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的第十二封信: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並不一定是直線 

 

《楊旭平》

 

婉轉是一種藝術。

特別是在人際互動及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我們很難直截了當就把事情做好。我們有時需要等待,有時需要合作,有時需要技巧。

 

也許飛機能夠在兩點之間直飛,但即使飛機飛行,如果前面有個大亂流,也通常只能繞過那個大亂流飛行。

我們做事情也常會碰到很多「大氣流」,有時候我們並不一定要硬挺、硬衝,我們可以選擇「繞過去」,也許這樣做事情更加順利。

 

上海皇帝杜月笙曾說,人生有三碗「面」難吃,一是場面,二是錢面,三是人情面,其中,最難吃的正是人情面。

 

偏偏這碗難吃又難捧的「面」,在學校往往沒人會教,出了社會又沒人敢教,於是,我們得憑本能,不斷在人情困境中,學會做人的能力。

 

很多剛進職場的年輕人,仗著聰明才智,總覺得「實力決定一切」,做人不重要。對於不如自己的人,不是當面嗤之以鼻,就是在背後抱怨,而無法融入團隊,成為孤狼。

 

一般而言,年輕人容易陷入「做事」比「做人」重要的思考,因為做事的目標明確,短期即可見真章,投入與回饋十分直接。

反之,做人得面對「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同角色的適應與考驗,講究的是長程的累積,無法立竿見影。

 

要想出類拔萃,職場上的確存有做事與做人的「比例原則」。 初入職場前5年,至少要花80%的力氣在學做事,另外的20%花在學做人上。

 

但隨著工作技巧日漸熟練,且隨著職位升遷,扮演的角色趨於複雜,做事所需的時間減少,就要調高比例,將更多的注意力,花在做人的學習上。

 

尤其在中國這個比較講究輩份的社會中,要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成熟,很不錯,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所以「外圓、內方」被中國人奉為做人最高境界的處世之道,即是最好的答案。

 

 

 

 

 

 

以退為進…..

 

◆證嚴法師《靜思語》說;「待人退一步, 愛人寬一寸。」

◆俗語說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 惡語傷人六月寒。」

◆貓是温馴、狗是忠心、象是笨重、老虎是凶猛,這是凡人的成見。

當貓不夠溫馴、狗不夠聽話, 難道貓就非貓、狗就非狗?

捐棄成見, 世界就會變得不一樣。

◆希望下面故事能對你有所啟發:

有一隻烏鴉,它要飛到南方去,飛了很久,累了的時候就停下來在一棵樹上休息,一隻鴿子也剛好從這裡經過停在這棵樹上休息,

 

鴿子見烏鴉很累的樣子就問烏鴉要去哪,烏鴉忿忿不平的回答鴿子:“我想飛到南方去,其實我並不想離開,可是這裡的人都不喜歡我,嫌棄我叫聲不好聽,所以我要離開這裡飛到別處去”。

 

鴿子聽了後並好心勸道:“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自己的叫聲,飛到哪去都不會受歡迎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宅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