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11.1-3:Web 2.0與人際傳播

楊惟雯

 

一、Web 2.0 與社群成員的「心理素質」

 

在Web 1.0 時代,只注重用戶的資料統計。

但在任何的Web 2.0 服務,例如Blog、分享相冊,分享書籤等等,甚至人脈交友網站,只要透過「標籤」分析法,就可使我們對人的價值挖掘進入了另一個層次,那就是:探索社群成員的「心理素質」及「行為素質」----亦即可探索消費者心理與行為。

對人的資料挖掘越深,價值就越高;且越是龐大的Blog服務供應商,這樣的資料越龐大。

 

二、Web 2.0的重要價值----心理素質的標籤

 

一個人在Web 2.0 網站上的活動,可能展現出他的活躍程度及其他心理素質。這可能包含他每個月拜訪的Blog數量,在別人Blog上留言的次數,所下標籤的種類等。

 

因此,Web 2.0 網站經營者可以在你的頭上貼上一個標籤:「外向指數: 9」。同樣的,還可以再貼上例如:「積極指數: 8」、「憂慮指數: 2」、「壓力指數:3」。

 

因此,在強調以社會學為基礎科學所發展出來的Web 2.0 領域,這類心理素質指數將會是下一波的重要應用:

1、這些指數是能夠把行為量化的一種技術,可用來判斷用戶互動行為,以做為社群經營的方向。

2、這種技術需要深度的結合社會科學,例如你怎麼定義憂慮指數。

3、這種技術需要全新領域的演算方法。換言之,目前搜尋引擎主要應用PageRank計算方法(用於產生某個網頁的重要性指數),這種計算方法是沒有辦法用在複雜的、以心理與行為為基礎的應用上。

 

三、搜人引擎與精準行銷

 

研究這種東西有什麼用途?

一個更好的Web 2.0 所形成的社群,透過這些指數為依據可做更好的互動引導,並為更為精準廣告投放建立成熟環境。

例如:可投放「減壓飲料」的廣告給壓力指數很大的用戶。

 

全世界頂尖的網路公司都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部分,然而這難度確實很高,例如要幫一億用戶都打上這些心理素質標籤,要花多少伺服器,要算多久才能算完?

 

而在搜尋技術有重大突破之前,有的網路公司先採用最簡單卻最實用的方法上路了,即類似「搜人引擎」。

 

目前在大陸已有一家網路公司:Ucloo.com 投入此領域。

該創辦者看到了個人資料的價值,而創立這間以技術為核心的公司。每天透過程式在網路上蒐尋跟人有關的網頁,透過語意分析技術,將屬於同一個人,卻散落在各地的資料,放在同一個人名下。

例如他待過哪間公司,念過哪些學校?

他的同學和同事還有誰?

他喜歡什麼明星,有沒有小孩和房產?

他是不是在某個討論區發過言?

他是不是曾經出現在大學錄取的網路榜單?

他是不是曾在拍賣網站上留下過手機號和銀行帳號?

儘管可能這些資料都是匿名,但是Ucloo.com 就是有辦法知道,這些資料通通被蒐羅到他名字下。而Ucloo.com 採用的完全是搜尋引擎技術,包含有他的照片,他講話的影片,完全從網上搜來。

Ucloo.com 已經在他的頭上貼滿了標籤。

Ucloo.com 並不販賣資料,而是將資料做為廣告投放依據。

例如某個廣告主希望投放廣告給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Ucloo.com 能精確找出這群人,代為投放。

經過實證,廣告回應率遠超過傳統網路廣告。

 

搜人引擎在美國也已經出現多年,起碼有十家以上。其中, Spock.com的作法如下﹕

Spock.com 要求使用前先註冊,而註冊的時候又要求你要填入你在MSN 、Yahoo! 、MySpace、Facebook 、Friendster、Hotmail 、Gmail等一堆社交網路服務的帳號和密碼,因為他們想將這些帳號關連起來,以便知道這些資料通通屬於你。

 

四、Web 2.0 重塑品牌口語及人際傳播的新渠道

 

早期的網路廣告,網站經營者告訴廣告主要花錢買 130萬次廣告曝光。其主要訴求,在假設網民在看三遍之後對品牌產生印象,等他到店頭消費時會記得購買這個產品。這種說法的說服力雖然薄弱,然而對擁有龐大預算的大型品牌廣告主來說還蠻受用的。

 

後來,依照廣告點擊次數計費的模式流行,網站經營者又告訴廣告主要花錢買 130萬次廣告點擊。此型態較符合中小型廣告主預算,但此類廣告依然也能從大型廣告主口袋掏錢出來。

 

現在,網際網路進入Web 2.0 時代,網路營銷已經進入了「花錢買 130萬人深度參與」的時代了。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人際傳播」,而這正是Web 2.0 的強項與核心精神。可以簡單的這麼說,傳統的廣告是我播你看,而Web 2.0 廣告則是我告訴你、你告訴他,品牌迅速的在人際網路裡擴張。

 

例如,與傳統網誌不同,51.com並不重視內容。

很多網誌登入後第一個畫面是用戶看到自己的文章,而51.com登入後第一個畫面是告訴你誰來看過你,你的好友有誰在線上,其中多少人寫了新的日記。

這使得51.com的用戶間互動非常頻繁。只要發布文章,沒多久系統就會通知,剛寫的文章有誰來看過;若你連過去看對方網誌並留下評論,對方馬上收到通知,對方很快會再回訪,自然的人際交流於是形成。

 

這種即時互動特性使得51.com的用戶幾乎都是「掛」在網站上的,因為隨時會有關於好友的信息通知。也因此51.com打下一個「人際傳播」動能強大的平台。一旦任何活動推出,擴散將非常的快速。

如此,這種人際傳播,以非常恐怖的速度(病毒式傳擴)在51.com裡擴散。在這裡,我們看見六度空間理論可以這樣運用。

 

您發現了嗎?Web 2.0 的營銷模式,就是最原始的口語傳播,及人際傳播!由於在實體世界中,依靠口語以及人際傳播的速度太慢,所以我們才需要網路此大媒介來做大面積的傳播。

 

尤其,由於Web 2.0 的誕生,讓人際傳播的成本大幅下滑,效率大幅提升,因此重塑了口語以及人際傳播的時代!

 

五、百事可樂在Web 2.0 上的營銷案例

 

這個活動是百事可樂的年度大型網上活動,名稱叫做「百事我創,我要上罐」。簡單的說,提交自己照片報名參賽讓別人投票,得票數最高的前幾名,就能把自己的照片印在百事可樂的罐子上。

 

這個案例中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活動,其成果吸引到 130萬人報名參加,總投票數達到 1.2億票,活動期間用戶留言數量達到 680萬則。

 

活動分為初賽及決賽。

百事可樂分別與五家大型網站合作站內初選,五個賽區選出的再參加總決選。其中,初賽的51.com賽區,其參賽者高達 130萬人,比其他四個賽區全部參賽人數加總的兩倍還多。

這種成績主要是因為51.com是個完全的Web 2.0 網站,並且完全發揮 Web 2.0 即時互動特性所致。

 

51.com是個類似美國MySpace ,以網誌、相冊、社群為主的一個社交網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

用戶平常在上面寫日記,也看看別人寫什麼,有自己的好友清單。

51.com的用戶幾乎都是「掛」在網站上的,因為隨時會有關於好友的信息通知。也因此51.com打下一個「人際傳播」動能強大的平台。一旦任何活動推出,擴散將非常的快速。

 

如此,這種人際傳播,以非常恐怖的速度(病毒式傳擴)在51.com裡擴散。在這裡,我們看見六度空間理論可以這樣運用。

 

在本次百事可樂活動中,51.com首先透過各種方式告知用戶這個消息並吸引用戶參賽。報名參賽者,51.com會自動在用戶網誌首頁上生成一篇文章,上面刊登一張大圖,上面寫「支持我,成為百事明星」。

 

由於參賽者的網誌上有這篇新文章,於是他的好友清單上的人都收到通知,當這些人點選過來看的時候發現了百事的活動,因此又有部分的人成為參賽者,而這批新的參賽者其好友又收到了通知……。

 

最有趣的事情不僅於此。在本次活動中,觀察到51.com的用戶群體有許多自發性的行為是超乎想像的,比如說:

(1)沒有參賽的人,在自己的網誌上幫參賽的朋友拉票,再次提高活動曝光度。

(2)由於用戶自己就可以開設群組,有的用戶因為平日經營得當,群組人數高達數萬人,儼然成為一方之霸。當該用戶參加本次比賽時,即鼓動他所經營的群組會員幫他投票,拉票。

(3)許多群組之間彼此形成聯盟,例如最大的51第一聯盟,其所屬的會員人數高達 200萬人。這些群組自己先舉辦群組內初選,推派代表參賽,之後聯盟內 200萬人傾全力支持自己派出的代表。

 

在本次的初賽活動中,其餘的賽區不乏大型的網誌服務提供者。

然而他們做不到這種即時互動的擴散效應,還依靠傳統的「我播,你看」營銷模式來吸引用戶參賽,訊息擴散的效應相差很多!

 

很多人會說,這種票選活動還不就是帥哥美女選拔。然而跌破眼鏡的是,51.com賽區的票選第一名,居然是個外號「糊塗山人」的和尚。事實上,在本文刊出的時候,他的照片已經印在可樂罐上了。

 

然而這其實不那麼令人意外。

首先,擁有8000萬註冊用戶的51.com本身就已經是個小型社會,裡面什麼人都有。

其次,看到上述用戶自發性的活動,透過合縱聯盟,勝出的策略有太多可以運用的了。

 

本次活動的參賽者、拉票者、投票者,以及他們在六度空間上的朋友,將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忘記這個品牌。百事可樂在本次活動中買到了 130萬個深度參與的用戶,而這絕非 130萬次廣告點擊可以比擬。

 

(參考資料: 【嘉丰資本】投資合夥人黃紹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