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WEB 2011.1-2:Web 2.0解密

楊惟雯

 

一、Web 2.0的關鍵密碼----「社群關係」

 

Web 2.0 經營者最早是從Blog型態發展起來,然而很多Blog網站經營者仍無法擺脫「內容出版」(Content Publishing)的迷思。

例如博客中國可說是中國Blog的先行者,但經營多年網站依然是以「內容出版」為核心的呈現型態,仍無法擺脫「找人來寫專欄」模式。而用戶在Blog上所進行的行為仍是內容瀏覽,與1.0 沒甚麼差距。

 

簡言之,Web 1.0 時代,生產者的商品是「資訊內容」,使用者行為「以內容瀏覽為目的」,網站經營重點在新聞或搜尋引擎提供。

而Web 2.0 時代,生產者的商品則是「社群關係」,使用者行為「以關係建立為目的」,內容只是用來建立關係的工具罷了。網站經營重點在「如何建立關係及維護」。

 

二、Web 2.0經營者任務:關係的建立與管理

 

Web 2.0 時代,網站經營的終極目標,將會圍繞在「如何協助使用者建立社群關係及維護」這件事情上。

換言之,網民在Blog上寫日記、留言及上傳相片的行為,應該被視為「展現個人存在」的一種宣告。

問題來了,絕大部分在Blog上開博的個人乏人問津。絕大部份寫Blog的人在網路上都是孤獨的存在著,他們的 Blog每個月拜訪人數時常寥寥數人。

 

許多Blog服務經營者已經發現此類問題,開始協助使用者被發現與被接納。在美國有 MyBlogLog之類的服務,讓寫Blog的人可以看到有誰來過我的Blog。

而中國的Blog服務經營者,則乾脆將其他人的來訪記錄變成 Blog基本功能,每個人都可以看到誰來過我的Blog。

這是有意識的在導引著人與人間的關係建立。

你看到有人來訪於是你回訪她的Blog,關係建立的第一步於焉開始。好的Blog服務經營者,應該做到透過各種手段讓關係發生。

有的Blog服務經營者,透過內容推薦的方式將好的Blog文章推送到首頁,或者透過編輯推薦,或者透過其他讀者「頂」「推」。

因此,「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被關注」是Blog服務經營者的階段任務,這也是類似日本Mixi及中國51.com成其大的原因。

 

三、網站經營者應建立「分享」的橋樑

 

當然,有很多Web 2.0 網站設計之初就想到要搭建一個架構讓用戶上來「分享」。分享的內容則從書籤、新聞、美食評鑑、藝文活動訊息到折扣資訊等不一而足。

 

然而,分享者卻總是很少。因為使用者往往只先關切該網路書籤功能是否滿足其個人整理資訊的工具性需求。

因此,社會性書籤網站(Social Bookmark )必須透過適度導引,才能讓人們進行互動,才能協助人與人建立關係。

 

例如書籤網站使用者收集的書籤及對書籤所下的 Tag,只是「對自己的描述」,重點不在分享。

但Web 2.0 網站經營者可用Tag 為核心,Data Mining 為手段,做到讓性質相同/ 相異的人有更多認識機會。

 

四、Web 2.0搜尋引擎的新任務:關係鏈的搜尋

 

上面提到Web 2.0 時代的經營方式,都在描述如何處理「關係不足」的問題。然而,另一個「關係爆炸」的問題亦有待處理。

因為,當你加入的Web 2.0 網站太多,關係鏈的管理將十分棘手。

使得想要精確的找到某一種人,甚至某一個人,變成搜尋成本很高的行為。

 

例如,在美國想找一個人,你可能得逛逛MySpace,或Orkut,或Facebook,以及還有成千上百個Web 2.0 網站。此時,就算不是精確的要找出一個人而是某一種人(例如:明朝歷史愛好者)也變成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這是Web 2.0時代的搜尋引擎所應當要處理的問題:關係鏈的搜尋

 

(參考資料: 【嘉丰資本】投資合夥人黃紹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