力是瞻等不良現象,包括教材品質評價的急功近利、泡沫化和以盈利為目的的學術作假、欺騙等。

  

隨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此種評價已經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應該逐步實行多元化的社會評價機制。如可以試行職業教育教材評價的社會化,由“一元”轉向“多元”,可委託科研院所、社會仲介機構對職業教育教材品質進行評價。  

 

技職教材改革的最終目標應該是,使技職畢業生能憑藉扎實的基礎知識、嫺熟的專業技能與實踐操作經驗,決勝於職場,創造出一個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Z].1999.

[2]石偉平.比較職業技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298-301.

[3]徐涵.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歷程與典型模式評價[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3):52.

[4]徐國慶.從工作組織到課程組織:職業教育課程設計的組織觀[J].教育科學,2008(6):37.

[5]黃克孝等.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113.

[6]黃克孝.正確處理職教課程改革中的職業性與時代性特徵的關係[J].職教通訊,1998(8):7.

[7]劉春生,徐長髮.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59-160.

[8]解延年.素質本位職業教育——我國職業教育走向21世紀的戰略抉擇[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1998(2):49.

[9]教育部.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Z].2000.

[10]鄧澤民、侯金柱,職業教育教材的功能、特徵與結構,出自“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網址﹕http://www.cvae.com.cn
[11]蔣夫爾,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立足崗位需求滿足學生需要,

出自“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 ,網址﹕http://www.cvae.com.cn

[12]劉榮才、周麗,職業教育教材品質評價與教材建設問題探討,出自“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 ,網址﹕http://www.cvae.com.cn
[13]何緒軍,國外職業教育教材如何實現本土化,出自“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 ,網址﹕http://www.cvae.com.c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